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贺的命名源自日本古代国名,这与大部分是使用飞翔的动物作为命名的其它日本海军航空母舰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加贺”号在开工建造时是一艘战列舰,但在建造中途改建为航空母舰,却没有改名而沿用原本的战列舰命名所致。 加贺”号原始设计是战列舰,作为“八八舰队计划”的一部分,1920年7月开工,由神户川崎船厂(カワサキ/kawasaki)建造。1921年11月17日下水。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加贺”号1922年停工,原计划解体。日本将停建的主力舰的“天城”号、“赤城”号改装为航空母舰。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在船厂的“天城”号因龙骨被扭曲而报废, 日本遂将原定停建销毁的舰体稍小的战列舰“加贺”号接替“天城”号,改造为航空母舰。“加贺”号1923年后重新开工,1928年3月21日完工。“加贺”号的整体布局形式与赤城号航空母舰相似,也采用3段飞行甲板呈阶梯状分为3层。上层是起降两用甲板,中下两层与双层机库相接可供飞机直接起飞,中层甲板供小型飞机起飞,下甲板层较长供大型飞机起飞,上层飞行甲板前端下面是横跨舰体两舷的舰桥。与“赤城”号不同的是横卧式烟囱延伸到舰尾附近。与“赤城”号同样安装200毫米口径火炮,用来打击水面目标。其中两座双联装炮塔并列安装在舰桥之前的甲板上,单装炮廓式炮组分别装在舰体后部两侧。加贺号标准排水量28,000吨,航速28节。
加贺号是日本最初的大型航空母舰之一,但没有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为岛式上层建筑试验舰。 1934年至1935年“加贺”号在佐世保海军船厂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因为跑道过短无法适应新型飞机的起降,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改装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飞行甲板加长加宽并进行结构加强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拆除中层飞行甲板前面的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对舰炮进行了重新调整。机库向前延伸,升降机3座。向下弯曲的横卧式烟囱改成与“赤城”号相同的直接伸向舷外的样式。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右舷,便于与“赤城”号(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左舷)编队并行时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加贺号改装之后满载排水量为42,541吨,主机输出功率127,400马力,最高航速28节,载机81架(最多可达90架)。
加贺号是日本最初的大型航空母舰之一,但没有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为岛式上层建筑试验舰。 1934年至1935年“加贺”号在佐世保海军船厂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因为跑道过短无法适应新型飞机的起降,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改装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飞行甲板加长加宽并进行结构加强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拆除中层飞行甲板前面的2座双联装200毫米炮,对舰炮进行了重新调整。机库向前延伸,升降机3座。向下弯曲的横卧式烟囱改成与“赤城”号相同的直接伸向舷外的样式。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右舷,便于与“赤城”号(岛式舰桥设在舰体左舷)编队并行时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加贺号改装之后满载排水量为42,541吨,主机输出功率127,400马力,最高航速28节,载机81架(最多可达9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