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40,397贴子:191,637

关于门阀制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2-03 20:40回复
    西汉的察举,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在由隋唐的科举取仕。选官制度在不断的完善。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2-03 20:4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如果说察举是孝字当先德字为首,而后才是才能。任人为德。德致而居高位。那么这样导致一个统治阶级,内部都是群贤臣孝子。那么天下会得到大治?百姓能得以休息?事与愿违,司马光曾经讲过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材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也算是西汉时的风气。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2-03 20:51
      回复
        三国时候清玄之风日胜,导致皇帝也发现了差距的问题,晋武帝曾经讲过名气这个东西最不可信,要找官吏一定要找不出名的人。上至如此可见一般。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5-02-03 21:06
        回复
          九品中正虽说也是推举。他上呈察举,下接科举。重要性不言而喻,魏晋之时想做官当然也靠举荐,只不过举荐的人是朝廷任命的也就是中正,一般一个州都会有个中正,当然担任中正的都是本地人。而九品就是依家世划分的九个等级。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5-02-03 21:12
          回复
            大家也能看出来,九品中正制,评价标准是什么,家庭背景。家世不好再有能力也难为,这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一些像黄门侍郎,这职高闲轻的官都被大家族垄断。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02-03 21:15
            收起回复
              对皇权也是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推举和被推举人之间,存在一种报恩的关系,相互勾结。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5-02-03 21:17
              回复
                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2-03 21:1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说白了门阀制度满足了上层社会对于政治地位的需求,而底层分不到蛋糕,只能屈居人下,或归隐山林。正是那个时代,才有了建安七子杰出的人物,田园大师陶渊明。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5-02-03 21:21
                  回复
                    门阀不是制度而是一种潜规则。


                    IP属地:河北11楼2015-02-03 21:46
                    收起回复
                      其实还是要说到杨广头上,牛逼!唐延续,宋臻至巅峰,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
                      自此以后,名臣大牛哪个不是靠进士及第鲤鱼跃龙门变身,九品中正制那种绝对腐败,比举孝廉还要倒退


                      IP属地:四川12楼2015-02-03 23:48
                      回复
                        东晋门阀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2-03 23:52
                        回复
                          关陇集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2-03 23:53
                          回复
                            梁启超将我国各个朝代“民德”分为五等,恰恰察举制的东汉位于第一。儒学之盛,后世未能超过。这个时期,是明礼仪,讲廉耻的时代,社会风气最好。为什么这样?
                            还有以儒家经学为代表学问家扎堆的出现。腹中有真学问的隐士,大家不断涌现,社稷臣,贤臣,智谋之士更是不计其数,到东汉末期达到了顶峰。
                            真正的高人恰恰在察举制的汉魏晋时代很多。
                            相反科举制之后,社会上真正的“儒家式”清廉忠节的大臣越来越少。腹中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越来越少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差,知识结构越来越僵硬,读书完全变成了做官发财的工具,这是最可悲的!
                            人才是什么?会做官,?会谋私利?会识时务?
                            反正越到封建社会后期,真正的人才是少之又少。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2-03 23:53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都是官二代的循环反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2-04 06: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