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吧 关注:550贴子:12,086

地主阶层的覆灭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提出的改革颇具太祖时期的改革,但是太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有着他独特的时代特征的,而作者是不具备的。
当然,这是小说,我们无需苛求作者完美的按照历史走向,但是我还是要科普一下太祖之所以能够解决地主阶层这个顽疾的缘由。


IP属地:安徽1楼2015-02-25 21:42回复
    地主阶层的覆灭,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那是所谓的生产力发生了变化导致的,但是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国家的发展总结和预测,对文化和信仰完全相反的华夏大地并不适用,其实地主阶层的覆灭总共经历了三次大的打击。
    第一次打击,清末的打击。


    IP属地:安徽2楼2015-02-25 21:44
    回复
      清朝唯一值得称道的皇帝就是雍正皇帝,虽然本人是铁杆的大明派,但是对于雍正皇帝,我也要写一个服字的。但是接班的乾隆皇帝,是出了名的荒唐皇帝,康熙朝本身就不富裕,雍正攒的那点家底很快就被乾隆挥霍一空,然后乾隆就走向了卖官鬻爵,横征暴敛的不归路。
      清朝有个著名的国策,叫做永不加赋。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直到溥仪,这个政策也未曾更改,但是不加,不代表不提前征收。据记载,清朝的税居然收到了21世纪之后了!
      到了鸦片战争时期,为了赔偿巨大的赔款,这个税赋就更加重了。毕竟,要赔偿100万白银,那么民众至少要缴纳300万两才能补齐这个窟窿。
      旗人是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他们只是生活的蛀虫,而老百姓,大家都知道,在袁隆平划时代的研究出现以前,他们不过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罢了,混个小半饱都是小康之家了,还只能是壮劳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以,这笔款子只能是压在了地主阶层上面了。
      所以说,所谓的辛亥革命,不过是地主阶级打算换个人上场罢了,和资本主义革命毫无干系。
      但是,清朝的覆灭却给地主阶级补了一刀。
      第二刀,民国乱世。


      IP属地:安徽3楼2015-02-25 21:54
      收起回复
        公知们喜欢发你所不知道的历史帖子,其中被洗白的最厉害的就是民国的军阀们。
        但是有意思的来了。
        这群军阀,他们到处收买人心,他们的钱哪儿来的?
        被歌颂为中华民族典范的张作霖,他赞助贫困学子的钱是出售东三省土地给日本人换来的。
        被歌颂为华夏民族英雄的李宗仁,他赞助的钱是种植鸦片换来的。
        张作霖可以勾搭日本人卖地,李宗仁可以种鸦片,那么身处内地的军阀们呢?他们想收买人心,钱从哪儿来?只能是征税!
        这个税,老百姓已经交不起了,那么只能是地主去交了。这就产生了一个咄咄怪事。
        被视为富裕象征的地主,居然逢年过节连猪肉都买不起,这和万历年间连普通雇农都能隔三差五买肉有着天壤之别。
        到了内战时期,海量的地主阶级实在受不了这种横征暴敛,投奔了某党,和国民党唱起了对台戏。
        地主阶级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他们学识过人,或许他们没喝过洋墨水,但是论到一呼百应,跑到国外读几年书,然后回来过着花天酒地日子的小资如何是他们的对手?
        有人讥讽某党的胜利果实被地主阶级篡夺,这只是对了一半,因为,太祖要的只是借鸡下蛋。
        第三刀,太祖。


        IP属地:安徽5楼2015-02-25 22:13
        收起回复
          继续啊,太监了可不好,还等着给你加精呢!


          IP属地:湖北6楼2015-02-26 09:19
          收起回复
            那么太祖到底对地主阶级采取什么态度呢?
            一开始太祖对地主阶级是仇视的,但是对开明地主是欢迎的。涉及到信仰,一切好说,涉及到利益,一切免谈,当太祖的利益和地主的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一切的开明,一切的包容都是扯,这也是太祖清洗功臣的真相。一方面是这群功臣居功自傲,甚至打算搞政变,一方面也是地主阶级伸手要权利了。
            那么太祖为什么不满足这群人的利益呢?我认为有几件事对太祖触动很大。


            IP属地:安徽7楼2015-02-26 21:07
            回复
              很多的历史是不知道的。


              IP属地:重庆12楼2015-03-04 17:21
              回复
                继续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3-04 19:26
                收起回复
                  其实,所谓的土地所有制,并非太祖一拍脑门无中生有的产物,这玩意是货真价实的自古以来。土地所有制最早要追溯到三国时期曹操实行的屯田制了。
                  黄巾起义兵连祸结,中原人口百不存一,加上豪强田连阡陌,粮食产量大幅度下滑,曹操听从枣只的建议,搞军屯农政策,让自己的军粮顿时充沛了起来。所以我言,曹魏首席功臣,不是荀彧,而是这个名字都不显眼的枣只。
                  曹操的军屯农政策大放异彩,历朝历代不可能看不到,所以后世多有这个政策,最巅峰造极的就是明朝了。
                  读宋史和明史,经常看到这么一句话:屯田废弛。可以见得,屯田废弛已经成为宋和明灭亡的一个客观原因了,那么为什么会废弛?
                  这就是太祖要考虑的问题了,如果屯田政策只能保一朝一代,那么如何显示自己的不凡?
                  太祖很快就找到了根结,其实,屯田并非是废弛,而是被兼并。
                  田还在,但是这个田出产的作物已经被人吞了,吞掉他们的就是地主阶级。
                  好了,问题又转回来了,根子还是在地主身上,那么如何彻底的打到地主?既然要彻底打倒,就要挖断他们的根基。


                  IP属地:安徽14楼2015-03-04 19:52
                  回复
                    那么黄世仁呢?
                    周扒皮这种无罪的人都要被批斗,何况你们?直接拉出去枪毙。
                    枪毙一个黄世仁简单,但是打倒黄世仁阶层困难,因为,黄世仁的发家史很具备中国特色,那就是红顶子。
                    名著《胡雪岩》出世,让很多人对红顶商人这个词汇有所了解,其实这还真是误区。
                    古代中国,地主、官员、商人、高利贷者已经分不清彼此了,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一体的。
                    我曾经看过很多书,书上说回到古代搞银行,能大赚特赚,不好意思,请允许我笑三分钟。
                    你能想到的,难道那群古代人就想不到?异地通汇这个想法,春秋时期就有了,为什么银行业却始终无法突破那一层窗户纸?
                    因为,银行是靠放贷赚钱的,而这个行当,历来就是被统治阶级垄断的产业。大家都去找政府借贷,官员靠什么谋生?所以王安石才会死的那么惨。
                    黄世仁的发家史可以这么概括:祖上出过一个官,然后这个官利用职务之便发财,然后回家放贷,最后合法吞并土地,有了土地,钱财更多,然后可以做更大的买卖,还可以搞私塾,培养自己的子弟。
                    所以朱元璋一直搞不懂,自己发的俸禄明明足够那群官员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为什么他们还要贪污?根子就在这,俸禄可以保证自己在任时期衣食无忧,但是却不够回家兼并土地。朱元璋只想到了表,却不去追究里,所以朱元璋的画像如今依然丑陋无比。
                    附:朱元璋怎么样也不可能会丑陋无比,看史书记载,朱元璋第一桶金就是因为长相不凡被上司看重然后收为亲兵的,还把干女儿嫁给了他,这种人要是其丑无比,那真心没的说了。


                    IP属地:安徽16楼2015-03-04 20:19
                    回复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我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不是说让孩子穿上所谓的汉服,跑到曲阜跪拜一下孔庙才叫传统文化。
                      所谓的传统文化,是说我们平时的言行,我们的想法是否与传统文化要求相符合。还有就是我们本民族的产物有没有很好的得到保留和继承。
                      从这方面说,文化大革命并未革掉传统文化,真正丢失传统文化的是我们自己。
                      没见文化大革命说要人民不遵守传统道德,也没见文化大革命革掉二胡古筝,至于丢失编钟的问题,老实说,这不是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很早就没了。大家鼓吹的汉服,老实说,我都看不过去了。
                      汉人有自己的服饰吗?回答是没有!
                      汉人是一个非常追求流行美的民族,啥玩意流行,就搞啥玩意。春秋到明朝,几乎隔那么一段时间,汉人的服饰就会产生变化。变幻无常,说的就是汉人。


                      IP属地:安徽18楼2015-03-04 20:43
                      回复
                        有教无类?有几个人能够掏得起三十条干肉的学费?就像现在让你一下拿出来三十头牛的学费一样。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5-03-04 21:03
                        回复
                          历经千年?这个确实有点难度了。好像除了孔家就没有几个了。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5-03-05 07:18
                          收起回复
                            不错我看好你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3-05 14:22
                            回复
                              楼主写起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03-06 0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