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为古人涕泗横流。现在,大约,在凌晨,三点钟。谈太史公,一言以蔽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令人折服的首先是他的三观和对自己原则的坚守。他为儒墨都瞧不起的游侠作列传,赞扬他们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他客观公正地写人记事没有趁机黑一把他看不惯的卫青和霍去病,也没有刻意美化汉武帝。他有自己的是非观念。众所周知,他受宫刑是因为替李陵求情。李陵何许人也?李陵征战沙场,在“矢尽道穷”、“死伤如积”的情况下,仍旧“沫血饮泣”“北向争死敌者”最终寡不敌众,死在杀敌的路上。史公寥寥数笔勾勒出一片腥风血雨,那以身报国的惨烈悲壮令人动容,汉武帝却还“听朝不怡”,为其战败而恼怒。我以为这位明君是不是太不知好歹了些?而群臣为自保争相诋毁李陵,司马迁对此亦是痛心。出于公道,司马迁为他求情,怎奈“拳拳忠心,终不能自列”,而他凛然正气与忠心,换来的却是宫刑加身!这是何等令人心寒?恨世道污浊,恨君主不明,恨死以难安!《史记》里太史公原封不动抄录了屈原的《怀沙》和贾谊的《吊屈原赋》,我怪他没有节操地抄,后来才知,怪只怪去屈原笔尖的爱恨太过深沉,,写尽了千古文人“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悲愤,写尽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责任,写尽了“首身离兮心不惩”的坚贞。
而我最欣赏的却是太史公理想为信仰的精神。当司马谈在病榻上拉着他的手说“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坎坷,也是他忍辱负重的支柱。宦官是什么人?得势时鞭笞天下,转身跪舔主人的脚趾甲。外在的宦官身份与文人价值观水火不容,太史公“少负不羁之才”,他是骄傲的才子,文人傲骨最不齿奴颜媚骨,而如今他却要变成他瞧不起的阉人,这是怎样的折磨?“诟莫大于宫刑”“最下腐刑极矣”让他“每念斯耻,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为了理想“隐忍苟活”,而这不是真的生活,是漫长的死亡,是无边的折磨。他不是没有想过死,可是他更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死的目的决定死的价值。于当时的他而言,生是责任也是痛苦,死是逃避也是解脱。阵亡?自杀?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事,然而唯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才是真的勇士。悲哉太史公,勇哉太史公,伟哉太史公!那一缕英魂不知所终,却也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书成后,你一走杳无音讯。问史书,史书不言,惟声声叹息。叹忠心耿耿,叹英魂不再。而我,停笔,起身,大约,现在,在黎明。放眼天下,放眼中国,唯有仰天长叹:“太史公,魂兮归来!”
令人折服的首先是他的三观和对自己原则的坚守。他为儒墨都瞧不起的游侠作列传,赞扬他们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他客观公正地写人记事没有趁机黑一把他看不惯的卫青和霍去病,也没有刻意美化汉武帝。他有自己的是非观念。众所周知,他受宫刑是因为替李陵求情。李陵何许人也?李陵征战沙场,在“矢尽道穷”、“死伤如积”的情况下,仍旧“沫血饮泣”“北向争死敌者”最终寡不敌众,死在杀敌的路上。史公寥寥数笔勾勒出一片腥风血雨,那以身报国的惨烈悲壮令人动容,汉武帝却还“听朝不怡”,为其战败而恼怒。我以为这位明君是不是太不知好歹了些?而群臣为自保争相诋毁李陵,司马迁对此亦是痛心。出于公道,司马迁为他求情,怎奈“拳拳忠心,终不能自列”,而他凛然正气与忠心,换来的却是宫刑加身!这是何等令人心寒?恨世道污浊,恨君主不明,恨死以难安!《史记》里太史公原封不动抄录了屈原的《怀沙》和贾谊的《吊屈原赋》,我怪他没有节操地抄,后来才知,怪只怪去屈原笔尖的爱恨太过深沉,,写尽了千古文人“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悲愤,写尽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责任,写尽了“首身离兮心不惩”的坚贞。
而我最欣赏的却是太史公理想为信仰的精神。当司马谈在病榻上拉着他的手说“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坎坷,也是他忍辱负重的支柱。宦官是什么人?得势时鞭笞天下,转身跪舔主人的脚趾甲。外在的宦官身份与文人价值观水火不容,太史公“少负不羁之才”,他是骄傲的才子,文人傲骨最不齿奴颜媚骨,而如今他却要变成他瞧不起的阉人,这是怎样的折磨?“诟莫大于宫刑”“最下腐刑极矣”让他“每念斯耻,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他为了理想“隐忍苟活”,而这不是真的生活,是漫长的死亡,是无边的折磨。他不是没有想过死,可是他更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死的目的决定死的价值。于当时的他而言,生是责任也是痛苦,死是逃避也是解脱。阵亡?自杀?这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事,然而唯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才是真的勇士。悲哉太史公,勇哉太史公,伟哉太史公!那一缕英魂不知所终,却也是“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书成后,你一走杳无音讯。问史书,史书不言,惟声声叹息。叹忠心耿耿,叹英魂不再。而我,停笔,起身,大约,现在,在黎明。放眼天下,放眼中国,唯有仰天长叹:“太史公,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