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将我国各个朝代“民德”分为五等,恰恰察举制的东汉位于第一。儒学之盛,后世未能超过。这个时期,是明礼仪,讲廉耻的时代,社会风气最好。为什么这样?
还有以儒家经学为代表学问家扎堆的出现。腹中有真学问的隐士,大家不断涌现,社稷臣,贤臣,智谋之士更是不计其数,到东汉末期达到了顶峰。
真正的高人恰恰在察举制的汉魏晋时代很多。
相反科举制之后,社会上真正的“儒家式”清廉忠节的大臣越来越少。腹中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越来越少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差,知识结构越来越僵硬,读书完全变成了做官发财的工具,这是最可悲的!
人才是什么?会做官,?会谋私利?会识时务?
反正越到封建社会后期,真正的人才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