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吧 关注:55,292贴子:1,302,201
  • 23回复贴,共1

桃夭·八闻道——〉林藏秀木,雁渡寒潭:篆刻艺术浅谈(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侠气上云空。”
——秦观《赠刘使君景文》


1楼2015-01-25 12:10回复
    -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本八闻道分两部分,分别对书法与镌刻进行讲解。本课主讲篆刻艺术中的书法,即篆书。
    -
    参考内容:度受、《篆书入门》古迪吉、《篆书书写入门》沈晓英。


    2楼2015-01-25 12:14
    回复
      -
      ■ 篆书用笔方法:
      一、用笔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尚婉而通”,这五个字可以说是篆书用笔的度世金针,警世名言。“婉”和“通”虽仅二字,却准确揭示出对篆书用笔的基本笔势和篆书笔画质量的要求。
      因此,临习篆书写应以中锋为主,中锋立骨,中锋才能使笔画圆实劲健,运笔应流畅,此乃正宗古法、风格神采所系。否则极易写得板滞,要打破其板滞,用笔的虚灵是其关键。
      篆书的捉笔须掌虚而指实,运笔讲求中含内敛、流畅通达,笔力藏于笔画之中,使气息浩浩然、绵绵然而首尾贯通。清人朱和羹认为:“笔不虚,则欠圆脱,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神妙出焉。此虚实兼到之谓也”,可谓得其三昧。
      一般说来,实笔,指用笔较为重而迟缓且墨浓;虚笔,指用笔较轻而急速且墨干。
      用笔要虚实互出、润燥相生,才可以使得篆书的笔画(线条)节奏鲜明,韵律生动,行气贯通。故而书篆宜虚实相生、润燥结合,宜圆转涩进,涩而通畅,才能使线条浑厚、通畅而又古拙、虚灵,从而表现出圆通劲健的力度来,形成毛、涩、松、畅的艺术效果。此外,在书写过程中还要注意线条粗细穿插和变化,切不可一味求均求匀。
      二、结字
      小篆体势修长,讲究对称,笔画停匀,用笔起收不露痕迹,体态端庄而妍美。起笔藏锋敛毫,行笔中锋,收笔多垂露,笔画停匀,讲究对称,字型方整,结体疏松古拙。
      萧退庵老人认为小篆“必须能写得方,写得扁,方是好手”,可谓一语道破了篆书的结字特征。
      结字达到疏至不可再疏、密至不可再密,以疏为风神,以密为老气,这样就能想方就方,想圆就圆,要长就长,要扁就扁,随心所欲,无所不宜了。
      另外,还要考虑字形的取势。一般来说,取势是字形生动与否的重要一环。就篆书字势而言,应该追求端庄雅正,字形的高度比例以及字形与垂脚长度的比例,一定要符合一定的适度。如此于展纵间兼取横向之势,便能于一字之内、字字之间,得舒展跌宕而又顾盼之情。再结合以中锋用笔为主,偏锋、侧锋并用,收笔多侧锋,悬针、垂露兼融,笔画间注意搭接的装饰意味诸方面,兼工带写,篆书“取势”、“具情”的新面就能表现出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5-01-25 13:28
      回复
        一、篆书就广义与狭义而言,分别包括哪些。
        广义:即包括正体隶书出现以前的所有书体及其近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籀篆)、六国古文、小篆(秦篆)、缪篆(汉篆)等;
        狭义:主要指大篆(籀篆)和小篆(秦篆)。
        二、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1.线条变化,早期粗细不均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2.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画图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三、简述小篆的特点、结构及其风格特征。
        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角,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立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对称。
        结构:独立结构、向背结构、相让结构、附丽结构、天覆结构、地载结构、排叠结构、包裹结构
        风格特征:小篆的笔划较细,所以也有“玉箸篆”之称;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
        另附一小篆练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8-12-05 17: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