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修真吧 关注:59贴子:523
  • 1回复贴,共1

什么是有为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吕正伟
什么是有为法?
有为法,是有目的性,有形有象的触摸到的有追求的修炼方法,因为,刚刚接触修炼的初学者,还不知道什么是修炼,他对修炼的作用不清楚,不理解,就需要用一种让他看得见的方法来引导,让其明白修行的好处,能够达到如何美妙的境界,对不明的人来说,是用巧善方便之法,让他对修行产生兴趣,循循善诱,在教他炼的过程中,让其有向往和追求,有目标性,能够看到希望,对修炼产生信心,这时候,他还在迷雾中,不知道真假,需要在师传的过程中,不断的给以鼓励,最终让他明白修行的道理,达到归真见性的目的,这就是有为法,是让人著相的方式,如果无此有为法善度,就没有人会对修行感兴趣,无人修炼,也就谈不上普度众生之行为,这就是有为之法,也叫著相法,让人逐渐的明白道理,达到境界
从有为法到无为法,这就是空化妙有,无上无法而无处不法,比如;佛庙里,要弄几个塑的菩萨佛像,让众人来拜,是有为法,善度迷众的方便方法,这是用有形的形之象,因为迷者看不见,也悟不到法的存在,就有必须要有形之象来让其产生起恭敬心,尊师心,规范入圈,似如围墙,规范思想与行为的作用,当悟得真实象以后,就无需有象,全在本心,外无求摄,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领悟明白了,好修行!有为法,是初学者所学用;无为法,是明觉者所行运;无为法,不是用高低来衡量的,是用心来悟道的,无法测量高低,传功方式,是用有为法行无为之道,有为法;是依照规定,学习,理解,掌握,记忆,领悟之法是有为之法,无为道;心无事则天下太平,安好自在,一切随缘则无受境牵,见证大道,融合自然本真,这是无为之道
筑基,就是实实在在的有为之法,初学者,首先是看老师的文章,听老师讲课,或者看经书,进行学习,理解,悟道,这些都属有为之法。如果有为法掌握不当,就很容易走偏导致入魔,得不偿失,人在未开悟时,都是在到处寻找悟道的方法,法窍,善知,通过这些方式,希望自己能够达到开悟的境界,但是,虽持善心,却是用凡眼浊念看裟婆世间,以贪婪嗔怨,愚痴假意之心,当然是看不透这个世界的真实相,就会经常看错,想错,胡思乱想,误会多多,导致做错事情,急功近利,自以为是,妄想不断,必受各种深浅因果之苦罚,产生诸多烦恼,苦海无边。因为看不透,放不下,执着世间各种欲望,身心就必然被束缚,静不下心来,于是心外幻求,去求诸般假法虚象,对各种经书象言不甚明理,偏意迷字,误入邪道,妄想不断,却仍沾沾自喜而不知,认为是处与高端层次,妄自尊大,继续造业,迷导他人,以诈传诈,终落魔窟,离道远亦,这是由于盲猜自炼者,或受邪师误导者产生的结果,另人惋惜。
真修道人,首先修人道,有礼貌,讲信誉,在工作,家庭,社会,生活,为人处事的思想态度中,都要行好人道,尊师重道,务实当下,这是真修道,先培养自身道根的基础,依此厚德载物的自然真理,才能有道缘和福得遇到明师引渡的机会,依靠师指来行有为之法,通过正确的修为,进行性命双修,接受传承真法脉。由明师带领修行,循序渐进的脚踏实地逐渐提高修行境界,固本培元,充足真气,经络通畅,开发智慧,提高心境,觉悟道理,道心就会显现,归真达岸之境界本属,逐渐脱离有为之法,步入无为之道,最后由师点破道机,秘赠术法,达到破迷开悟,清净自在,水火通达,此境界以后,就是行无为真道,也就不用各种经文,不用听老师讲各种法,已达到自性明觉,无法无不法,合道自然,如此者乃是成就人,真人。
当明师选上了你,那就是你的福气,这福气,有先天和后天之因果,先天祖辈的厚德遗传基因,加之自己后天的行善和守德,这是自己的造化,可是,有的人,虽然被师选上了,却没有很好的把握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学道机会,表现出骄傲自满,用自己的人心挑剔师的行为,发现师的各种问题而对师产生怀疑,不知师是对他的考验和替他消业之道理,于是就恶口贬低诽谤师,如此不能得师真授,就很容易失去这一道缘,这就看自己的造化。
见道者,依明觉之心,重新回观人间世界,那是无上美丽繁荣似锦,精彩人生,贵身妙机,幸福人生,成为明觉之真人,妙哉。证道者,不会再去执迷某一种教派,更不会迷信神鬼玄说,已是跳出立场的分别之见,身心融合与自然,在生活中,依大自然是为真师,时刻顺应自然的生活,悟之觉之既是明心见性人,如此者,造福社会,传道授功,挽救迷众,直指人心,是为圣人。
大道真,不属哪一门派,融入自然真道,首先教人务实生活,筑实根基,通过七部修真功前三部有为真法,进行性命双修实炼,充足真气,开通经络,通畅大小周天,开通中脉,修正,归正自我行为,培养自身道根,点明隐语象言,正本清源,出离迷途,跳出迷象神说,走出虚幻误区,通达本真心岸,升达无为真道,达到开悟见性,证悟大道,成为爱国家,爱人民,爱大自然的觉悟者。


1楼2015-02-20 16:32回复
    开悟见性,证悟大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2-21 1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