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吧 关注:1,234贴子:513
  • 13回复贴,共1

百家讲坛《我读先秦诸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孔: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读孟: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读墨: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读韩非: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百家讲坛》推出一个新的系列,就是由《百家讲坛》的若干主讲人,一起来讲《我读经典》,准确地说,读先秦诸子,这就产生了三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读;第二,我们读什么;第三,怎么读。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经典,为什么要读先秦诸子,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就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什么叫经典呢?经典就是一个民族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 中国文化当中,经典非常多,为什么我们这个系列要讲先秦诸子呢?因为先秦诸子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经典的经典,精华的精华。先秦诸子产生的年代,我们通常称之为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的时代呢?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也是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


1楼2008-04-16 14:55回复
    [画外音]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就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的社会力量应运而生,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社会地位较低,但很多都是有思想和有才能的人,由于出身不同,立场不同,他们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出现了我们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后世称他们为先秦诸子,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中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时期,是我们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


    2楼2008-04-16 14:56
    回复
      这样一个黄金时代,被德国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轴心时代”大概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这样的一个时段,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北纬30度上下,也就是北纬25度到北纬35度这样的一个区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不同的民族同时产生了他们的精神领袖和精神导师,比方说古印度的释伽牟尼,比方说以色列的犹太先知,比方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比方说我们中国的老子、孔子等等,这些人是几乎同时产生在地球的这样一个区间,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这样一个“轴心时代”,在世界各大民族、各大文明当中,都产生了这样一批非常优秀、杰出,甚至可以说是伟大的思想家,我们的先秦诸子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也是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这样一个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留下的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知道,应该了解,应该阅读,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说这样久远的一种思想,几千年了,还管用吗?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了,我们还读那些老古董,还有用吗?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关心的问题,是永恒的问题,这些思想家关心的问题是不会过时的,他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比方说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永恒,这样一些问题,永远回答不完,现在我们还会问这样的问题,没有终极答案,历史上不停地有哲学家、思想家做出回答,然后大家不满意,然后再追问,然后再回答,再追问,再回答,为什么?因为人永远是个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它不是属于哪个家、哪个学、哪个派的,它是属于每个人的,每个人都会问这个问题:人生是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到我们去看看我们的先哲、我们的先贤、我们的先人们说了些什么,经典上是怎么说的,我们会抱着这样的一个目的去阅读经典。实际上我们已经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我也回答了我们读什么,读什么呢?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


      3楼2008-04-16 14:57
      回复
        [画外音]
        千百年来,关于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在不停的追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却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所以有人迷惘,有人困惑。易中天先生认为,我们的先贤已经给出了答案,这些答案就在先秦诸子当中。读先秦诸子其实就是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那么在先秦诸子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呢?易中天先生读出了什么呢?


        4楼2008-04-16 14:57
        回复
          我从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这颗爱心就叫做“仁”。什么是“仁”?孔子没有下定义,我们打开《论语》,会发现孔子对“仁”的很多解释,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樊迟向孔子问“仁”,孔子说爱人。所以仁就是爱,而且这种爱是什么呢,这种爱是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爱,它不简单是我爱你,它是要怎么样呢,正反两方面。正面的你的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成立,也让别人成立,自己想通畅,也让别人通畅,就是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让别人幸福,这是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去做;反面的,或者说消极的方面是什么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的东西,你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自己不想饿肚子,你不要罚人家饿饭,所以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这就是孔子的“仁”。所以孔子的理想,我觉得可以这样总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世界充满爱,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这就是孔子的理想。所以我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或者说,我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5楼2008-04-16 14:58
          回复
            那么在孟子那里呢,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了一股正气。我们通常说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其实孔和孟是不一样的。孟子和孔子有很大的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仁和义有什么区别呢?仁者爱人,仁是一种爱,义是什么呢,义是羞恶之心,羞是什么,就是自己感到羞愧;恶呢,就是憎恶别人,所以仁是肯定的,义是否定的,义是带有批判性的,所以在孟子这个地方,他有一股气,因为义既要批判自己,让自己感到羞愧,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我羞愧;另外,他还批判别人,别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他还批判,所以义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而且这个精神力量它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这个东西在孟子那里就叫做浩然之气,所以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有了浩然之气后,他就有了势,有气他就有势,有势他就有力,所以孟子说话咄咄逼人,很不客气的,我们去读《孟子》这本书,你打开第一章《梁惠王上》,说什么呢,说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老头,你那么大老远的跑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啊?孟子怎么说,“王,何必曰利?亦仁义而已。”大王,怎么开口闭口就讲好处啊,讲讲仁义嘛,一下子就给他顶回去,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为什么讲仁义,不要讲利害。所以孟子说话他是直通通的,孟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读孟和读孔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读了〈孟子〉之后你就振奋,你老想站起来做点什么事,实在没事找个人争辩也行,找个人辩论也行,孟子很好辩的。所以读〈孟子〉我是读到了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6楼2008-04-16 14:58
            回复
              下面讲墨子。墨子这个人,孟子是不喜欢的,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为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他把墨子骂作禽兽的,其实我们看,孟子和墨子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相通在什么地方呢,“行侠仗义”,如果要比较一下,孟子仗义,墨子行侠,孟子喜欢仗义直言,刚才我们举过例子了。墨子自己做,大家都知道墨子救宋的故事,说公输般也叫鲁班,因为鲁班的地位太高了,我们就不要用鲁班这个名字了,公输般为楚国造了一种攻城的器械,叫云梯,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赶了十天十夜的路,有说是从齐国,有说是从鲁国,赶到楚国的郢都去制止这场战争,墨子他为什么要管这个事,当然这场战争墨子是制止了。墨子先说服公输般和楚王,看来说不服,然后实地演练,解下衣带做城墙,拿一个板子做模拟,和这公输般过招,公输般用九种攻城的办法,墨子用九种守城的办法,最后公输般没有办法了,墨子办法还没用完,公输般说:我有一个办法,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是什么办法,我也不说;楚王说:你们说说嘛,什么办法;墨子说:公输般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臣杀了嘛,把我杀了不是就没有人帮助宋国了嘛,但是我告诉你,我的弟子三百人已经带了我的办法和我的工具守在宋城之上了,单等楚兵来送死。楚王只好不打了。问题是墨子他为什么要管这个闲事,有人说墨子是宋国人,因为墨子的出身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宋国人,一种说是鲁国人,但是根据这一段记载,我们知道墨子当时不在宋国,他要么在齐国,要么在鲁国,赶了十天十夜的路赶到郢都的,而且墨子救了宋国以后,他离开楚国回国的路上,经过宋城的时候,天上下大雨,宋国人还不让他进去避雨,所以墨子是跟宋国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他完全是行侠仗义。所以我读墨子,我是读到了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7楼2008-04-16 14:58
              回复
                墨子是一腔热血,韩非呢,韩非是一双冷眼,这个性格,韩非和墨子又是相反的。墨子讲的是兼爱,就是所有人他平等地爱,这跟儒家不一样,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的,先最爱自己的亲人,然后再爱不太亲的,再爱不太亲的;而墨子他是天下所有的人平等的爱,所以他是一腔热血。而韩非子呢,韩非子说世界上没有爱,世界上哪有什么爱,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算计。他说有一个人是开马车铺的,卖马车的,还有一个人是开棺材铺的,卖棺材。这个开马车铺的人天天祈祷说:愿天下人升官发财。那个卖棺材的天天祈祷说我愿天下人早点得病去死,韩非说:难道是开马车铺的人仁慈吗?不是,因为只有你升官发财,他马车才卖得出去,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啊,他说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夫妻两个晚上都祷告,老婆就天天祷告说:神啊,保佑我老公吧,让他平安无事,让他每天挣一百钱。这祷告多了以后,老公就奇怪了,说你反正是祷告嘛,你不能多要一点吗?老婆说什么,一百钱就够了,挣多了你就包二奶。所以韩非他是直面惨淡的人生,他是冷冰冰的、赤裸裸的、血淋淋的,把这个人世间的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算计他都无情地给你揭露出来,一点面子都不讲。因此他认为这个社会要建设得好,没有别的办法,什么仁爱啊,仁义啊,什么礼让啊,没有用,有用的只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刑法,一个是权术,严刑峻法,阴谋诡计,这两条管用。大家可能要问,这个东西你也把它当作精华来讲了,什么导向?我告诉大家,即便是韩非的这种思想,它也是有价值的,先秦诸子的所有思想都有价值,它是和儒家相反,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儒家是理想主义的,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世界充满爱,很理想啊,很美好啊,做得到吗?做到了吗?所以儒家的思想是个双刃剑,它有两个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可以激励人生,鼓励我们向善,鼓励我们做个好人,我们作为一个好人应该讲仁义。但是它也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粉饰太平。一旦儒家的学说被统治阶级用来粉饰太平的时候,韩非的思想就有用了。有什么用呢?揭露黑暗。所以,历史上很多革命者、批判者是爱读韩非的。当然,历史上那些野心家、阴谋家,也是爱读韩非的。革命者、批判者从韩非那里拿到思想武器去揭露那些反动统治的欺骗性,使我们不再麻醉于瞒和骗的艺术。阴谋家、野心家从韩非那里拿到一些办法,来搞他们的阴谋诡计,所以他是双刃剑。


                8楼2008-04-16 14:59
                回复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前面的四位。[读书感言]读孔:一颗爱心构建和谐;读孟:一股正气平治天下;读墨:一腔热血救助苦难;读韩非:一双冷眼直面人生——人生态度


                  9楼2008-04-16 14:59
                  回复
                    [画外音]
                    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墨得力行,读韩非得直面,在对自己人生感悟和体验中,易中天先生读出了儒、墨、法家的经典要义,他用人生态度概括回答儒家、墨家、法家对人生问题的解答,那么在其它的经典著作里,易中天先生又读出了关于人的什么智慧呢?

                    ——待


                    10楼2008-04-16 15:00
                    回复
                      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荀得自强。


                      11楼2011-11-20 14:17
                      回复
                        期待啊~~


                        12楼2012-03-28 21:02
                        回复
                          希望赶紧更啊~我对这个非常有兴趣
                          楼主


                          13楼2012-03-28 21:03
                          回复


                            14楼2012-04-15 14: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