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殇阁吧 关注:8贴子:385
  • 5回复贴,共1

夜澜阁授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古微:
1.只要你的脑海中有一个轮廓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各方面将情景人物容貌一笔带过。
2.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各方面将情景人物容貌一笔带过容貌,可以以词概括。 比如,极其普通,温润如玉,倾国倾城,仙风道骨。 场景完全就可以直接写一句他在什么地方,然后叙事。
3.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文章 要写什么,写的人多不多,多了怎么办?我能不能让它出淤泥而不染其次就是你的功底积累以及巧妙的运用改变。好的文章是要让他人身临其境,这一点古微小说中都很重要。
4.这完全取决于你想怎么改变。每个人不一样。
5.要合理于你的文章框架。
6.人物的身份要符合他的背景,比如说人物在隋朝,你说他是模特公务员,这就错了。
7.古微最后可以画龙点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2-21 11:00回复
    长篇小说关于
    1.最好架空。除非你很了解那时的历史。
    2. 首先,外观肯定要写的。其次,从内心烘托出他们的性格。从故事烘托出他们的个性,以人物的心情做衬托。
    3.首尾呼应。不要刚开始男主是一个人,最后他变成了另一个,心理描写很关键。
    4.你要明白,你写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文字,结局不可以狗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2-21 11:00
    回复
      1.简洁明了,与后文铺垫。2.需要人文合一,体会文章。
      3.简单一点,最好直入主题。
      4.古微顾名思义,古风微小说,古风。
      5.语言精炼身临其境。
      6.精炼语言。
      7.融入故事,想象自己是主角。
      8.你需要研究上文,看究竟如何能与下文进行连接。
      9.外表声音大概写,因为是古微不是小说。
      10.与开头点题,或者一句话说明你写文的意思。
      11.由内而外,由外表到心理。
      12.字数多就写长篇,优美靠积累。
      13.从外形到内心,比如以语言心理称托一个人。
      14.精炼 或者直接入主题。15..这要自己积累练习找比你好一点的人提意见自己修改。
      16.直接入主题就是说将文章直接带入无需废话。
      17.时刻提醒自己究竟要写什么,在脑子里构思出一个轮廓。
      18.挑选重点开始,把不必要的“的”“然后”去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2-21 11:01
      回复
        兔子讲课古微:开头:比如用语言对话代替废话,或者以插叙手法,用场景,比如凄凉的墓前 以倒序写。
        中间:要控制古微整体字数,不过超过四百字就等于废了,少于五十字就是句话,因此控制在250左右。你的选材要根据你想写的东西,倒叙,插叙,引入下文,对话,总之,精炼。
        结尾:出人意料首先要与众不同,与众不同完全取决于你的想象力,画龙点睛。禁忌狗血啰嗦不知所谓,结尾完全称托你整篇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2-21 11:02
        回复
          关于古微兔子回答如下:
          1.出人意料的,比如以倒叙对话开头。
          2.多练多看坚持。
          3.古微顾名思义就是古风微小说。4.渲染就要看作者的功底以及运用手法。
          5.结局与前文映照。
          6.景物,对话,倒叙。
          7.你时刻明白自己要写什么,不要跑题。
          8.古微最主要的是独特精炼不狗血。
          9.裁剪,把脱离主旨的话删了。
          10.将自己置身于主人公,体会他的悲哀,然后写出来。11.抓住主旨,紧扣文眼。
          12.明白自己要写的重点,加以精炼。
          13.语言升华,省略废话。
          14.和其他古微一样,切忌狗血啰嗦。
          15.浓缩就是取其精华。这就是我说的精炼。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3-07 21:19
          回复
            〈稷下学宫古风授课〉
            子夏之言,既是“人伦”之事,既有朋友、君臣、父子、夫妇,则所谓“未学”之人,非离群索居之人。人自出生为始,即处于众人之中,其言其行必有学之于人者。何必非“读书”、“拜师”,而后方谓之“学”哉?
            有人若能尚德重于好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能言而有信,则是能守持其心之诚、性之善,而不受偏邪言行之浸染者。既非离群索居之人,其能守持心性之诚善,能不受偏邪之浸染,必是有得于内,然亦焉能无得于外者乎?
            人之“读书”、“拜师”者,亦须先务“德行”之本,进而成其德、全其行。人之未“读书”、“拜师”者,由他人而得知为学之道,进而能守持其心之诚、性之善,而务于“德行”之本,虽未至于成其德、全其行,而可谓有学有行矣。
            【5】邢昺先生解之曰:“言人生知行此四事,虽曰未尝从师伏膺学问,然此为人行之美矣,虽学亦不是过,故吾必谓之学矣。”按前一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之言,则可谓“学”必以“行”为先,无其“行”则必非“真知”。然而,不可谓之“抑学扬行”。
            船山先生曰:“使其抑学扬行,则当云‘虽其未学,亦与学者均矣’。子夏到底重学,以破一切高远之说,谓此‘亲贤尽伦’之事,人有妄谓其无假于学者,而我必谓非务学之至者不足与此。则天下岂有不学而能之圣贤哉?”又曰:“是圣学、异端一大界限”。
            朱子解之曰:“言有能如是之人,苟非生质之美,必其务学之至。虽或以为未尝为学,我必谓之已学也。”船山先生曰:“而所云‘生质之美’者,则除下圣人生知、安行一例以为言”。此则有“圣人不假于学”之嫌,易导学者于“性三品”之歧途,故不可不辨明。
            ……稷下学宫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3-11 0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