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灵丘中学读书时曾与全校师生共同瞻仰过一次灵丘的烈士陵园,园里有一个个很大的坟丘,没想到这些坟丘前边都有一个墓门,进了门,下地道,墓穴中整齐地摆放着一圈儿平日在家中看到的腌菜的那种菜坛,一问,才知坛中装的是烈士们的遗骨,而且多数是平型关战役中牺牲的八路军。看着那些合装着很多烈士遗骨的坛子,到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是啊,我们能够坐在教室里读书,能够在没有战争没有灾荒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纯粹是这些放在坛子中的南方的年轻人们给我们带来的。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我们还不得在日寇的刺刀下过日子?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每想到这儿,我总感到不寒而栗。不过,我也曾想,他们也算是死得其所,死后被安放在烈士陵园,受千万人的瞻仰和祭奠,正如毛主席所说,他们的死重于泰山。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战士们并没有全部进了烈士陵园,有很多就埋在了荒山野草中,没有墓穴,没有墓碑,甚至不知他们的姓名籍贯,纯粹成了无名英雄。在平型关脚下的冉庄铺村就埋葬着这样一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