酩月楼吧 关注:14贴子:2,670

【酩月楼】关于复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复姓有以下3种概念:
(一)姓氏名,可 能源于嬴姓、姜姓、子姓,例如西汉时 期汉宣帝之师复中翁。
(二)因过继、 收养等关系改用他人姓氏,及后归宗, 要求恢复本姓者,称为复姓。
(三)复姓是指由2个及2个以上汉字的组成的 姓,如欧阳、上官、司马、公孙等。
据 《中华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最长的复姓竟然有10个字。
复姓的来源较多, 例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南宋史学家郑谯在其名著《通志·氏族略》中,把西汉到隋唐约 1000多年期间的少数民族的汉式复姓划分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和“诸方复姓”三大流派。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27 13:48回复
    〔字数〕
    中国最长的复姓竟然是10个字。 《中华姓氏大辞典》显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 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7个 (如: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十字姓1个 (即: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1-27 13:50
    回复
      〔来源〕
      复姓有很多来源,如下:
      「由封邑而来」
      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 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 人遂以“令狐”为姓;
      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 遂以“段干”为姓。 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5-01-27 13:57
      回复
        「由居地而来」
        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 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
        闾丘氏,齐国有位名婴的大夫居住在闾丘, 时称闾丘婴,后人遂以“闾丘”为姓。
        楚庄王的小儿子名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 上官,地名 ,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子兰的后 裔世世代代定居在这里,便以上官作了姓 氏。
        欧阳姓,本禹王之后。禹的儿子启建立夏 朝,到少康时,封庶子无余于今浙江绍兴, 建立越国。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所 灭,亡国之君无疆的儿子名蹄,受封于乌程 (今浙江吴兴)的欧余山之南。古时称山南 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所以蹄又被称为 欧阳亭侯。其后遂以欧阳为姓氏。
        东方之姓,是以方位为姓。出自上古伏羲 氏。按《周易》八卦推算,伏羲氏出 于“震”卦,位主东方,于是伏羲后裔的一 支,就以“东方”为姓。
        与此同类的还有北宫、东宫、南门、西门等姓。周文王之后姬括,世代袭为卫国上卿,居住在京都北宫门外,于是以北宫为姓。春秋之时,郑国某大夫居于西门,其后人便姓了“西门”。 属于此类的还有贺兰(山名),羊舌,百里 (邑名)、澹台(湖名)、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5-01-27 14:00
        回复
          「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 」
          公元前445前,杞国亡于楚,杞简公之弟佗逃到鲁国。鲁悼公因其本为夏王族之后,予以优待,封爵为侯,世称夏侯。以后,佗的子孙就用夏侯作了姓氏。
          西周开始,朝廷设有司徒、司空、司马的官职。司徒掌管土地和人口,司空掌管工程建筑,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这些职官权重位尊,显赫一时,他们的族人引以为荣,便将官职拿来作了姓氏。属于此类的还有太史、司寇、乐正、少正、宗政、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 等等。
          公羊、子车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
          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
          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 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 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
          又如欧阳这个复姓,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27 14:33
          回复
            「 由人名而来」
            端木氏,鬻熊,仕于周,为文王、武王之师。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 颛孙氏,春秋时期,陈国簪缨之后代有公子名颛孙在鲁国做官,其后代子孙以他的业绩为荣耀,于是以祖名颛孙为姓,称颛孙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27 14:33
            回复
              「由部落名而来」
              独孤氏,刘进伯的后代中,有著名的尸利, 史称谷蠡王,他以祖先刘进伯的自称为号, 称独孤部。其子孙后代皆以其部落名称为姓氏,称独孤氏。
              尉迟氏,尉迟部随北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的汉字谐音“尉迟”为姓氏,称尉迟氏。
              自创姓氏赫连氏,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刘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云赫连天,他建立了夏国,王族以赫连为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1-27 14:34
              回复
                「由山水之名而来」
                澹台氏:春秋时期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山 (今山东嘉祥),遂以山之名命姓,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氏,称澹台氏。
                完颜氏:“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是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1-27 14:34
                回复
                  「由国名而来」
                  钟离氏:周朝时期,伯益的后人有封邑钟离国(今安徽凤阳、临淮一带),春秋时期钟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钟离氏。
                  淳于氏: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山东安丘,原为州国都城),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亡国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
                  义渠氏,义渠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 陇山两侧。商代,义渠戎族服于狄人猃狁。 商文丁和武丁时期,季历和商朝继续向戎狄用兵,都取得了胜利,迫使鬼方远移蒙古草原,义渠等戎则臣服于商。周王朝建立后, 义渠又臣服于周。公元前650年前,义渠在吞并了北地诸戎后,进一步向东向南发展, 首先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秦国。公兀前352年,秦出兵攻魏,收回被魏占去的西河郡和上郡。从此,义渠东面和南面均同秦国接界,双方磨擦又起。公兀前331年,秦趁义渠国内乱,秦惠王遣庶长操兵平定。从此义渠臣服于秦,双方时战时和,秦对义渠地稍蚕食之。公元前327年(秦惠王十一年)义渠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正式成为秦国的属地。经过几十年的和战公元前272年,也 即34年后,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伐残义渠,义渠国亡,领土成为秦国的一部分。义渠戎也融人汉族,逐渐汉化。义渠氏也成了一个新的复姓。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1-27 14:35
                  回复
                    「由职业而来」
                    漆雕氏:相传漆雕最早出现时是职业称谓, 是那些油漆装饰工的古称。他们的后代就以祖先的职业或技艺的名称中得姓,称漆雕氏。
                    谷梁氏:古代有一些部落,农业相对比较发达,他们以能种出优质的谷子为骄傲,古代将谷子称为粱,所以善于种植粱的氏族首领就用谷梁命姓。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1-27 14:40
                    回复
                      「由排序而来」
                      第二氏: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把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多万人都强行迁徙到关中房陵一带(今湖北房县)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其族大人众,烦于编籍,便以其门第按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 田登为第二氏,第二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产生了第二复姓。
                      第五氏: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把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多万人都强行迁徙到关中房陵一带(今湖北房县)定居。在迁徙原 齐国田姓贵族时,因其族大人众,烦于编籍,便以其门第按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 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产生了第五复姓。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1-27 14:41
                      回复
                        「是以血缘关系为姓」
                        夏、商、周三代,禄爵之位分公、侯、伯、 子、男五等。公爵居五等之首,荣耀至极。 他们的后人,纷纷自称“公孙”,以显血统高贵。所以《广韵》记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27 14:41
                        回复
                          「是以社会影响为姓」
                          春秋时代,鲁国的学者少正卯,聚徒授学, 使得“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声誉鹊起,世称闻人,他的后裔便拿“闻人”作了姓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1-27 14:42
                          回复
                            「由其他复姓转写而来」
                            淡台氏:为澹台氏转写而来。后来,并没有另成一族,而是与澹台氏渐渐融合。如澹台灭明,也写作淡台灭明。
                            白侯氏:上古诸侯柏成子高之后有柏侯氏, 后转写为白侯氏。汉代有柏侯奋,姓柏侯; 又有白侯携、白侯子安,姓白侯。
                            阳成氏:阳城是春秋时郑国的地名,被封在那的人,有的就以阳城为姓。后来转写为阳成氏。汉代有阳成昭信,为阳成氏;又有阳城修,阳城氏。
                            璞阳氏:为濮阳氏所改。汉代有璞阳逸,为璞阳氏;三国时又有东吴人濮阳兴,为濮阳氏。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1-27 14:46
                            回复
                              [2]起源于少数民族的姓氏
                              C
                              单于 叱干 叱利
                              D
                              独孤
                              H
                              赫连 呼延 贺兰
                              J
                              夹谷 吉胡 敬花
                              M
                              慕容 万俟
                              N
                              纳兰
                              T
                              拓跋 秃发
                              W
                              完颜
                              Y
                              宇文 尉迟
                              Z
                              长孙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1-27 14: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