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吧 关注:1,703贴子:6,083

论观相术(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叔本华反复提到的“天才”和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者”是一回事,没有区别。


IP属地:山东1楼2015-01-26 22:44回复
    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我们立论的基础就在于此,而这个根据是十分充分的,所以我们由此所作的推论便应是正确稳妥的。我们可以拿这一件事实来做说明:人们总是怀有浓厚的兴趣观看那些大善大恶之人,抑或成就非凡事业的人,如若没有见到这样的人,甚至对于他们的事迹即使道听途说也是好的。所以人们总是来到一些场所,在那里他们盼望能见到使他们感到愉悦的人。特别在英国,人们正在致力于制作精美夺目的名人画像的印刷技术;画家和雕塑家也不失时机地为名人作画树碑,建立雕像,以供人们瞻仰;最后,摄影术也因为这个缘故而投入这一行列,名人的照片因而最充分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而且,这样一个事实也可以作为例证;在个人生活里,人们偶尔遇到一个人,便会对他的相貌作一番评价,试图从外部特征悄悄地判断他们的才智和道德品格。如果像某些愚蠢的家伙所想像的那样,认为人的外表无足轻重,灵魂和肉体完全是两码事,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和他的衣服的关系一样,那么观相术便是一桩毫无意义的事了。


    IP属地:山东2楼2015-01-26 22:46
    回复
      然而,人的相貌有如象形文字。当然,这种象形文字是可以破译的,而且,这种象形文字的字母表我们已经掌握得相当完备了。事实上,人的相貌比他的嘴还能告诉我们更多丰富有趣的事情,他的相貌概括了他所要说的一切,记录了他的思想和努力。甚至,语言只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想,而相貌则传达了自然本身的思想,因此,所有的人虽然并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但都值得我们去观察。作为自然的单一理念,如若我们去观察所有的个体,那便会产生更大的美,因为那是更高级更一般的自然理念,是一种自然的思想。美之所以如此迷人就在于此,美是自然的基本理念,而个体则只是附属的思想,只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人们私下里总是坚持以貌取人的原则,这一原则无疑是正确的,只是应用起来存在着困难。应用这一原则的能力,部份属于天生,部份来自于经验,谁也不能说在这方面驾轻就熟,即使阅历极深老于世故之人也难免不出差错。尽管如此,无论费加罗会说些什么,相貌不可能欺骗我们,如果我们读到了一些在相貌中没有的内容,那是我们自己骗了自己。


      IP属地:山东3楼2015-01-26 22:48
      回复
        对人的相貌加以解释无疑是一门极其艰深而高潮的艺术,我们绝不可能抽象地了解观相术的原则。要成功地观看一个人的相貌,首要的条件是保持纯粹客观的观点——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即使是带有任何轻微的主观色彩,无论是厌恶还是偏爱,或者夹杂着恐惧或希望的因素,甚至即使是我们自己对于观察对象的任何模糊概念,都会使要破译的文字变得混乱不清。只有不理解一种语言的人才能真正欣赏这种语言的发音,因为只要去想着词的涵义,我们便不能注意符号本身。同样的道理,只有对陌生人的相貌才能评判正确,而且不是经常遇见这一相貌,对其相貌不太熟悉,也没有和他做过交谈,才能不出偏差。严格地说,只有第一观感才能提供纯粹客观的评价,而这种客观的评价乃是破译他人性格特征的必备条件。气味只有在刚一接触时才对我们发生作用,酒只有第一杯才能让我们品尝出真正的滋味。同样,只有初次相遇,人的相貌才能给我们以充分的印象。因此,我们应当特别留心第一印象并慎重地予以解释,假如一个人完全相信自己的观相术,而且又觉得从他人脸上所发现的内容意义重大,那么甚至可以将这些写下来,以后的交往和熟悉会使人忘记这第一印象,但时间总会有一天来证明过去的判断是否正确。


        IP属地:山东4楼2015-01-26 22:50
        回复
          我们不必隐晦这一事实,即第一印象常常是令人厌恶的。绝大多数人的容貌实在太可憎了!只有极少数人相貌俊美、天性善良而且充满了智慧。我相信,任何感觉敏锐的人,在见到一张新面孔时,几乎没有不表现出近乎惊愕的感受的,其原因就在于此:这不过是由一些令人讨厌的元素组合起来的新奇的嘴脸而已。说实在的,一般而论,那样子真是让人遗憾。有些人脸上打下了深深地烙印,表现出一种粗鄙野蛮的性格,其智力处于一般动物的水平。人们可能十分奇怪,他们在公共场所为什么带着这样一副外表,为什么就不罩上面具见人呢?有的面孔只要撇上一眼也会令人恶心。所以,有些人由于所享受的特殊地位,使他们能够过着远离凡尘的隐居生活,以免看见陌生的面孔后产生痛苦的感觉。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对这种情况加以解释,根据就在于:人的外表正是根据人的个性来刻画的,人的外形被塑造得和个性相吻合。如果从心理上加以解释,那很容易说服人,试想有人躬身自问,那些除了极少数情况外一生中都无高雅思想,而且行为粗俗自私,对人嫉妒刻薄、满怀邪恶欲望的人,又能指望他们能有什么样的相貌呢?人一旦有了这样的思想与欲望,那么岁月的磨砺就会在容貌上留下各种痕迹,可以说,由于人脸不断地重复表达其思想和欲望的动作,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性格就会在脸上留下明显的皱纹和斑点。所以,绝大多数人的外表让人一眼望去顿生厌恶惊愕之感,只有在以后才能渐渐地看着习惯,即,只有在相互熟悉之后,这种印象才会变得麻木迟钝,因而,其丑陋便不再对我们发生作用了。


          IP属地:山东5楼2015-01-26 22:52
          回复
            秀美敏捷的外表是岁月刻画的结果,由于脸部无数次飞快地收缩、舒展,便表现出性格特征,这就是逐渐形成理智聪明外貌的原因。的确,只有到了晚年,才智卓越的人才有极明显的外貌特征,而在青年时期则还只是稍稍显露出一些迹象。但是,我刚才说到,第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到惊讶的面孔是逐渐形成的,这和前面的观点正好一致,即,只有第一眼才能看到他人脸上真实完整的意义。因为要得到纯粹客观的印象,我们就必须和被观察的人没有任何联系;如果可能,我们尽量不和他交谈。因为任何形式的会谈都会使我们产生亲切友好的感觉,而一旦相互之间产生了主观感受,那就会对形成客观的观感带来不良影响。由于人都想努力为自己赢得尊重和好感,所以,人一旦发现被人观察,便会马上运用各种熟练的手段掩饰自己,变得故作姿态、伪善和阿谀奉迎,以迷惑我们的视听。所以最初所得到的清晰印象便会顷刻之间消失得一干二净。


            IP属地:山东6楼2015-01-26 22:57
            回复
              俗话说“日久见人心”,其实还不如说“日久更易受骗”。直到后来某人的恶劣品性暴露无遗,我们最初的判断终于得到证实,那时我们就会对这种人表示蔑视。也许“进一步了解”并非友好的一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能从他身上发现什么呢?有些人之所以能够通过长时间的认识仍有所发现,原因就在于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时刻在警告我们。因此,我们在和他交谈时,不仅他的性格,连他的教养都完全暴露在我们眼前,不仅如此,甚至他的本性,乃至凡人都有的东西统统展现出来。他所说的话有四分之三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他从其中有所收益的外部来源。所以我们听弥诺陶洛斯(希腊神话里人身牛首的怪物——译注)说人话时便会惊讶万分。如果我们再做进一步的认识,他脸上所有的兽性就会极其明显地表现出来。如果有人对于观相术感觉极其敏锐的话,那么他就应当详细记录在深交之前就已作出的判断,这种判断是真实可信的。因为人的面孔正是其本质的表现,如果他骗了我们,那不是他的过错,而是我们学艺不精,错在我们自己。人的语言只是他所思所想的东西,更主要地常常只是他所学习过的东西,甚至只是他所伪装出来的思想。除此而外,我们和他交谈时,或者听他和别人交谈时,我们并没有真正注意他的相貌,我们忽视了本质性的东西,忽视了基本的素材,在交谈时我们感兴趣的是其病症、表情,有时只注意到好的方面。


              IP属地:山东7楼2015-01-26 22:58
              回复
                有位青年被引荐给苏格拉底,请苏格拉底对他的能力作出鉴定,苏格拉底说:“请你说话以便我看清你”,他使用“看清”这个词而不说“听见”这个词,他无疑是有道理的。因为只有在交谈时,他的表情,特别是他的眼睛才变得十分活跃,这样,这个人的才智和一些其他的能力就从外表显露出来了。我们便可以临时看清他的才智处在什么样的水平,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目的。但是,在这种联系中,我们所观察到的,第一,不包括人的道德品性,这要更深沉些;第二,我们根据外表得到的客观看法,会因说话者放进我们思想中去的主观成份而消失,即使轻微的偏心,如上所述,也会令我们无法进行不偏不倚的观察。从这个观点看来,也许这样说更恰当些:“请不要说话以便我看清你。”
                要从观相术上对人的相貌形成纯粹客观的基本概念,就必须在其独自一人孤身寡影时加以观察。在社交和会谈时,他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并非他自己,他此时的所作所为一般都是对他有益的,他的行为及其反应都是被动的;但当他独自一人时,他便沉浸在他自己的意识里,他自己便得到了充分表现;在这时,对于观相来说,敏锐的目光在一瞥之下便能牢牢地抓住他的整个性格特征。因为他的脸表达了他的全部思想和欲望,表达了他的不可改变的命运以及他孤独时所具有的意识。


                IP属地:山东8楼2015-01-26 22:59
                回复
                  观相术是了解人类的一门主要工具。因为人的面孔乃是人们无法施展掩饰才能的地方,要掩饰自己的本来面貌只能限于类似模仿的表情。我在上面说到,只有在被观察者独自一人并完全沉溺于他自己的思想之中,以及在我们和他进行交谈之前,唯有在这两种条件下,我们才可能从观相术上看到一个人简单纯粹的相貌,其理由也就在此。一旦交谈,便立刻掺入了不自然的因素,被观察者就可能使用他所熟悉的一切骗人伎俩。此外还有部份原因在于,一旦彼此之间相互接触,即使是最轻微的接触,也会产生某种倾向,由此迷惑观察者的判断。
                  就一般的观相术来说,人的才智比人的道德品格容易观察得多。人的才智更为外在,它不仅在人的脸上、表情上可以看出,而且在步态上也可以看出,甚至可以说在任何细微的动作上都可以反映出人的才智。我们仅仅从人的背后就可以分辨出傻瓜和聪明人。傻瓜麻木迟钝,动作缓慢,所有的姿态都显得愚蠢;聪明勤奋的人也表现出自己的本性。所以,拉布吕耶尔评价说,“无论我们的行为有多么微妙、简单或者不知不觉,我们都不可能隐瞒自己。愚人,无论是来去、坐立,沉默或任何举动都和聪明人完全不同。”爱尔维修认为,寻常之辈具有识别天才并回避他们的本能。


                  IP属地:山东9楼2015-01-26 23:02
                  回复
                    愚蠢的人活动起来如同木偶,而聪明的人,他的任何关节都富有表现力,显得极其灵巧。
                    人的相貌比姿态和运动更能表现才智。脸部肌肉的伸缩和变动,特别是眼睛,有的人,其眼如同猪眼,污浊浑噩,黯淡无光,眼小如鼠;而天才的双眼炯炯有神,神采飞扬。
                    有的人虽然感觉敏锐,行为深思熟虑,即使他们是优秀的一类人,也还是和天才有区别的。前者完全服从于意欲,而后者则是自由的。
                    所以,可能人们会相信斯夸扎菲克在《比特拉克传》一书中记载的一则轶事。这个典故原出于约瑟夫·伯利维乌,他和诗人比特拉克是同时代的人。有一次,比特拉克和一些高贵的绅士来到维斯孔蒂宫殿,G.维斯孔蒂对他儿子(他是在场的唯一的孩子,后来成为米兰第一公爵)说,谁是这里最聪明的人?这个孩子环视一周,马上拉着比特拉克的手,把他带到他父亲面前,这个选择使在场的人无不折服。大自然把人高贵的记号如此清晰地刻在了天才的脸上,甚至孩童也能一目了然。


                    IP属地:山东10楼2015-01-26 23:04
                    回复
                      所以,我要奉劝明智的国人,若他们要鼓吹某位极平庸的人30年后便是一位伟大的天才,就不要选那长得像啤酒店老板模样的人。有位哲学家(指黑格尔——LUNG CANCER注)就是这么一副长相,大自然在他脸上打下的“凡夫俗子”的烙印是何等清楚。
                      但是,对人的才智所作的判断并不适用于人的道德品性。分辨人的道德品性要比分辨人的才智难得多。因为这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它要比人的才智深刻不知多少倍。
                      任何人都会装出一副聪明的样子,寻找机会表现自己的才智,把它作为一种自我满足的东西。但很少暴露自己的道德品性,绝大多数人甚至有意识地掩饰自己的道德品性;而且,由于反复实践,人们自我伪装的骗术越发高明。与此同时,正如我上面说的,卑劣的思想和毫无价值的努力总会逐渐在他们脸上,特别是在他们的眼睛里打上深深的烙印。所以,断定一个人绝不可能写出不朽的著作极其容易,但要说他绝不可能犯下滔天罪行那就难了。


                      IP属地:山东11楼2015-01-26 23:05
                      回复
                        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都被打上平庸的印记,都有着俗不可耐的表情。这其实是因为从这些人的脸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的认识活动严格地服从和受制于他们的意欲活动,这两者被牢固地捆绑在一起。以致产生了这样的结果:除了与意欲及其有关的事物以外,他们无法感知其他的事情。相比之下,天才的表情——这是所有天赋极高的人都有的明显的家族式特征——则让我们分明看出,智力从为意欲服务中解放出来,认识活动压倒了意欲活动。因为一切痛苦都来自意欲活动,而认识本身却是不带痛苦的、愉悦的。所以,这使天才人物清澈、直观地眼神——因为没有屈从于意欲及其需要——带上了一种巨大的、好像脱离了尘世的喜悦气质。有时候,当这种喜悦充分显示出来时,它与脸上的其他器官,特别是嘴巴所流露出来的忧郁恰好配合起来——这种结合可由乔尔丹诺·布鲁诺在一部喜剧中的妙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悲伤夹杂着愉悦,愉悦夹杂着悲伤。”


                        IP属地:山东12楼2015-01-26 23:09
                        回复
                          在这里,我想特别就天才的孩子气性格,即天才与儿童期的某种相似性,提出我的看法。……儿童清澈、无邪的眼神使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个别儿童的这种眼神或达到了一种庄严、静观的表情——拉斐尔在描画他的天使时,就以赞叹的方式表现了这种表情。……每一个天才就已经是一个大小孩了,因为他审视这一世界就像审视某样奇特、陌生的东西,某出戏剧;他是怀着一种纯粹客观的兴趣。所以,他就像小孩一样,没有平常人的那种干巴、乏味的严肃和一本正经。


                          IP属地:山东13楼2015-01-26 23:11
                          回复
                            “菲利斯特人”指的是和“缪斯的孩子”恰恰相反的意思,那就是“被文艺女神抛弃的人”。……菲利斯特人就是没有精神需求的人。……对这种人来说,真正的快乐只能是感官上的快乐。口腹之欲就是他们生存的最高境界。……因此,菲利斯特人都有一个奇异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有一副呆滞、干巴巴的类似于动物的一本正经和严肃表情。没有什么事情能使他们愉快、激动,能提起他们的兴趣。感官的乐趣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IP属地:山东14楼2015-01-26 23:13
                            收起回复
                              看看


                              IP属地:河北15楼2015-01-29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