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d吧 关注:12贴子:593
  • 4回复贴,共1

【转】教你一些设计大赛的内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3203786496


IP属地:安徽1楼2015-02-03 10:27回复
    一、正确认识设计大赛
    废话少说了。这里不是让大家提高政治觉悟,而是学会接受“设计大赛是一种商业行为”这个概念。
    很多人看到设计大赛发布通知立刻就习惯性的回帖说“是骗方案的吧”。正确的说法是“购买方案”而不是骗方案,如果你认为这是骗,那也是合法的、光明正大的骗。
    按照一般的大赛规程,获奖作品的专利权都是属于赞助企业或组委会的,原因很简单,人家出钱了。因此可以这么认为,设计大赛实际上是赞助企业委托组委会购买设计方案的一种交易形式。有些大赛者通知中明确了这点,有些则是获奖方案出笼后才要求获奖者签署专利权转让声明。大家选择参赛时要注意的是,如果有的大赛要求入围作品甚至全部投稿作品专利权都属于组委会或赞助企业(有这类大赛,印象中好像是某打火机),还是不要参加的好,因为组委会连起码的法律常识都没有,大赛水平如何可见一斑。但是,组委会提出这样的要约条件却是合法的,如果参加了就表明同意这些霸王条款,投稿后你的作品就不再是自己的了,这点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IP属地:安徽2楼2015-02-03 10:2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二、企业在想什么?
      应该说,企业积极赞助设计大赛是好事。一方面企业可以借机宣传自己(在一些人的眼里,这点都成了攻击企业理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弘扬设计的价值创造良好氛围,还可以拉近企业与高校学生的距离,促进校企合作。各方面彼此都有利。
      在参赛时,研究一下赞助企业是非常必要的。关注一下企业的网站,看看他们在做什么产品,销售市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价位属于那个层次等等。这些要求一般不会写在大赛通知里,毕竟是太功利了。但是企业代表在评选获奖作品时还是有重要的一票的,有时还相当关键,因此,了解你的客户是基本功课。
      评选现场的企业代表的眼光都很毒,通常抄袭市场上已有产品的方案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因为他们太了解市场了,但是有些概念方案就不一定了,有些别的大赛的获奖作品或书本教程上的方案,只要没变成真正的产品上市,他们是不可能知道的(不要认为我是在指导你投机取巧)。
      那么企业评委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呢?大致说来有这么几点:
      1)在他们的经营产品范围之内,否则花奖金买来方案又用不着不是浪费投资么;
      2)能发现他们现有产品的不足并予以改进的设计;
      3)工艺结构上具有可行性的作品;
      4)有创意又可以实现的设计。
      总之,企业都喜欢可以马上开工的设计,他们也不排斥创新,但必须是真正的创新,而不是一些无关痛痒拍脑袋的创新。企业是很实际、很功利的,不过他们的意见也只是一票而已。据我自己的经验,企业评委一般不会坚决的把大奖发给某个设计,但是绝对会坚决的拒绝某个设计!也就是说,企业评委行使否决权是非常有力的。企业拒绝某投稿方案的原因都很明确,主要是抄袭和模仿,这样的作品没法申请专利,奖金就白发了,另一个拒绝的原因是工艺上彻底没法实现,所以参赛者还是应该对产品的工艺有个基本的了解,这点要求并不过分。


      IP属地:安徽3楼2015-02-03 10:28
      回复
        五、终评
        终评通常要打印出展板来现场展示,让评委逐个打分。所以如果你有幸进入终评,那么你版面上的那些初评没发挥作用的成堆的文字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先说一下终评评审团的构成,一般会有如下一些角色:
        1)官员。很多大赛的主办方是市政府,所以某个副市长参加评审是很正常的。市政府当然不会亲自操办大赛了,所以下面的科技局或经贸委等具体部门通常是作为承办单位出现的,终评现场当然也会有他们的席位。
        2)大腕。教育和学术界的人士多一些,估计设计圈子里的人也都知道是哪些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免得漏提了谁他们来找我算账,呵呵!有时请一些国外专家来担任评委也是很正常的,现在国际交流逐渐多了起来,给大赛增添些国际化视角也是应该的。
        3)企业。企业代表仍要参加终评,很正常,人家来选货嘛!
        三类评委在终评现场的表现是非常不一样的。
        官员的视角一般都很宏观,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一个产业,如果你的设计对推动一个产业有贡献的话,他们会给高分的。推动一个产业的设计包括节能环保等理念上的创新(如公共自行车出租系统就属于这类),这种设计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大面积推广而不是被一两个企业垄断,如果是个单纯的造型,被一个企业买断专利就不再可能为其他企业服务了,所以对推动产业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例如有人提出了吸收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并转化为能量加以利用的理念,抛开可实现性不提,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如果没有这类出色的设计,官员们关注的其他目标大致是可实现性、创意和外观。如果可实现性和创意有冲突,我想他们毙掉创意的可能性会大些,呵呵!纯属个人感觉,大家不要太较真!有这种感觉的原因是现在很多市府部门领导都是行业专家出身,是内行,如果你没有真正有价值的创意想忽悠他们并不容易:)
        大腕们一般都是久经赛场目光如炬的,概念上炒冷饭基本不会有希望,他们几乎所有的概念都见过。大腕们(尤其是评委会主任,他的意见通常是一锤定音的)在看作品的时候并非像官员那样简单的打分,他们看的过程已经在考虑哪个给金奖哪个给银奖了,所以他是一直在各个作品中找亮点并加以比较衡量。你要参赛的话不妨自己当一回大腕,看看自己作品中哪个亮点够得奖水平。主任宣布金奖得主一定有明确的理由,创意与可实现性结合的最好的作品会胜出,其中创意的比重要大些。这个过程中,横向比较很重要,几件作品都有创意,而且各不相同,那么如何衡量就是个很具体的问题了,这时如果工艺合理可实现性强的话,获胜的把握就大了一分。国外大腕不管多大,他的意见一般也仅供参考,毕竟语言不通,吵架吵不占上风,哈哈!
        企业评委的表现上面说过了,不再罗嗦。
        在这样一个三分天下的评审团中,如何让你的作品左右逢源各个击破,还真是个战略问题!!!


        IP属地:安徽6楼2015-02-03 10:29
        回复
          七、高校与设计公司参赛作品的区别
          设计公司(包括企业设计部门)和高校是两个主要的参赛群体,其中高校比重要大些,毕竟设计公司的很多方案是客户的专利,不能随便拿出来参赛的。
          高校的优势在于创意,设计公司的优势在于了解市场和客户,有些设计公司直接就把客户挑剩下的作品投稿了。不过即使客户挑剩的,大部分也是相当成熟的。设计公司的投稿作品有个问题就是总是有意无意的去仿一些名牌产品,也许这不是设计师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客户的明确要求也说不定,所以被毙掉的就很多。我亲眼看到企业评委大刀阔斧的枪毙设计公司的作品,心中暗叫可惜!其中很多无论从那个方面看都是上乘之作,但是枪毙的理由也很明确:这个把手是仿××公司的专利,那个结构是仿××公司的专利,……做的再好也要毙!
          跟设计公司的作品相比,学生的作品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细节,这跟经实践验较少有关,有些创意很好但细节很少或含糊其辞或设计很糟的作品是让评委们最为难的,甚至有评委提出让学生回去好好修改再投来。在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有好的创意,那就认认真真的做个好设计出来,否则还是不要参加设计大赛了,参加过后你的创意就会逐渐流出去,可能碰到个有经验的高手作品就出来了,你就给人做嫁衣了。
          高校与设计公司各有长短,彼此互相取补为好。


          IP属地:安徽8楼2015-02-03 1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