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剧佛法无边吧 关注:83贴子:7,224
  • 10回复贴,共1

【藏传】贴一些索达吉堪布的佛法教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2-09 22:52回复
    问: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盛衰得失?
    答:有病是一种快乐,依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业障;没病也是一种快乐,用健康的身体可以多做善事。有钱是一种快乐,用它能上供下施,积累资粮;没钱也是一种快乐,可以断除自己对财物的耽著。


    4楼2015-02-09 22:55
    回复
      如何看待寺院商业化的问题?
      问:我有一位同学,他去过大大小小的寺庙,几乎都有被骗钱买高香的经历。请问,藏传佛教的寺庙是否有类似情况?佛教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目前,汉地寺院商业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在有些地方,寺院甚至在往上市公司的方向发展,有的已经上市了,有的正张罗着上市。对此,佛教徒和非佛教徒议论纷纷。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佛教确实会面临危机。
      不过,最近国家统战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制止寺院“被上市”、“被承包”。如果这些政策能落实,对佛教应该是好事情。
      到目前为止,藏地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个别大寺院外,藏区的绝大多数寺院还保持着传统特色,没有往商业化方向发展。
      我个人认为,寺院不应该卖门票,一方面许多寺院其实并不缺钱,另一方面如果卖门票,就分不清楚是寺院还是旅游景点了。作为佛教道场,应该保持清净如法,要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前段时间,有官员要求喇荣五明佛学院对外开放,搞所谓的“旅游开发”,我们佛学院的负责人就坚决顶住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5-02-09 23:21
      回复


        有什么方法能证实轮回呢?
        问:我是学自然科学的。佛教认为生命有轮回,但在自然科学看来,这是比较难以接受的,请问,有什么方法能证实轮回呢?
        答:一个学自然科学的人,不接受轮回的说法,这一点我非常理解。
        因为它关系到心的问题。但在现在的课程里,这方面仍是空白,自然科学的方向不是研究心,那些仪器也触及不到心的本源。所以,到目前为止,他们在心的领域内并无突破性进展,这是西方科学界所公认的。
        不过,对于轮回的案例,许多科学家是承认的。像哈佛、耶鲁等的英美学者,他们在长期观察、审慎研究之后,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结论。这类文章,我们“智悲翻译中心”最近翻译了许多,你们可以去看看。
        当然,不仅是他们,像爱因斯坦、牛顿等这样的科学先驱,其实也相信轮回。这一点,从他们的传记、讲话中不难看出。既然如此,如果你只承认牛顿的部分学说——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理论,而否认他对生命延续的认识,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我们说有来世,你们不接受可以,但是科学家也说有轮回,是不是值得深思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5-02-09 23:21
        回复
          问:怎样才能改变当前大学生信仰和道德缺失的现状?
          答:作为一个藏族人,我从小接受的是佛学教育,没受过汉地的国学教育,不过后来接触到国学典籍后,我感觉非常殊胜。我经常想,如果年轻人都能学习国学,国家和社会就有希望,如果不重视国学,人心彻底变坏了,物质再发展也没有意义。
          十年文革是一场浩劫,这场浩劫革了传统文化的命。在座各位都是这场运动的受害者,像《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道德经》这些典籍,以前基本上没系统学过,确实很可惜。
          怎样才能恢复传统文化?一方面教育部门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另一方面每个有心人也要努力,如此上下齐心,传统文化就会遍地开花,社会风气也会从根本上好转。
          其实,仅从饶益自身来讲,我们也需要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再过20年,在座不少人都成了拄着拐杖的老人,如果现在不对儿女传递国学思想,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就不一定管你了。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说说就行了,必须有实际行动。如果你们做不了很大的事,可以从弘扬《弟子规》入手。《弟子规》非常简单,每个人都应该会讲,如果实在找不到听众,可以给自己的孩子讲。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5-02-09 23:23
          回复
            为什么有人作恶时一切顺利,行善时却违缘重重?

            问:我有一个朋友,他的佛缘很深,他也一度笃信佛教。然而在现实中,苦难一个接着一个,把他打击得差点崩溃。后来他对佛法信心没那么强了,反而没什么灾难了。这是什么原因?

            答:你这位朋友的不顺,并非源自他对佛法的信心。
            现实生活中常有看似矛盾的现象:作恶时,一切都很顺利;行善时,则违缘重重。这并非因果错乱。一般而言,人在精进行善时,将来的恶报会提前成熟,那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不顺;而从善法中退失后,生活往往会重归平静,不过这并不值得庆幸,因为恶业并未消失,依然在前面等候着他。
            因果非常复杂,只有系统学习佛法,才会明白这些道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5-02-09 23:23
            回复
              问:我是西北师大化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佛教、传统文化都感兴趣。我看过各种不同的书籍,但始终收获不大,请问该如何学习,才会对佛法、佛教有个完整的了解?收益更大?该怎么选择适合大学生的经典、书籍?
              答:学任何知识,专注很重要。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不能深入其中,那不说佛教,就是世间一般的文字,也不会有收获。
              我在看书之前,常会先提醒自己:“这里面肯定有很深的意义,可能是我不懂的。”因此,看的时候很专注。哪怕只看一节,也会反复思索: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这么说……而一旦心散乱了,就进不到它的精彩殿堂。所以,学佛法一定要专注。
              对于想系统了解佛教的朋友,我常常建议他们:要深入了解大乘佛教,最好学《入菩萨行论》;要了解空性,最好学《中观根本慧论》或《入中论》;要了解藏传佛教的修行次第,那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或《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如果能常年钻研这些教理,那我相信,你的身心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5-02-09 23:24
              回复
                《苦才是人生》书名由来

                问:感谢堪布在炎热的夏天给我们带来清凉的讲座。我是甘肃中医学院的,学的是中医专业。刚才您在讲座中提到了拜伦·凯蒂,让我觉得您的涉猎非常广泛。请问,您对她的《一念之转》看法如何?

                答:她在写书之前,曾经遭遇了很多磨难,被家庭的烦恼困扰,还得了忧郁症……但她反复思索以后,醒悟到:自己此前的一切抱怨,都毫无意义!从此开始了放下自我、开导他人的快乐生活。
                她经由自我观察而获得的醒悟,有些类似于佛教的开悟,只不过,她不是这么说而已。但我很认同她的理念。尤其是,在她的指导下,很多人都解除了痛苦,感情上的、事业上的,甚至是交不起房费这样的痛苦。能解除众生的苦,无论是什么行为,佛教都认可。
                除了《一念之转》,她还有几本佳作,很值得看。尤其是年轻人,在你憧憬美好人生、追逐快乐生活的途中,提前准备一些面对痛苦的理念,很有必要。否则,痛苦一来,人就困惑了。
                其实我写《苦才是人生》,也就是这个目的。很多人说:“你不该取这么个名称,佛教徒是要给人带来快乐和光明的,怎么能提‘苦’呢?”
                但我半开玩笑半解释说:“其实生活的底色原本是‘苦’,你知道了,遇到它就不会逃避,会坦然接受;而一旦你接受甚至转变了它,也就不苦了。相反,如果你对快乐的希望过大,而现实中的苦又太多,就接受不了了,搞不好会自杀。”
                因此,我对他们说:“书卖得好不好无所谓,‘苦才是人生’——这个名字我取定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5-02-09 23:25
                回复
                  问:现在各地都兴建了很多寺庙,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烧香观光的居士和游人,出家人的待遇也很有提高。这是不是说明佛教正在兴盛?
                  答:所谓的佛教,不在于修一座金碧辉煌的寺院,不在于一个出家人穿着庄严的僧服,也不在于一个居士包里装着皈依证,这些只是表面的形象。真正的佛教就是佛陀的智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5-02-09 23:25
                  回复

                    问:在跟人吵架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我整死你”等恶语常常脱口而出,这样会不会有过失?

                    答:我们平时不能想或者说“我要杀了你”,即使开玩笑也不行。有些人在吵架时,动不动就嚷道:“你以后再不注意,我就把你吃掉!”其实,人吃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这样威胁别人,就算没有真正吃人肉,但在你的相续中,吃人肉的恶业种子已“登记”了,这样不太好。——出自《前行广释》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5-02-09 23:26
                    回复
                      专访索达吉堪布:修行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2014年01月24日 11:14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残酷才是青春 还原人生本来的面目
                      凤凰佛教:您最近出了一系列的书籍,像《苦才是人生》、《残酷才是青春》在我们大部分人的眼中,青春应该是美好的,为什么您会取这样的书名?是跟您的青春经历有关吗?
                      索达吉堪布:应该说与我的亲身经历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总觉得现在的社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生可能看得更准一点。因为现在人们经常讲幸福才是人生,快乐才是人生,但实际上,真正的生活当中有时候快乐非常少,幸福也不一定找得到,不一定有钱,有地位,或者其他什么样条件具备的人都内心很痛苦、困惑,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我看来一般来讲,所谓青春,就是有一种佛教当中叫“无常”,消失得特别快,就像是一朵花,就很快的时间就开始干了,或者说谢了,就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对我看来,有时候是我们的人生,用佛教里面讲“生老死病的痛苦”,还有青春就是“万法皆无常”这样的道理来解释的话,可能对很多人来讲不单不苦,反而面对苦的时候更加坚强。因为我们一直认为人生是多少幸福多少快乐的话,一旦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些折磨,遇到一些挫折的时候,很难对付它;如果我们觉得青春实际上也是残酷的,人生也是有许许多多的痛苦的话,那么就提前有一种面对的准备。我在两本书的前面也已经说了,其实是正在青春的或者青春过的这些人,也要对人生做一个思考。还有我们的人生实际上也有很多的快乐,但是这种快乐跟痛苦比较起来,也许痛苦多一点。这样的话,人们应该面对痛苦的时候,需要有一种智慧,需要有一种洞察力,这样才是人生的本来面目。
                      凤凰佛教:我们一般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有一个青春叛逆期、冲动期,您的青春有没有过类似的叛逆、冲动?
                      索达吉堪布:我觉得所谓的不管是精神叛逆期也好,冲动期也好,只是很多人们的这种说法称呼不同而已。因此,对任何一个人来讲他对自己的青春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比如对我来讲,我在读书的时候,或者是我还没有上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读书。而且我还没有上学的时候,我平常在山上放牦牛,那个时候在蓝天白云下,有时候是一群一群的牦牛跟着它们。这个时候的思想是多么的宽广,好像所有的烦恼全部都跟蓝天融合为一体,那个时候的感觉,自然界和我的心带来的快乐是非常非常的难忘。后来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一种艰苦的经历,但实际上从现在我这个年龄回忆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时候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因此对自己的青春也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我个人来讲人生当中包括在青春的时候,一些痛苦的,非常伤心的,非常难忘的是没有的。
                      凤凰佛教:您的童年经历或者少年经历都是跟天地自然相伴的。现在我们大部分人现代人的童年基本上都是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您觉得现在的小孩他们的童年跟您比起来,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索达吉堪布:我觉得在我那时候有好几个不同点。一个不同的地方,我那个时候的童年可能学的知识不多。因为整天都是跟自然界或者跟牦牛群相伴,这个时候虽然很开心,但在那个时候学习的机会比较少。所以我现在也很想如果我在十几岁的时候一直背各种各样的经典、论典包括世界各国语言文字,这样的话是非常有意义。可是我在这个时候很可惜没有这样的,但是我在那个时候,应该说心地是比较纯洁的,因为虽然是自己在家里没有真正的读书,但是跟我的父母,跟我附近的一些邻居他们经常给我传递的是一种慈悲和爱,这种爱可能是现在在学校里面不一定得得到。我有时候从我只是的层面来讲,我14岁之前没有机会读书很遗憾;我有时候想我在14岁之前包括我的一些老师,他们不能直接给我教授,但是从他们的行为上,我在14岁之前很多难忘的智慧和慈悲,爱的一些教育,这些教育对我的人生来讲也非常必要,也有好的相同点,也有不太好的相同点。


                      18楼2015-02-22 15: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