果荣吧 关注:44贴子:3,416
  • 5回复贴,共1

今天第三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君子兰”问:请问开示是什么意思?持戒是什么意思?
答:佛门里经常说“请某某法师开示”,“开示”这个词是佛门里特有的,世间没有这样讲的,世间说领导来作报告,或者是教授来讲课。“开示”这两个字,典故出在《法华经》,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这四个层次叫开、示、悟、入。它的义理是很深的,我们这里不谈那么深。开,就是开发、开启,开启众生佛的所知所见;示,是显示佛知见;悟,是证悟佛知见;入,是进入佛知见。“开示悟入”四个字,就简称为“开示”。所以,开示是一件大事情,释迦牟尼佛来此娑婆世界讲《法华经》,才有资格说为开示。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5-01-19 14:41回复
    现在是对法师表示尊重,请他开晓佛法的道理,显示佛法的修行路径等等,说“请法师开示”。所以,这个词听起来很大。有的法师谦虚地说:“不敢不敢,我不敢开示。”其实这倒不完全是谦虚,如果以释迦牟尼佛《法华经》来讲,就是佛陀、祖师的境界了。当然,在名词的使用、历史的演变当中,它慢慢就变了,现在我们也是随顺习俗。
    像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说“法师”,法师这个名称其实是很高贵、很尊重、很响亮、很有内涵、很高深的,现在一般出家人受完戒就称为法师了。又比如说“和尚”“大和尚”,这些都是非常高贵、内涵很深的,一般人称不起。现在这样讲,成了这个样子,也只好随俗流变。
    开示悟入四个阶段,如果查佛学词典,或者看《法华经》,有比较详细的说明。不过,我们可以简单地打个比喻。好像宝匣里有一颗摩尼宝珠,开,就是把宝匣打开;示,就是让你看见它;悟,就是把它取出来让你看得更清楚明白,这个要给你;入,就是得到它:是这四个阶段。这种说法是让大家清晰好记,知道它有四个阶段,也许不那么准确、妥贴。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5-01-19 14:4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持戒,它是相对于受戒来说的。在佛门中,有居士受了五戒、八关斋戒,出家人有具足戒,还有在家出家的菩萨戒。学佛后,如果经过了受戒这个仪式,受完戒后就要持守戒律。就像我们拿了一个玻璃碗,玻璃碗是完整、透明的,也有它的效果和作用。你把玻璃碗拿到手上,就要把它端持稳当,不然掉到地上就打破了。受了戒,戒有它本身的作用和功能,初受戒的时候它是完整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把它持守住,持守住有很大的功德和作用,这叫持戒。如果没有持守住,跌下来破了,那就叫破戒。所以,持戒是相对于受戒而言的,受戒才有持戒,如果没有受戒,就没有持戒、破戒、犯戒的说法。
      佛门有基本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我们即使没有受戒,也要尽量去做。受戒有很多功德、作用。戒是清凉的意思。当然,一般讲的是戒律、戒条、戒规,什么不可做,这些也多是五戒里的内容,不杀生等等。持,就是受持,有“止持”和“作持”两种持法,作持是积极的方面,止持是消极的方面。止持就是不能做的,比如以杀生来讲,不杀生叫止持,戒止这个行为;如果是大乘菩萨戒,要求就更高了,还要作持,不光自己不杀生,而且还要主动去护生,比如去放生,救别人的命,要是不去搭救,就算犯了戒。没有杀生,从止持上来讲是没有犯,可是从作持来讲,没有去护生也是犯戒。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5-01-19 14:42
      回复
        第二,对“烟雨如梦”来说,这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但我想,事情已经这样了,没有必要万念俱灰,心里非常后悔、悔恨,这些都没有必要。后悔、悔恨是一种情绪,一种负面的力量。忏悔和后悔是不一样的:后悔让人心里很不好受,是负面、沉堕的,让我们的心往下沉。但是忏悔不一样,它是面对尊境,比如说对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忏悔,它有一种自新的力量,“我把这个罪业交出去”,它有一种功德、一种救赎、一种爱,让我们从内心新生一种力量出来,有一种光明的力量走向新的未来。所以,忏悔和后悔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你有这样的心对孩子,你就多念佛,以后对所有的生命给予爱心,不要把所有的心思纠结在这个孩子上。你对其他所有生命给予爱,等于就是在回向给他。你甚至对家人抱有憎恶,其实是对你的孩子很不负责任,因为憎恶和爱是相反的。你现在要对家人有爱,怜悯他们,这样也对已经堕胎的孩子有超度和回向的功能。所以,一方面要明白这个道理,有爱心才可以拯救。
        而且,家里人和你做母亲的角度、立场是不一样的,不能说他们戴着伪善的面具。作为母亲,非常希望能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但是家人考虑得比较现实。人都有他做人的无奈,比如说,要考虑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要上班、操劳等。他们还没有学佛,没有深切的认识,所以要原谅他们,甚至还要理解、同情他们。
        这件事过了就算过去了,重新展开新的生命,多念佛。只有往生极乐净土,才能家亲眷属永团聚,不然就没有这个力量。
        这就是人的无奈,希望你能原谅他们。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5-01-19 14:43
        回复
          阿弥陀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19 18:5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