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吧 关注:156,273贴子:1,237,824

【邀辩】第三弹:苏格拉底之死是大智还是大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已经是【邀辩】系列的第三弹了,前两弹到目前为止的反响都还不错,甚至在第二弹出街之后第一弹也跟着更多人回复了,我很开心啊,也欢迎更多的朋友来撕逼啊。
这个题目来自我的朋友小M君,在学校里我们几次想放到正式的辩论赛上都没有成功,甚至有一次打比赛前夕双方队员都表示难度太高了,最终还是改了题目。我们都可惜了好久。
依然是辩题解析: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是辩题的背景,但是也有许多人认为,以苏格拉底的智慧、声望和成就,他如果逃脱了之后,其实是有望推动促成一部更加完善的法律的。那么大驾光临的各位看官,你们的观点是什么呢?
正方:苏格拉底之死是大智慧
反方:苏格拉底之死是大愚蠢
依然献上歌单里的歌曲,这一次是
大海 - 闫月


IP属地:贵州1楼2015-01-27 15:18回复
    我才不是小m君啊喂


    IP属地:广东2楼2015-01-27 15:21
    收起回复
      2025-05-25 04:32:34
      广告
      是伟大和了不起的 和智慧和愚昧关系不大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1-27 15:24
      收起回复
        法律是一种秩序,它维系这个社会正常运转,但是法律不代表正义,法律代表政治,人民需要秩序井然,人民也需要正义凛然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27 15:25
        收起回复
          我选愚蠢,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嘛,虽然是智者但也有脑子抽筋的时候。难道说法律的权威非要用死来证明吗?如果他还活着,也许 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证明法律的权威。当时的法律肯定是不完善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首先判其有罪就是错误的,那么他为什么不去改变错误,反而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IP属地:安徽7楼2015-01-27 16:01
          收起回复
            我选择大智慧这一方,呵呵、就和楼主辩论一下。


            IP属地:辽宁8楼2015-01-27 16:37
            收起回复
              苏格拉底七十而卒,当时希腊人均寿命不过三十。将死之年还能留段佳话,实在太聪明了=、=


              IP属地:广东9楼2015-01-27 16:49
              收起回复
                。。。。为何这么屌。。。


                10楼2015-01-27 17:02
                收起回复
                  2025-05-25 04:26:34
                  广告
                  话说,都没有人觉得,这个辩题也可以是象征性辩题吗?(づ ̄3 ̄)づ


                  IP属地:贵州11楼2015-01-27 17:06
                  回复
                    大智慧,这个概念我突然发现非常与我们佛教概念中的【般若】非常问题,注意【大智慧】非智慧。
                    苏格拉底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一个精神领域的人类导师,其在精神层面的思辨作为以千百年来后世评价来看,至今来说无人望其项背,其在精神境界的超脱和完善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生命的固有形式,这一点来说,在与其徒弟对话中的《理想国》之中,完全可以窥见。
                    如果翻看下历史,苏格拉底乃为人类精神之祖,形而上学之源,其徒弟柏拉图在其思想之上将人类的形式分为几个境界,而后的亚里斯多德将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分开,至此人类有了科学和哲学。
                    故而,在苏格拉底所感知的人类世界中,已经超越了原本的物质束缚,其对生命的理解已经近乎一种随心所欲万物一体的状态,而这种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形态本身,早已超越了生死的束缚,那么死对于苏格拉底来说,无非是一种生命形式的递进和转换,乃实现抛弃肉体完成某种意义上【卡巴拉生命之树】之逆袭成神的境界,那么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已经成为束缚其成为神的最后境界,其随意赴死恰恰是灭度生命,到达彼岸的必由之路,其正是用生命谱写了【般若波罗蜜多】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到达彼岸的大智慧。


                    IP属地:辽宁12楼2015-01-27 17:18
                    收起回复
                      立论大愚蠢是个很好玩的事情,因为我们本身讨论的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苏格拉底的选择最后的得失。主要是因为楼上的辩友用佛家的【般若】立论,所以我想了一想,反方立论要不试着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开玩笑啦,不过我确实想从历史试着切入。
                      公元前1世纪,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从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中国,自然是孔丘李耳二人;往西的印度,有乔达摩悉达多;而再西方的地中海边,能扛大旗的就只有苏格拉底了。相对比前面三人,苏格拉底的传世影响是最低的,他的学说也最终没有形成体系,或者说,他的学说没能得到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后来的智者的补充,反而得到了质疑和类似犬儒主义这样的变种发展。
                      究其原因,不是他选择了死,而是他的“不说”。
                      苏格拉底其实是个相当爱说的人,基本上是个可以和孔子相媲美的话痨,但他到处找人聊的内容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或者说他是在和人聊的过程中才形成的体系。而孔子是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之后到处去兜售,这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孔子言之有物,而苏格拉底说的,虽然发人深省,却得不出结论。
                      再来说著作,苏格拉底是没有著作传世的,整理他语录的《理想国》被后世认为记载的其实是柏拉图的学说,阴谋论一点想,甚至有可能是柏拉图用苏格拉底之名在为他自己打广告。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其实人们普遍不知道苏格拉底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是知识?是神?是智慧?还是人性?
                      他不像孔子,没有人会觉得《论语》是颜回或者子贡顶着孔子的名写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孔子的理论核心就是“仁”(还有“礼”),那么以此出发,最终形成中国的儒教。其实孔子对中国最大的作用不是儒家文化,而是道德,也就是他念叨了一辈子的“仁”。
                      而相应的,苏格拉底本来最有机会为整个西方塑下的,是法律。可是他“不说”,而是选择了去死。就当时来看,他确实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但是缺引发了对法律的普遍质疑。当连苏格拉底这样的智者都能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其他人呢?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得失说,苏格拉底之死,失掉了改造法律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的可能,失掉了人对于法律的信心,是大愚蠢


                      IP属地:贵州13楼2015-01-28 10:03
                      收起回复
                        额!你题目有些内容比较臆想,其实貌似苏格拉底没说那么多,他是赌气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28 12:28
                        收起回复
                          是可以换一个说法啦,不过大概的意思是不变的。即我们讨论辩题总是需要有一个范围或者是标准的,像我方提出的标准就是“得与失”,那么请问你的标准是什么呢?怎么样判断到底他的行为是大智慧还是大愚蠢?
                          好的,这个既然是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我就在这里回答,也比较清晰。
                          说实话,我觉得你是不是没有看清本题目的内涵呢?
                          题目是【正方:苏格拉底之死是大智慧】,也就是说,我方所要论证或者告诉评委和观众的是,苏格拉底之死为大智慧即可,至于什么标准,亦或者怎么判断是愚蠢还是智慧,这个问题我觉得你问得毫无意义,我方如果证明了其行为是大智慧,那么就不存在大愚蠢,至于大愚蠢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也无需处理这个你方观点中的概念。
                          说白了,今天我们论证的是,a=b。A为苏格拉底之死,B为大智慧。我只需通过概念的解析,将二者完成等式成立即可,至于什么A为什么不等于C,A为什么不等于D,这个我方并不关心,也并非我方的论证义务。


                          IP属地:辽宁15楼2015-01-28 14:02
                          收起回复
                            关于理想国的问题,我引用的所谓“后世的观点”其实有多方面的来源,这里给出豆瓣小组、百度百科的一些资料做佐证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108149/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0eICGOtJa4wnFm9wZtlm7BaVIV4XfFbc4q4nmxb-CXaUoo56YmG4iO5iZMe-Z8DhrthxsRpWcFvMjXeeBy6x9oNx-vw3s0ViFxRe5U5Wn7
                            我所表达的观点在于苏格拉底本身的学说不成体系,而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学说确实成体系的,很巧合的是《理想国》里的“苏格拉底”说的话,表达的观点却是符合柏拉图的理论体系的。更巧的是,柏拉图最出名的一句话,叫做“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也就是说他其实是不认可他老师的观点的(最起码是部分),所以从此矛盾之处也可以稍推出《理想国》里的苏格拉底就像是《圣经》里的耶稣,佛经里的佛陀,《孔子改制考》里的孔子,不过都是被人拿来代言的古人而已。
                            还是说回大智慧和大愚蠢的问题吧,你攻击的这个点其实跟辩题关系并不是非常大,只是苏格拉底的学说不成体系的佐证而已


                            IP属地:贵州16楼2015-01-28 14: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