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竹吧 关注:9贴子:777

倾听桃花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倾听桃花


IP属地:陕西1楼2008-04-12 00:11回复
    只要你用心了,桃花潭的声音随处可听;只要你用情了,桃花潭的声音是动听的。从我国的唐代开始,这种说法就一直延续到现在。桃花潭位于安徽省泾县的西南部的一座古镇。唐代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当年以一曲《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将桃花潭与李白一起镌刻在自古而今的人们的记忆里。如今,历经千年风雨沧桑的桃花潭,引来多少游人寻觅当年诗人的仙踪。但又有多少人能够认真地倾听桃花潭真正的声音,这只有来此的人才能体会,才能诠释。


    IP属地:陕西2楼2008-04-12 00:11
    回复
      桃花潭只是一座古镇,一座普通的与所有江南的有些年头的古镇差不多。镇上的人自古以翟姓、万姓、汪姓者居多。唐代年间,桃花潭出了一位高人,名叫汪伦。据说此人既是一位豪士,也曾在县衙当过差。据现今的当地人说,汪伦曾当过县令。但又据当地县政府的一直从事县志工作老工作人员说,汪伦从未当过什么县太爷。但无论他是否当过,现在看来是不重要了,最主要的是他当年干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也随着这件了不起的事顺理成章地进了当地的史册。


      IP属地:陕西3楼2008-04-12 00:11
      回复
        当年的阳春三月,桃花潭的桃花争香,潭水深碧引来当地的文人春潮涌动,跃跃欲试中就是没什么佳句来震撼人心。于是一个突发奇想产生在有着同样心情的汪伦的心中,何不假借他人之手来抒写我情!于是,他开始写信给当时名满天下的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谁不知诗仙李白的两大爱好与他的诗作一样有名;谁不知他的豪爽与他的诗作一样流芳于世。诗仙毕生为之所求的爱好早已成为天下美谈。汪伦,一位普通人,为了征得仰慕已久的偶像,不得不提前动用了现代广告中惯用的手法,这一动用就早了几千年。两句广告词成了漂亮的引路人,将李白引入到桃花潭。是十里桃花争奇斗艳之景,是万家酒店的醉人之情引来了诗仙李白的豪放的声音。这些兼而有之的声音使李白一路吟唱,来到桃花潭,见到的所谓的万家酒店只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肆,十里桃花似乎更为不实,几株开了花的桃树站在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的桃花潭的一个十字路口边。我想,当年的李白肯定会大失所望的,好在李白这位绝顶聪明的一代文豪立即就读懂了汪伦的一片盛情,也听懂了汪伦的声音。这声音是表达友情、敬慕、豪放的声音。李白虽没见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但桃花潭水清澈晶莹、钱山(桃花潭旁的一座山名)翠峦倒映也能留得住诗人的脚步。同样具有诗人一般豪情的汪伦在当年的春风中提前将夏日的赤诚送给了李白,诗人投桃报李,无以为赠,临别一曲《赠汪伦》送给了汪伦,送给了桃花潭,这寥寥二三十字化作一份厚礼送给了后人,成了后人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人们带着这财富来到桃花潭寻梦。同时,桃花潭的后人们怎么也想不到当年的李白将这普通的二十八字组成的四句话竟然会引来四方的人来追寻诗人当年的仙踪;怎么也想不到这四句话竟然将原本宁静的桃花潭带来了热闹、喧嚣。就此,汪伦的投其所好也成就了汪伦自己,他就此随着李白一起进入当地的史册,他就此随着李白进入名垂千古的灿烂的唐诗一直流传到今天。于是,这首表达友情的抒怀从古唱到今。在这千年的吟唱中,就有了后来的踏歌岸阁、谪仙楼,桃花潭旁的彩虹岗上就此记载了这美丽的传说。


        IP属地:陕西4楼2008-04-12 00:11
        回复
          所以,你要认真地去倾听,仔细安静地去听,桃花潭的声音是很丰富的,桃花潭的声音是美妙的,它被美丽的江南山水赋予了钟灵毓秀;桃花潭的声音是富有创意的,它因为有了汪伦们的诚意、创意的广告词;桃花潭的声音是厚重的,因为有了李白们的诗作;桃花潭的声音是悲怆的,它曾经饱受过战争的阵痛;桃花潭的声音是欣喜的,它现今迎来了八方宾朋;桃花潭的声音是练达的,是经受过各种承重练就的……这才是真真实实的桃花潭。


          IP属地:陕西5楼2008-04-12 00:12
          回复
            泾县:桃花潭水情悠悠


            IP属地:陕西6楼2008-04-12 00:13
            回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诗仙李白留下的唐诗名篇《赠汪伦》,泾县桃花潭名扬天下。近年来,泾县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纷纷启动,为桃花潭景区注入了新的活力。 

               桃花潭,位于泾县以西40公里处,与太平湖紧紧相连,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皖南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潭面水光潋滟,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苍翠,飞阁亭台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驾一叶扁舟泛游其上,一篙新绿,微波涟漪,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 

               桃花潭所在陈村镇,古称南阳镇,镇内有保存较好的皖南古民居群,计有明清建筑700余处。翟氏大宗祠,被誉为“中华第一祠”;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文昌阁,共三层、八角,高悬“盛世文明”匾额,昔为文人兴会之所,游人登临极目之处。此外,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等,无不各具神韵、令人向往。(李跃波)


              IP属地:陕西7楼2008-04-12 00:14
              回复
                IP属地:陕西8楼2008-04-15 13:25
                回复
                  2


                  IP属地:陕西9楼2008-04-15 13:25
                  回复
                    1


                    IP属地:陕西10楼2008-04-15 13:26
                    回复
                      2


                      IP属地:陕西11楼2008-04-15 13:26
                      回复
                        3


                        IP属地:陕西12楼2008-04-15 13:26
                        回复
                          4


                          IP属地:陕西13楼2008-04-15 13:27
                          回复
                            5


                            IP属地:陕西14楼2008-04-15 13:27
                            回复
                              6


                              IP属地:陕西15楼2008-04-15 1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