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是一切动物生存的首要条件。人数天不吃食物不会饿死,只是消瘦或各个器官慢慢衰竭,但缺氧时,在十几分钟内就会窒息致死。鱼同样离不开氧气。鱼的耐缺氧能力比人强,尤其在低温的时候,但在若干小时后也会死亡。钓鱼者必须懂得水中溶氧量的情况,寻找溶氧量较高的水域或水域中的某些部位下钩,才会有收获。因为水中的溶氧量的多少与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若溶氧量低,鱼就不游动、无食欲,像人一样感到难受。若溶氧量丰富,鱼才活跃,才游弋,才觅食,这时钓鱼人才能钓到鱼。
2、溶氧量与气温的关系
水中的氧属于溶于水中的气体,其溶解度的高低与气温的高低成反比。即:气温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低;气温越低,氧气的溶解度越高。如:水温在20℃时,100个体积的水能溶解3个体积的氧,相当于每升水含氧21.4毫克;而在0℃时,100个体积的水能溶解5个体积的氧,相当于每升水含氧35.7毫克。另外,水温升高后,水中的鱼和其他小动物的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从而使水中的氧消耗的更快,氧气越发减少,氧气少到一定程度时,鱼的生命就受到威胁。为了应付氧气少的状况,鱼类只好减少活动,栖息于水中不动,或者游到水的表层,翘起嘴从水面吸氧,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常见到的“浮头”若水中继续缺氧,鱼就会大批死亡,漂浮在水面,这就是“鱼翻塘”。为什么在夏天或高温天气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而在冬季、雨季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高温造成水中严重缺氧。在这种情况下,鱼就不会觅食,也不会吞食钓饵,自然难以钓获鱼。
水中的氧属于溶于水中的气体,其溶解度的高低与气温的高低成反比。即:气温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低;气温越低,氧气的溶解度越高。如:水温在20℃时,100个体积的水能溶解3个体积的氧,相当于每升水含氧21.4毫克;而在0℃时,100个体积的水能溶解5个体积的氧,相当于每升水含氧35.7毫克。另外,水温升高后,水中的鱼和其他小动物的新陈代谢加快,呼吸量增加,从而使水中的氧消耗的更快,氧气越发减少,氧气少到一定程度时,鱼的生命就受到威胁。为了应付氧气少的状况,鱼类只好减少活动,栖息于水中不动,或者游到水的表层,翘起嘴从水面吸氧,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常见到的“浮头”若水中继续缺氧,鱼就会大批死亡,漂浮在水面,这就是“鱼翻塘”。为什么在夏天或高温天气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而在冬季、雨季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其主要原因就是高温造成水中严重缺氧。在这种情况下,鱼就不会觅食,也不会吞食钓饵,自然难以钓获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