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吧 关注:4,907贴子:23,330
  • 7回复贴,共1

布朗族民族民间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布朗族源流:布朗族历来自称“乌”、“本人”意为本地人。历史上记载有“百濮”、“濮人”、“蒲曼”之类,外族人称他们“朴芒”。近期发现的“元谋人”、“蒲漂人”、“姚关人”以及古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址,表明在健康长寿千年前,晚期智人就在施甸境内广泛分布。摆榔彝族布朗族乡的牛汪塘新石器遗址出露的靴形石钺、铜钺、铜剑与“百濮”先民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春秋战国时期滇西一带很多不同地部落民族统称“百濮”,经过长期融合、分化,直至唐宋时期滇西的“百濮”逐步分为阿佤、阿昌、德昂、布朗等民族。明代以后,随着大量汉民的移入,保山施甸坝的世居民族多往异地迁徙,而施甸布朗族就是移往深山老林中的土著民族之一,为了让子孙知道自己是本地民族,口碑后传,自称“本人”意为本地的人。


1楼2008-04-18 14:18回复
    (二)布朗族服饰:施甸县布朗族有服饰比较特别,十分美丽,有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整套服装是由上衣、外套褂、裤子、围腰和包头组成。上衣缝成对肩钭扣式、紧袖,后长前短,袖口和胸前采用各色布带连成并绣上几何花样,衣领上不经绣花而且要镶嵌银泡,外套褂也是用12个银钮做成的扣子,在各色布料和精细的绣花培衬下,白色银泡和银扣子闪闪发光,耀眼夺目,美如鲜艳的花朵。围腰长至脚面,采用异色布料镶边并绣上花,女裤和裤脚周围缝上艳色的系穗,穿上布朗族的服装,走起来就似翻翻起舞。


    2楼2008-04-18 14:18
    回复
      (三)祭龙:祭龙是施甸布朗族胜行的节日活动,每年大年初二都要祭龙。传说是摆榔的老黑龙与湾甸的黑龙争夺保山龙泉门白龙的女儿,湾甸黑龙敌不过对手,设一木龙做替身,在激战中木老被击落在木老元。而摆榔的老黑龙把白龙之女领到摆榔隔山住落,后来知道自己击落的是一条用木头做成的假龙,而真正的对手仍在湾甸,老黑龙决心每年采取恶风瀑雨的形势攻击湾甸黑龙。这一作恶给当地农作物受到严重损害,布朗族人民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每年正月初二就杀鸡宰猪、吹打、跳舞敬献两位黑龙,劝告他们不要再行瀑作恶,要保佑百姓平平安安。现在祭龙已形成全寨的劳动力集中起来修建水井、水沟和塘坝,实际上是兴修水利的一种形式了。


      3楼2008-04-18 14:19
      回复
        (五)布朗族的婚嫁习俗:布朗族的婚嫁习俗比较特殊,不分男娶女嫁,时有女娶男嫁的情形。娶嫁首先要请两个有经验的人做“月老”,月老负责提亲、压酒、订婚期、过财礼等事务的办理和通牒。婚礼分“过礼”、“正客”、“回门”三个程序,用三天完成。“过礼”为第一天,实际是为“正客”做好准备工作,娶家早已把财礼送给对方了,过礼这一天只是送去一定数量的酒肉,嫁家白天请来亲朋好友、寨邻欢聚一堂,晚上全家围在一起序说离别之情,母女之间诉说养育之恩时往往边说边哭、难分难舍。寨邻的人聚众翩翩起舞(俗称打歌),通宵达旦。第二天“正客”,新郎在伴郎、月老和众多的青年男女培同下,到新娘家娶亲。新娘出门时要用一把圆镜挂在胸前,以示照出自己真心实意,(也释为护心和可照出别人的假心假意),身穿红袍,头蒙红巾,有人扶至大门口,新娘在礼炮、大号的阵阵响声中哭着出门,这就是布朗族的 “哭嫁”。在娶亲的队伍中,男伴郎要身带酒壶,女伴娘要背穿袋装瓜果,在路途中遇人必敬酒和散发瓜果,示以祝福。回到娶家,新郎新娘先拜祖先高堂后入洞房吃交杯酒,新郎含一口甜酒喷在新娘身上,表示爱情与忠贞。“正客”这一天晚上在娶家打歌,要求新郎新娘都要参与,共同欢庆。最后一天“回门”是新婚夫妇认亲仪式。布郎族的婚嫁礼节虽然繁多,场面也非常热闹,但操办婚事却比较朴素,特别是嫁装都是由双方充分商量后,双方力所能极而定的,很少有为嫁装和财礼的多少而争执的。
          


        5楼2008-04-18 14:19
        回复
          (六)旅游布朗寨:在云撩雾绕的布朗山寨中,世代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的布朗人。他们至今仍然穿着自己祖先流传下来古朴而美丽的服装,保留着古老而神奇的传统习俗,布朗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他们最有特色的传统习俗是“打歌”与“吹打”。每逢传统节日或婚礼都要打歌、吹打热闹一番。打歌是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吹春天器乐,诸如芦笙、三弦、笛子等,身着艳丽服装的人群翩翩起舞,箅群中自由放声歌唱,男女对唱情歌或歌育社会主义新生活,歌声昂扬动听,舞步整齐有力,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吸引力,“吹打”(吹唢呐),布朗族吹打的音调十分美妙,动人心弦,若你听到“过山调”、“迎亲调”,那充满喜庆的旋律让人心欢如狂,而惆怅悲凄的“隔娘调”又会使你感觉到与亲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甚至使人动情而泣。打歌和吹打表现了布朗族人民浓厚的风土人情,显露布朗人民热爱生活和团结友好的内心世界。到摆榔旅游不仅可以体会到彝族、布朗族人民的深情厚义,而且还可以观赏到大自然的美好风景,摆榔的“仙人洞”、楂子树的蝙蝠洞、豹子洞、新石器遗址、岩子头的“行善水”、波罗寨的小石林、奇石、怪洞、高山、森林、瀑布的自然美景,给你尽情的享受。传说仙人洞曾住过仙人,凡人作红白喜事时,可到仙人洞与仙人借碗碟,只要在洞口浇三柱香火,闭上眼睛,碗碟就会摆在你的面前。现在洞里还有着千万年遗留下来的石柱、石花,有貌似卧龙、虎豹、飞禽走兽和观音菩萨的奇石怪像,有仙人耕耘过的千丘田,其美景使你留恋往返。布朗人民愿与各族人民共同享受“老天”恩赐的这道亮丽美景,热情欢迎各方朋友光临。


          6楼2008-04-18 14:20
          回复
            布朗


            7楼2008-04-18 14:21
            回复
              布朗族:西双版纳密林中的民族 布朗球独具特色

              布朗族概述

                布朗族共有8.2万多人。主要居住在闻名中外的西双版纳密林中的勐海县的布朗山、巴达、西定和打洛等地,其余的分布在临沧地区的云县、镇康、永德、双江、耿马和思茅地区的澜沧、墨江、景东等县。

                布朗族以农耕为主,并以种茶闻名于世。由于布朗族多居住在深山老林,在山上开垦的梯田成为当地一道最为奇异的景观。

                布朗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布朗族由于居住分散,形成了地区间语言的差异,有西双版纳布朗语和镇康的“乌语”两种方言。布朗人除讲本族语言外,一般还能讲佤语、汉语和傣语,少数知识分子已会使用傣文和汉文。


              8楼2008-04-18 14:22
              回复
                布朗族民间传统体育

                  布朗球:又称托球,是布朗族民间独有的体育项目。托球为细竹片精心编制,直径10至15厘米空心球,场地简单,可大可小,参加的人围成一个圆圈,用手心托球互相传递,如在传递过程中失误掉在地上,就要受罚。

                  武术:布朗族男子也和傣族了一样喜爱武术,每年四月十五在过抗山节时,青年人便以表演武术向老年人表示祝福,届时还要吃传统食品粑粑和芭蕉果。


                9楼2008-04-18 14: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