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稚阴稚阳”学说
“稚阴稚阳”学说是说小儿时期无论脏腑气血、筋脉骨肉均处于幼小的状态,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也就是说“阴”和“阳”均比较幼稚,称为“稚阴稚阳”,是4,JL体质生理的基本方面。而“稚阴”、“稚阳”概念的提出,则是长期以来对“纯阳”学说不同认识进行争鸣的产物。
《灵枢·逆顺肥瘦》云:“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变蒸》也说: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都说明小儿脏腑柔弱。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小儿则》认为“小儿元气未充”、“小儿之真阴未足”、“小儿之阴气未至,故日纯阳,原非阳气有余之谓,特稚阳耳”,这也是基于他“人体虚多实少”、“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不赞成小儿“纯阳之体”的观点。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亦言d',小儿幼稚质薄神怯,五脏六腑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