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家园吧 关注:8,042贴子:176,724
  • 17回复贴,共1

各位前辈、大师,请为我答疑解惑,先谢谢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周边没有习练气功之人,N年前短期练过“智能功”,现在只记得“捧气灌顶”了,其他的气功知识来源于网络。我在“清静家园”吧学习多日,受益匪浅,张波起、子甲2012、以及其他几位大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谓功高德厚!自己摸索练习气功三月有余,总之感觉练完后身体很舒服,神清气爽。现有一些疑惑请教各位前辈、大师,请不吝赐教。
问题1:这样练功对吗?
我是仰面平躺着练功,气流由头顶直灌而下,经阴部顺双腿至脚心排出,气的感觉是清凉的。开始身体感觉特别舒服、通畅,慢慢的头部有麻苏的感觉,头顶至太阳穴再至脸部的血管、经脉有麻苏、震颤的感觉;气至脏腑部也有通不过去的感觉。随着坚持练功,脏腑的感觉消失,很通畅。头部麻苏的感觉还有。请问各位前辈、大师,我这样练功可以吗?
虽然每次练功之后感觉神清气爽,但有时会感到浑身发冷。请问这种现象正常吗?
问题2:气为什么在身体中旋转?(如图)

图中红色线条表示气流由头顶直灌而下;绿色圆圈表示气流在身体内旋转,绿色小箭头表示旋转方向。
当头部有麻苏感觉时,我用意念引导气流旋转,麻苏的感觉就会减轻。
我平时大便不好,如果气流在下面旋转,大便就会变得通畅。
请问各位前辈、大师,我这样做对吗?请您们一定帮帮我,谢谢啦!


1楼2015-02-12 11:25回复
    (合十礼)一、愚兄曾经这样炼功多年,且楼主已修炼有成,继续就好,随喜赞叹!不过不能只炼从涌泉出的泻法,每次练后要接着练一会儿气流由头顶直灌而下至丹田止,此为补法,接着再意守着静心丹田温养一、二十分钟的时间,这样就不会出现浑身发冷的情况了,只泻而不补不养,当然会出现全身发冷的情况喽!
    二、这样旋转没什么不对,注意如前所言多花时间静心温养丹田就行!


    IP属地:四川3楼2015-02-12 13:41
    收起回复
      师兄好。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02-12 13:49
      收起回复
        个人感觉,无论哪种练法,只要百汇和会阴(或者涌泉)能出现两极感应就行。比如传统丹法,降到会阴,再督脉上行到百汇,两次阴阳转换时就会出现磁极的感应。这两个磁点的处理就是区分各家功法的主要区别之一。比如外磁场是阳升阴降,内场就阴降阳升,或者同转但是速率不同,当然也可以自然而然。酥麻是磁场出现后的生物电,调节大便和这个没关系,一般来说五谷轮回和人体场是两个系统,如果互相干扰了就是有了问题了,需要调理了。比如可以揉腹部,主要推左下,这些手法是辅助技巧,各家区别天差地别,往往不同的修炼对应不同的技巧,有时候还会相反。


        5楼2015-02-13 14:53
        收起回复
          各家的功法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要师傅带。我说之前,你要知道这个我的情况是不同与你的。做个比如,如果你的功法是舌尖顶在门牙的中缝,那么感应应该是从鼻骨过人中至舌尖,如果,顶在上牙膛下突处,那么应该是从印堂直接走里边过来的,不经过鼻骨和人中。那么南怀瑾大师曾讲,他修炼经常导致鼻水不通,并讲解了解决的办法,可是顶上牙膛的修炼就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我说的话你要辩证的听。
          现在我讲我的一家之言了。
          我的修炼中在百汇的阳极转阴的时候,是有非常的明显的感应的。类似吞吐感。落下丹田后下滴入会阴的感应很小,但是也区别于其他关隘。我个人以为阳是动,阴是静,上升的过程需要的能量更大,更要自然而然一些,不要加入意念的引导,上了就是上了,在百汇天人能量交感后的下降的过程才是需要注意的。任脉不像督脉有脊椎附着,头骨中的引导各家有细微的差别,但是舌下走气不交齿的避过颌骨和顺着皮肤走的任脉之气最终的表现出的差别会很大,而再到檀中又涉及到降心火等一系列的问题,实在不敢明确说明你的问题的具体情况。但是功中出汗,在我的修行体系中来讲,应该是漏身,这个多少都是有都点的,现代社会能不漏的。。。好吧,就当我孤陋寡闻好了。至于凉热什么只要不是臆想的,是确实感受的,基本上不会是岔子,只要是功法中正,一般都不可能是心魔幻觉,那么每个人的体质对应不同的功法都是不尽相同的。
          再比如吧,宋时就有人争论太极的黑白色,哪个是阴哪个是阳,其实无所谓了,一个是阴,另一个就是阳了。你看到自己体内的活跃的就是阳,宁静的就是阴了。


          6楼2015-02-15 13:23
          回复
            感谢师兄给我这么详尽的答复,耽误了你不少时间。
            我们修炼的功法可能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我非常同意你的说法:“上升的过程需要的能量更大,更要自然而然一些,不要加入意念的引导,上了就是上了” 在习练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上升最好不加引导,自然而然,真气自然就会充满你的身体,自然地顺行督脉至百汇。这样效果更好,身体感受更舒服一些。
            你的:“阳是动,阴是静” 的观点非常有见地,我会好好体会。
            关于“漏身”,我查了百度,明白了其说法。在现实生活中我乃凡夫俗子,烦恼颇多。我现在练习气功也有解烦恼、脱世俗之意。
            师兄,谢谢啦!


            7楼2015-02-15 14:25
            收起回复
              刚才查下百度,那个漏身的解释是佛家的,你查下道家漏身。估计你理解错了。另外关于阴脉的静是指的生机之静,比如艮,是动卦,山是地下有力,它不是震卦那样瞬间暴发,而是缓缓的,但力度是运超震卦的,阴阳都是动,表现方式不同而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2-15 22:20
              收起回复
                “阴脉的静是指的生机之静,比如艮,是动卦,山是地下有力,它不是震卦那样瞬间暴发,而是缓缓的,但力度是运超震卦的,阴阳都是动,表现方式不同而己。”
                “力量把大地顶起成山,是指蕴酿。如果一下释放了,就是震。阴静可以质变,是补,阳动是为用。”
                说的真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中国的哲学:以柔克刚;上善若水;等等都是出于一脉。谢谢师兄指点!


                9楼2015-02-17 09: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