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家村吧 关注:13贴子:77
  • 1回复贴,共1

童真宫-护佑宫家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童真宫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坐落于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宫家村的村口,始建于汉代。
阳以前隶属不其县,东汉时期,童恢在这里担任不其县令。相传,当时,崂山山高林密,山民常受虎害,童恢派人设法捕获猛虎两只,当场驯虎为民除害,现在即墨境内有“驯虎山”,即因此得名。童恢勤政爱民、政绩突出受到百姓爱戴,他死后,当地百姓将其衣冠葬于傅家埠山下,并建立了“童公祠”纪念他。 元代、清朝时,童真宫曾经重修过,增加了许多殿堂、道舍,史料记载,童真宫占地50亩,分前后两院,内设正殿、后殿等殿堂及道舍36间。十年浩劫”中遭到惨重破坏,仅殿堂保存较完好。童真宫以前是一处建筑群,先是墓祠,后为道观,保存的建筑建造手法有别于古时北方通行的官式做法,有较高的文物及史料研究价值。”1982年,这里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童恢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关心百姓疾苦、政绩突出的官员。如今在城阳、崂山、即墨一带,提起“童大人”和有关他的故事,年长的几乎无人不津津乐道。这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已被塑造成了传奇式的神人,成为当地百姓信仰供奉的精神寄托。在多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童真宫已经成为我们城阳本土非常有代表性和纪念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及时的对其进行修复开放,对传承历史文化、丰富城阳文化底蕴和内涵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1楼2015-01-22 14:47回复
    童恢,字汉宗,东汉琅琊姑幕(今山东诸城)人。公元182年担任不其县令。汉代的不其县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城阳区与即墨市范围。童恢为官清正廉洁,不畏豪强,体恤下民,造福一方,深受朝廷赏识和百姓爱戴。《后汉书》称他 “供取行善”、“治法廉平”、“一境清静”。他在当地留下很多故事,其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莫过于童恢训虎了。据《后汉书》记载,有一农妇状告不其山老虎吃了她的儿子。童恢答应为她申冤,命人在山中挖下陷阱,果然捕获老虎两只,童恢设案审训。结果,一虎俯首作认罪状,一虎昂首似鸣冤。童恢判令无罪者当庭开释,食人者立即处死。现在,在童真宫附近的即墨市境内有一山叫训虎山,即由此而得名。因政绩卓著,童恢由不其县令升任丹阳郡(今安徽宣城)太守,由于过度操劳政务,在太守任上阖然而逝。童恢死后,不其县民众感念他的功德,于东汉末年,在此处建起祠堂,并 筑有童恢的衣冠冢,以供后人凭吊,始名童公祠,后来建筑物逐渐增多。至元代,建筑物归道教所有,改称“童真宫”,但保留了童公殿,尊童公为童真人,永享香火。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二童恢生日这一天,附近几十里的百姓都来此赶山会,追念童公,香火很盛。 清代即墨人杨还吉《过童府君墓》诗云:“海上双凫飞复还,府君祠墓正东偏。当年歌哭人何在,此日威仪思黯然。玉佩风来松自舞,石麟秋老月空悬。南阳帝里萧条甚,独有空山纪汉年。”清代诗人黄念昀诗《童公祠》曰:“万古循良最,千秋庙貌崇。看碑思吏治,画壁见氏功。我泽传闻外,人心肃拜中。桐乡知不远,俎豆走村翁。”


    2楼2015-01-22 15: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