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交流交易吧 关注:279贴子:100
  • 0回复贴,共1

中国文房紫檀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陆游的这首《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中所说的“文房四士”便是“文房四宝”。但这里所谓的文房四宝只是文房用具中的一小部分。
南宋末年,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一书中将文房清供列为十项,即古琴、古砚、古钟鼎彝器、怪石、砚屏、笔格、水滴、古翰墨真迹、古今石刻、古画。他也是我国第一个将文房用器整理出书的人。如今,随着历史的沉淀,工艺讲究的笔墨纸砚已成为投资商、收藏家难得的收藏品。而四宝之外的文房用具,也炙手可热,并在近几年的拍卖会上频频创造出高额的成交价。

明初《格古要论》将文房清玩分为十三类,明末的《文房器具笺》一共列举了45种文玩,可见当时文人书斋的丰富多彩,也能看出文房清玩所囊括的收藏种类之多。“文房”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士大夫阶层出现以后,文人雅士在社会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到了唐宋时期,在文人雅士的竞相追逐下,文房用器大量出现,并且随着规格的逐渐提高成为收藏的一部分。
笔筒:巧极匠心,“几成妖物”
笔筒小百科:笔筒是内为圆心中空的器皿,在古代主要是盛放毛笔,在现当代除了用于盛放毛笔还用于安置钢笔铅笔尺子圆规等长条状的文具。

笔筒造型多数为圆筒形,大口大腹易于置笔,也有梅花、葵花、云头、卷书、八方不规则等不同的形态。笔筒的表面纹装饰一般为文人雅会图或魁星站鳌鱼、山水花鸟等图案,经过文人和艺匠的合作,更显现其丰富的艺术魅力,给主人的案头及书斋平添一种不可言喻的高雅之气,一向为鉴赏者和收藏者所珍爱。
笔筒出现的时间较晚,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多为明清之物,宋元笔筒传世较少。宋代的笔筒以陶瓷笔筒为主,样式也大多简单。
到了明代,文人对清玩爱好之风兴盛,书房的陈设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被用来制作笔筒。明末,笔筒作为案头文具中最具装饰性的代表,异军突起。文人雅士,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而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使用观赏,纷纷动手自制,在小小笔筒上寄情言志。这些笔筒巧极匠心,“几成妖物”令今人叹为观止。

除了竹制,文人喜欢木制笔筒,木制笔筒尤以紫檀、乌木、红木、黄花梨木、楠木等珍贵硬木雕刻成的更受藏家青睐;金石牙漆,水晶端石铜玉等材料统统被工匠所利用,漆制随心所欲,形色俱佳;硬质材料,玉石、金属等,在工匠手下随意设计,化坚硬为柔软,至今看来仍属鬼斧神功之技。


回望过去的明月清风,流连古时的山河日月,既是追思,也为自省。我们生活在时代夹缝中,多少有些怀旧心态,所以只能到传统的、物化的文明中,去寻找自己留恋的东西


1楼2015-01-22 12: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