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梁山吧 关注:10贴子:384
  • 9回复贴,共1

梁山-鲁锦探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鲁锦”织造技艺在梁山一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鲁锦”一词的出现却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有专家论证、正副支持、民间约定成俗的新名词。其以棉花为主要原料,手工纺线,手工染色,手工织造,俗称“土布”或“老粗布”,因布质纹彩绚丽、技艺精湛、似锦似绣而得名,故称 “鲁锦”。


IP属地:山东1楼2015-01-27 21:04回复
    我县文物部门在“青堌堆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一种圆溜溜的小陶轮,中间有孔,这就是远古时期纺麻线用的“纺轮”, 说明早在距今大约45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在梁山一带居住的东夷族人就已经能纺织麻布了。如今,梁山农村许多人家仍保留着类似汉代的纺织工具和古老的天然染色技术。


    IP属地:山东2楼2015-01-27 21:05
    回复
      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由于黄河向南徙道,经过梁山的黄河水逐渐断绝,梁山泊水势逐渐减弱,于是便出现了广阔肥沃的可耕地。元明之际,伴随着棉花在古梁山泊区域开始大面积种植和普及,棉纺织生产才逐渐兴起,由于梁山泊地区东临京杭大运河,棉花又作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逐步形成了棉纺织品的商品化,同时也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南北交流和提高。


      IP属地:山东3楼2015-01-27 21:05
      回复
        明中期以后,这一地区棉纺织业又揉入了古老的丝织技术,织出一种新颖别致的棉布,纹饰花样千姿百态,五色眩耀、工巧殊过。据《济宁州志》记载;明代中叶(汶上西、京杭运河西岸袁口镇)“‘河西之乡纺织之’、‘大兴纺纱织布’”,花色品种之丰富多彩,织造技术更为精巧,产品多通过运河大量“泛舟转鬻四方”。经过明末清初织具的改进和织造工艺的发展,鲁锦艺术已日益成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户户植柳、家家织布、夜纺车声,比屋相闻”,曾形象的概括了当年梁山地区一片繁荣的棉纺织生产景象,这是有运河之便利的带动、官府纳税政策的变革,更主要还是“地宜植棉”和棉布对民众生活的重要。


        IP属地:山东4楼2015-01-27 21:06
        回复
          改歌开坊以来,梁山一带的广大农村妇女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大胆创新,将四格缯组合成六格缯,由使用六把梭逐渐发展到十四把梭,先后创织出“喜盈门”、“奔小康”、“万家乐”、“鸳鸯戏水”、“菊花园”、“包公回城”等颜色多样的新棉织品。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一些外国化纤布料进入我国市场并受到刚刚接触新事物民众的亲睐,“土布”几乎完全退出人民的视线,就这样历经公私合营,国有化 、工业化印染等时期,彻底改变了民间纺织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基础,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鲁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IP属地:山东6楼2015-01-27 21:06
          回复
            就在“鲁锦”悄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的时候,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李百钧与一九八五年开始对菏泽、济宁、聊城、德州等地区十余个市县的民间土布进行调查,深入调研民间纺织技术和传统精品,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确立提出了挖掘民间文化,解放妇女劳动力,将民间工艺引入现代生活的开发思路……,并向省里提交了《关于开发鲁西南织锦,引进现代生活可行报告》,省正副94次办公会作出决议,责成省经委抓好此项工作。


            IP属地:山东7楼2015-01-27 21:07
            回复
              一九八六年一月八日至十日,省经伟、省妇莲、省艺术学院、省二轻厅在山东工业展览馆举办 “鲁西南织锦与现代生活”展览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一月九日组织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与会的有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会长廉晓春、中国美协著名画家郁风,中国民间美术专委主任刘恪山、汪玉琳等七位专家,研讨会高度评价了开发粗布工作的重大意义,并将这项民间工艺定名为“鲁锦”。并确定于当年八月在京成举办《鲁锦与现代生活展》。省经伟、省妇莲、省艺术学院、省二轻亭决定以菏泽的梁山、鄄城,济宁的嘉祥三地鲁锦为重点、集中优势代表作品进京。菏泽方面高度重视此次鲁锦展出,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以梁山服装厂为依托开发、设计、制作进京展品。这就意味着此次的北京《鲁锦与现代生活展》的重担落在了梁山肩上。


              IP属地:山东8楼2015-01-27 21:07
              回复
                梁山二轻句立即成立了“鲁锦展出”筹备工作组,并在县服装厂挂牌成立。时任厂长的刘兆功、设计技术科科长马凤芝、供销科科长张玉生、生产科科长李勇,侯美菊等一班人放下手头上活,抽调各生产车间的技术骨干,日夜工作在有会议室改成的“筹备工作组” 里。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六日,设计技术科科长马凤芝率领六名女技术员先后在县城周围的后集村、凤山村、独山村、马振扬,东南乡的方庙、信楼、拳铺、徐集、大李庒,运河古镇开河、袁口等三十多个村庄、行程六千多公里,访问了上千名农村织女,记录调查鲁锦方面的资料数百份,拍摄鲁锦照片六百余幅,征集鲁锦布料三百余个品种五千多米。在客观分析、科学论证、充分酝酿、精心设计的基础上,省二轻亭最终采纳了梁山服装厂提供的《鲁锦与现代生活展》的梁山方案。


                IP属地:山东9楼2015-01-27 21:07
                回复
                  当时的梁山服装厂是以生产中山装闻名海内外,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土布,刘兆功还真是犯了愁,眉宇紧皱的问,“马科长、你心里有底吗”? 马凤芝沉默了许久坚定的说“这个活既然接了,我们就没有退路”。马凤芝一头扎进了办公室,在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服饰精髓、翻阅国际家纺、服装的流行趋势资料后,历经四十多个日日夜夜,把一件件独具特色的展品设计图纸展现在工作组面前。生产科科长李勇,侯美菊等都是一线工人出身,面对着风格新颖、款式简约、粗放中见精细设计图纸,连连摇头说;“恐怕车间工人难以干得了这把活”。 马凤芝用手擦擦额头说;“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咱们几位多出把力吧”。 刘兆功、马凤芝、李勇、侯美菊、张玉生几位老一线出来的领导也就成了“展品”的缝纫师了。


                  IP属地:山东11楼2015-01-27 21:08
                  回复
                    一个多月多后,“进景” 展出的鲁锦作品全部做完,一件件褥面、床单、帐子、枕套、墙围、门帘、手巾、挎包、包袱,还有四季衣装和各类服饰等都展现在服装厂的会议室里,一下震惊了车间里的工人师傅和五里八乡的群众,争相前来观看,其中就有一位回乡探亲的梁山籍在京工作人员李士新,当他得知这些鲁锦要进京展出时,激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在八月二十日——九月四日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鲁锦与现代生活展》活动中,李士新为山东“鲁锦”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鼎力支持,彰显了梁山好汉的英雄本色。


                    IP属地:山东12楼2015-01-27 2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