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9,127贴子:14,642,825

回复:【转帖】宋易图书派与宋代易学书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学习


18楼2015-02-23 18:24
回复
    通书北宋周敦颐撰。一卷,共四十章。其书通论易学原理,故原名《易通》。
    朱熹云∶“周子留下《太极图》,若无《通书》,却教人如何晓得?故《太极图》
    得《通书》而始明。”《语类》卷九十四认为《通书》为解释《太极图说》而作。
    《通书》继承晋唐易学中义理派传统,摒弃玄学观点,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中
    心,解释《周易》经传文。发挥《中庸》之“诚,”以诚为圣人最高境界∶“诚
    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
    焉。”《诚上》又云∶“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明达也。
    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难行,果而确,无
    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诚下》对《系辞》“知几其神乎”之
    “几”,提出新解,把“知几”视为实现“诚”之修养方法∶“诚无为,几善恶。
    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
    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固不可穷之谓神。”《诚几德》认为“思”为圣人修
    养之必要途径∶“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
    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思》《通书》被称为“周子
    传道之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今传本经过朱熹整理。朱熹并著《通书解》,为
    之作注。《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周子全书》皆收入。
    程氏易传北宋程颐撰。四卷。因世人称程颐为伊川先生,故其书亦名《伊川易
    传》。王称《东都事略》载程传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遗书》
    作四卷。其书卷首有北宋元符二年(公元 1099 年)所作《自序》。程颐于绍圣
    四年编管涪州,于元符三年迁峡州,则其书成于编管涪州之后。其弟子杨时为之
    作《跋》,云∶“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善终之代称),
    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谢显道得其书于
    京师,以示余。错乱生复,几不可读。东归待次毗陵,乃始校正,去其重复。”
    诸家所录不一,因其时本无定本。今传本经杨时校正。其书只解上下经文、《彖》、
    《象》、《文言》,用王弼注本。将《序卦》分置诸卦之首,用李鼎祚《周易集
    解》例。程颐受王弼、胡瑗、王安石以义理解《易》之影响,摒弃象数,借《周
    易》卦爻辞以阐明义理。其序言“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认为无形之理寓于有
    形之象中,理与象即理与事之体用关系。易象反映天地万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2-23 18:2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周易古占法周易章句外编 南宋程迥撰。各一卷。《宋史.艺文志》载程迥《古
      易占法》一卷、《周易外编》一卷。后人曾将书误合为一,标前书为《周易古占
      法》上,标后书为《周易古占法》下,或标为《古周易章句外编》。《周易古占
      法》论古之占法;《古周易章句外编》杂论易说及记古今占验。其说本邵雍加一
      倍法,据《系辞》、《说卦》发明其义,用逆数以尚占知来。朱熹所撰《易学启
      蒙》多用其例。元人吴澄亦谓朱熹以师礼事程迥。有天一阁刊本、《说郛本》。
      皇极经世索隐南宋张行成撰。二卷。邵雍作《皇极经世书》,其子邵伯温为之
      作解。行成对邵雍之学钻研颇深,认为伯温之解于象数未详,乃作此书复为推衍
      其义,故名为《索隐》。其进书原表称此书为二卷,《宋史.艺文志》作一卷,
      显为字误。原书久佚,朱彝尊《经义考》云∶“未见”。《四库全书》本从《永
      乐大典》中录出,经重新编排,复为完书。八千卷楼有抄本、江南图书馆有抄本。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南宋张行成撰。九卷。行成认为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内
      篇》理深而数略,《皇极经世外篇》数详而理显,学先天者当自外篇始,因撰《皇
      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补缺正误,使其文以类相从,而推绎其旨。前三卷言数;
      中三卷言象;后三卷言理。魏了翁称其能得《易》数之详。其书久佚,唯《永乐
      大典》所载尚为完本,《四库全书》本即据《永乐大典》而录。八千卷楼、江南
      图书馆均有抄本。
      易通变南宋张行成撰。四十卷。取邵雍先天卦数等十四图,敷演解释以通其变。
      宋刻本题为《通变》,明人费宏家抄本题为《皇极经世通变》。其自序云∶“康
      节(邵雍)之学主于交泰、既济二图,而二图尤以卦气为根柢。参悟错综以求之,
      而运世之否泰、人物之盛衰,皆莫能外。”其书博引旁推,将万事万物一一归之
      于数。连人之五脏,也以《易》数推之,谓当重几斤几两。虽失之穿凿,然其发
      明之处甚多。有明费宏抄本、汲古阁抄本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2-23 18:33
      回复
        不错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02-23 18:39
        回复
          子曰成仁孟曰取义
          约?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02-24 1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