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姬女吧 关注:22贴子:1,518
  • 4回复贴,共1

【转】老上海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拜码头
  新到上海滩,要去拜码头,祈求能得到有势力的帮会或大人物的照应,希望以后在上海滩能顺顺利利。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的客套被概括成拜码头,“拜码头”这三个字里饱含闯到上海滩的豪情,还有十里洋场的人情冷暖、世道险恶。
2、《长恨歌》
  王安忆的《长恨歌》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上海滩的角角落落。三小姐王琦瑶这个上海女人一切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透出上海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细腻、物质、灯红酒绿。
3、《良友》画报
  “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良友》1926年2月创刊,第一期封面是一副套色照片,一个手捧鲜花、笑靥迎人的少女,这就是日后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良友》伴随了一代上海人的成长,《良友》从1926年创刊至1945年10月停刊,20年间,以八开本刊行,共出172期。《良友》共载彩图400余幅,照片达32000余幅,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中国军政学商各界之风云人物、社会风貌、文化艺术、戏剧电影、古迹名胜等等无不详尽记录,可称为百科式大画报。
4、侬好
  “侬好!”上海话最具地方特色,曾经的上海人就像香港人只会讲广东话一样,他们只会讲上海话。阮玲玉就不会讲普通话,学堂里先生教书也只讲上海话。直至今日,上海话也无时无刻不起到排外的作用,一句“乡下银(人)”,就足够引发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间的战争。讲上海话是上海人的骄傲,是他们从骨子里透出高傲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但是千万不要妄图和上海人争辩为什么在大街上飙上海话的问题,你绝对不可能改变这种现象
黄包车和轿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2-19 22:03回复
    7、《申报》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不偏不党”奉行独立精神的《申报》是中国新闻历史上最大的骄傲。它首创了多个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第一个增刊及白话文报,第一个出版“号外”,第一次使用电讯传递新闻,第一份“画报”。
      和《申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是史量才,在他的运作下,《申报》成为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大报,《申报》所呈现出的大报风范是它坚持站在动荡年代的思潮前端,史量才召集鲁迅等左翼作家,刊登言辞犀利的言论。
      在《申报》看不到上海的精细、琐碎、斤斤计较,《申报》体现出的是上海这座大都市最洋气的一面,所谓“洋气”不过就是它的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敢于引领时代思潮的勇气。
      8、《文汇报》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革结束后《文汇报》有段非常辉煌的历史,发行量一百七十多万份。之后伤痕文学在《文汇报》发展得风生水起,《伤痕》这篇小说就是在《文汇报》上发出来的。
      9、《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是贫苦百姓对于旧上海最黑暗的记忆。上海滩对于富人来说是百乐门、是大光明影院、是华联商场、是十里洋场、是花园洋房------但是对于三毛这样的“小赤佬”来说就是地狱,三毛虽寒无衣,饥无食,居无定所,卖报不成,推车无俸,只能流浪街头,但三毛不想学偷窃、不想成为宠物的倔强,和他乐观诙谐顽皮滑稽的性格,赢得了几代人的喜爱。
      10、《上海滩》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永不休------”当年发哥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火遍大江南北,一到播电视剧的点,甚至大街上都不见行人。金庸式的武侠情怀投射到上海这块地方,江湖就变成了上海滩,武林盟主就变成了上海滩的流氓头子,英雄侠客就变成了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那时的上海滩有着类似美国梦一般振奋人心的氛围。上海滩遍地是金子,只要你肯奋斗,都有可能变成呼风唤雨的老大。周立波说,上海是出流氓的地方,杜月笙、黄金荣式的流氓头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杀人不眨眼的同时又有柔情的一面,总是流传着关于他们的风月往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2-19 22:05
    回复
      商铺
      老上海地标
        11、弄堂
        上海的弄堂因为晾衣架上遮天蔽日的衣服,好像总也不见阳光,加上上海本身潮湿的环境,让弄堂里更显阴冷。七十二家客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斤斤计较。北京的四合院到了上海就转变成了弄堂里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上海洋场风情的现代生活使庭院式的大家庭传统生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适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文化。上海恐怕是中国最开始现代的三口之家生活的城市。
        中共一大的会址就在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中。
        12、百乐门
        百乐门是上海三四十年代最洋气、最风光的地方,莺莺燕燕得好不快活。“夜上海,夜上海------”曼妙的歌声勾人心魄。阮玲玉、周璇、蝴蝶、赵丹------那些三四十年代红遍上海滩的大明星都是这里的座上宾。这里也同样流传着许许多多为百姓津津乐道的风流韵事和血雨腥风。
        13、上海大光明影院
        上海大光明影院是当年最时髦的地标之一。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影院剪彩开业。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2-19 22:06
      回复
        4、王开照相馆
          王开照相馆将百年间的风云变幻都定格在了一张张照片中,南京路378号就是王开照相馆,这是上海最著名的老字号之一。
          15、城隍庙
          去上海旅游,城隍庙去必去的地方之一。如今它道教宫观的建筑风格,六百多年的历史文化都已被人淡忘,现在人们去城隍庙是为了吃地道的上海小吃。那里有著名的南翔小笼包,每天慕名而来的旅客都排起长龙。
          16、十里洋场
          十里洋场不是一条具体的街道而是就旧上海市区的统称。旧时上海租界区域因为外国人较多,洋货充斥。《同光梨园记略》:“沪北十里洋场,中外巨商,荟萃于此。”
          “十里洋场”这四个字饱含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历史变迁之后,这四个字留下就只剩“洋”这个字了。
          17、李鸿章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于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最闪亮的一笔。它的建立,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完全采用机器生产的先河。
          江南制造总局大部分建筑被保留,世博会期间将成为企业馆所在地。世博会之后,将再度“变身”,改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作为上海市的一个新亮点,被永久保留。
          18、霞飞路
          霞飞路,今天的淮海中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是著名的富人区。《长恨歌》里李主任给王琦瑶租的公寓就在霞飞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2-19 22:07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2-20 19: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