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吧 关注:3,501贴子:17,523

墨子与孔孟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些人大讲孔孟之道的同时,猛烈攻击墨家,说墨子是保守派,并且引用孟子攻击墨子的兼爱是无父因而是禽兽的话,贬低墨家近于污蔑,完全颠倒是非。目前出现此种情况并非偶然,是由当前国内外政治气候决定的。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如果谦虚的话,在表达自己信念的同时,并不尖嘴猴腮尖酸刻薄地攻击其他学说。一些人自己的内心被孔孟之道充填得实实在在满满地,不能容纳别的,而且视之为敌,企图用自己的信念无限扩张代替之,明目张胆显示自己的霸道和野心。以自己的偶像攻击别人心目中的偶像,别人自然不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又成为自然,不得已而描绘傅佩荣的真实嘴脸。
在虚空思维中,本来没有是非,和尚不谈恋爱不能说不对,结婚生子养家糊口也自然无可非议,看问题不能离开事物本身的客观实际。具体事物有两面、四维、八维或说更多,立场不同,察看角度不同,结论自然不同,本属自然。诸子百家各代表不同阶级、阶层、势力集团的愿望和需求,总体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人应该作为同等文化思想资源看待,本不该厚此薄彼,而独尊一家恶骂别家,本身就是思想不健全的表现,是特定精神狂妄症表现。


1楼2015-02-07 12:19回复
    墨子名墨翟,出身贱人,可能是奴隶或自由贱民中的治工艺者,他会制造载重五十石的车。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发现儒家烦琐的礼制、耗费钱财的厚葬、伤生害事的三年之丧等一套理论对基层劳动群众不利,便弃儒而效法大禹,以大禹的牺牲精神为民众利益而奋斗,创造了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墨家学派。


    2楼2015-02-07 12:2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孔子是旧制度的维护者
      孔子名丘,祖先是宋国贵族,小时候虽然管理过仓库放过羊,长大后在鲁国做官。当时看到鲁国大夫们握有大权并建有都城与国君对抗,为了维护被架空国君,孔老二暗中唆使自己的高足子路,设计堕毁了叔孙氏的后都和季孙氏的费都。
      孔子曾说过“从政干得好,是用不着杀人的”。(季康子问政孔子)可是他上台第七天,就杀了革新派人士少正卯,理由是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淆乱是非。当时正处于时代变迁中,即从礼制走向法制,而孔子正是维护礼治最力者,正和郑国驷颛杀邓析一样,一上台就把主张变革的对手杀掉了。杀了少正卯,少的“邪说”、“淆乱”了什么也就没有人知道。


      4楼2015-02-07 12:23
      回复
        公元前513年,各国纷纷走向法制,晋国范宣子出来创造法律,确定贵族与奴隶之间,稍稍在法律之前获得较平等的待遇,并把条文铸在鼎上。孔子深不以为然地说:“贵族和奴隶混在一起,怎么显示出贵族的尊严和伟大呢?并且这样一来,贵贱之间一点区别都没有,还成个什么国家?”(左传昭29年传)
        在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时代,孔子周游列国无人用之,晚年郁郁,只好受徒,宣扬没落的西周奴隶制度,代表没落的贵族士大夫以确保其特权和地位,难道这种保守派还不标准吗。而墨子则是代表下层民众和新突起的土地所有者,欢迎旧礼制的瓦解和新法制的诞生,正是改革促进派。


        5楼2015-02-07 12:24
        回复
          墨子在为大众追求利益的实践中不辞劳苦
          墨子以粗布为衣,以草鞋为服,“量腹而食”,工作“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为实现自己的主张,不仅与上层人物接触,且甘愿与下层社会为伍。墨子反对儒家“繁饰礼乐以淫人”。一天,墨子问儒者“何故为乐?”儒者答“乐以为乐也。”墨子说:“今我问曰‘何故为室?’你若答‘冬避寒,夏避暑,室以为男女之别。’你算告诉了我为室之故。今我问‘何故为乐?’你答‘乐以为乐’,犹如问‘何故为室’你答复‘室以为室’。”


          6楼2015-02-07 12:25
          回复
            楚国叶公子高问政孔子,孔子答应该“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墨子认为孔子是答非所问:难道叶公子高“不知善为政者”要“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哉?”,问的是如何作到这样。可见墨子讲究可具体操作的实际,而不是象儒家只会说大话、空话。


            7楼2015-02-07 12:26
            回复
              墨子三十五岁时,楚国准备用公输般造云梯进攻宋国。墨子立刻动身从鲁国出发,走十天十夜,脚底皮破了,撕破衣服把脚裹住,赶到郢都说服了公输般和楚王答复不再攻宋。其间墨子和公输般演习攻守战,墨子手法高明,粉碎了对方进攻。并且对楚王说:臣之弟子已持臣守城之器在宋城等着楚寇,你即使杀了我也没用。由此可见墨子的智慧和大无畏精神。


              8楼2015-02-07 12:27
              回复
                墨子七十四岁时,齐大王田和预备进攻鲁国,墨子以“并国覆军,贼杀百姓”太不应该为理由,说服了齐大王中止了攻鲁之意。墨子八十余岁时,楚国鲁阳文君又要攻郑,墨子不厌其烦地劝说对方“攻其邻国,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粟米”不对,劝阻了鲁阳文文君。
                墨家不象儒家空谈,而是重视实际行动。不仅墨子本人有大无畏牺牲精神,他的弟子们也是为了正义都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电影“墨攻”情节可见一斑。


                9楼2015-02-07 12: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所谓礼制。周人有两条关于礼的说法:一、礼是“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的;二、礼的目的在于“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其中心思想都是使被奴役的人民固守自己的工作不得有所逾越,一点仪式作用也没有。这就是礼制的完成。一些教授说礼,举出吃饭先向长辈敬酒,更是虚伪极了。长辈能喝酒吗?喝酒有好处吗?如难违盛情多喝而伤身体,是敬还是罚?明显这种礼图有形式而掩盖着虚情假意,敬酒敬烟放毒害人。


                  11楼2015-02-07 12:29
                  回复
                    一些人善于把过去的礼解释为现在的礼,有礼节、礼貌,其实不尽然。周人明确地说:礼是“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现在一般说礼,包括物质金钱的和仪式的,请客送礼,鞠躬敬礼,磕头跪拜,礼节仪式,而且八里不同俗,十里不同礼。


                    12楼2015-02-07 12:32
                    回复
                      孔子主要收入之一是为人家办丧事。当时办丧事有五十多道程序,孔子是这方面的专家。墨家讽刺儒家说,孔子一听说富人办丧事就特别高兴,吹吹打打,作番导演,下来又吃又喝,最后还给钱花。一些人这方面也不妨颂扬孔子,说孔子为人家办丧事总是不吃饱。用不吃饱表示孔子在别人悲痛时的高尚情操。好酒好肉摆一桌,吃多少才算饱呢?没有标准,表示对自己偶像的吹捧已经黔驴技穷了。


                      13楼2015-02-07 16:28
                      回复
                        事实上越是没有权力及社会地位的人越是崇拜权力,为了使权力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唯一的途径就是物质金钱贿赂,这就是如今的请客送礼,对于送礼收礼的双方来说,或者说对贪官和下民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而合乎逻辑的事。这里礼的意识显然无比陈旧无比腐朽,是社会公平正义、廉政清明、健康发展的腐蚀剂。然而这正是儒家礼制观念的遗毒。


                        14楼2015-02-07 16:29
                        回复
                          就磕头跪拜鞠躬行礼的表面形式来说,也随着社会发展的在简化讲究实际,即随其自然。见面弯腰鞠躬的还能经常见到吗?迎接贵宾已经随从国际惯例,对人的尊重尊敬也是从内心出发根据具体实情而为之,孔子那种维护比封建还落后的礼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拿出那些旧垃圾即使抹上粉脂油膏有什么用呢?让打工妹如旧时代大家闺秀装模作样过日子吗?


                          15楼2015-02-07 16:30
                          回复
                            墨子反对儒家“繁饰礼乐以淫人”,繁饰礼乐是当时王公大人奢侈浪费讲排场,本来与一线劳动者没有关系。一旦统治者靠礼乐的威势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也就离崩溃不远了,新生力量恰恰是那些抛弃繁琐礼节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人。为了宣扬自己的信仰而恶意攻击别门别派行为,正是缺德无礼的表现,而宣扬“礼”字岂不虚伪。


                            16楼2015-02-07 16:3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孔子更重视礼的内容,就是“政不在大夫”与“庶人不议”,达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目的在于把氏族统治的危机挽回过来,回到西周的局面。
                              墨子和孔子相反,基本立场是反对种族奴隶制,“背周道”。他说:儒家“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欺亲,立命缓贫而高佚居,背本弃事而安怠傲。”


                              17楼2015-02-07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