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皇帝
经历:嫡子,从小就为先帝器重,但为保权位稳当,残害兄弟上位。
性格:冷漠暴戾,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对兄弟嫉妒憎恶,害怕权力流失,但却追求真善美,所以会爱上观音皇后。
评价:皇帝有野心也有政治军事才能,但对民生不甚在乎,他想的更多的是加快发展建设,希望名垂千古。在皇帝统治之下国力强盛。虽然皇帝也重用有才能的臣子,但不喜臣子过于干涉他治国,且自己才能有限,十分重视权势,所以也慢慢生出一批奸臣佞臣,溜须拍马欺上瞒下,营造虚假繁荣来哄骗皇帝,贤臣若是不屈服于他们,就很容易被污蔑,而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严苛刑法让许多冤假错案还未好好收集证据查证就因犯人被酷刑逼死而终结。虽说皇帝最讨厌结党营私隐瞒他,但遇事一开始不是查证,而是发怒要严惩相关的人,这让许多上面的人都逃了过去。地方为了讨好皇帝也只能压迫人民,而皇权过于集中让地方没有自主性,所有政策都必须交由中央一审再审,而中央到后期也是被奸臣把持,而奸臣也只是想讨好皇帝,有点像那个时代的虚假繁荣,以压迫人民的方式来创造财富,暴力抓男丁充军充实军队。
关系:最爱的是观音皇后,发现她一直以来的阴谋后十分痛苦几近崩溃;亦冰对他来说只是宠妃他不在意;女杀手是渐渐依赖爱上的,最后的醒悟与她的死有关;羡慕嫉妒自己受到表扬的亲哥哥(一个真正心怀天下的人),也是一辈子的心结,想以与他关怀民生那种完全相反的模式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才能的皇帝,但最后醒悟后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忽略了哥哥的关心,也发现国家在他治下其实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最后理解哥哥的做法才是对的,用哥哥的方式治国,国家逐渐繁荣。对弥随空的双重背叛感到心痛,后释怀。对庶出弟弟一直有所介怀,后逼他出家软禁寺内,直到最后悔悟之时才解除其禁制,但依然未恢复其皇室身份。
大事记:其余的还没想好。【一】前期对哥哥的迫害和对父爱母爱的执念,因为哥哥是嫡长子且十分优秀所以他一直被忽略且拿来与其做对比,每次被责骂后哥哥都会过来安慰他并且为他说话,但这让他更加憎恶哥哥,所以将哥哥迫害致死,自己上位。上位后选秀遇到观音皇后,观音理解他支持他安抚他开导他,让他对于害死哥哥的愧疚和丧失父爱母爱的执念没有那么深,渐渐地依赖她,后续也被她的阴谋害得越来越暴戾。【二】女主是后面单独进来的太傅家养女,对她有点宠但不多,弥随空是骁勇善战的将军,且处世潇洒为人稳重,无心权术,皇帝比较器重。【三】对庶出的弟弟一直心有介怀,因为弟弟的才能也为父亲认可,但出身不高且比较闲散随和,与他关系还算不错所以一直留着他。但皇帝治下民众疾苦,弟弟多次上折劝谏,已然引起皇帝不满。导火索是有一次为上书民众说项(为皇后的阴谋所波及,详见皇后人物介绍下的补充说明),皇帝认为他也对自己产生了威胁,给他一个造反的罪名去其皇室身份,逼其出家,将他软禁在寺内。【四】女主一直想复仇,因为当初女主家被灭门就是五皇子(现在的皇帝)带队杀过来的,再加上她外公本就是前朝将军,过了两辈人依然被发现要赶尽杀绝,新仇旧恨加身。女主打听到前朝皇室还有继承人,太子妃后来生下一个男婴,所以进宫后女主一边打听他的下落一边联系前朝旧部和其他愿意支持的势力。女主后来发现弥随空早已知道自己是皇室后人,只是由于这毕竟是上一辈的恩怨不愿意报复在下一辈身上,再加上他当时以为继位的是太子(那位白月光哥哥),后新皇继位一开始还好,慢慢变差,他才觉得需要朝堂拨乱反正,刚好女主也发现了他的身份,二人计划起义。但皇帝发现了二人私情,牵扯出前朝身份,不得已二人只能提前起义计划,结合地方的起义军一起攻打皇城,但由于计划本就不完善,而皇帝的确有精兵良将,所以弥随空战败,但皇帝身边的女杀手也因此丧命,也得知了观音皇后的所有,他悔悟后对于所有东西都失去了欲望,放过了女主男主,下令杀了与皇后联系过的所有大臣,翻出哥哥的书,放权给大臣让他们照着“前太子”的方略治国,民生慢慢恢复。过了几年后皇帝去世,传位给观音皇后的儿子,少年皇帝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