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香港乐坛开始反弹的时候
每日得以在工作中分享音乐是个让许多人都羡慕不已的工作——招继斌在电台工作了三年,除了播放新出的唱片,他也会毫不吝啬地将记忆里的好歌倾倒给电台边的耳朵。因为家里有个爱听流行音乐的爸爸,招继斌觉得港乐一路都伴着自己的成长直到如今。
招继斌(广州新闻电台 DJ)
TA 的港乐关键词:流行 母语亲切
港乐乐龄:10 年 +
港乐入门歌手:许冠杰
现仍在听:很多,陈奕迅、谢安琪、张敬轩等
最近一次观看港乐 LIVE:2007 年,张学友《好久不见》中国巡回演唱会
to 美编:此处可选用图片“2007 年张学友“好久不见”中国巡回演唱会”
对 TA 而言最具意义的港乐唱片:陈奕迅《幸福》(理由:曾经经常听,很多歌到现在还会经常拿出来在电台播放。)
心目中近十年港乐十大单曲(排名不分前后):
陈奕迅《葡萄成熟时》《苦瓜》《最冷一天(翻唱张国荣作品)》《人来人往》《岁月如歌》
苏永康《那谁》
谢安琪《年度之歌》
杨千嬅《原来过得很快乐》
郑秀文《不要惊动爱情》
张国荣《春夏秋冬》
《文周》:你觉得当下对港乐而言,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
招继斌:好时代。之所以说是好时代,其实是因为在前几年港乐曾处于一个严重下滑的时期。当时一些经理人或音乐人在经历完张国荣、梅艳芳、四大天王这些香港乐坛最辉煌的时期,可能就觉得在香港乐坛要创造明星太容易,因此造星工程相当多,反而忽略了在乐坛之所以有明星是因为有好的音乐作品和相当了得的唱歌技艺。于是,当时的乐坛造就了一批为人熟知,却与音乐品质有所脱节的歌手,所以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歌手是大家熟悉的,但是歌不好听”。再加上盗版、MP3 的兴起带来的冲击,那段时间是港乐最黑暗,也是最低谷的时期。
但经历了这段时期,香港音乐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注重音乐本身,更多有实力的歌手加入乐坛,所以你看到,现在很多歌手唱作全能。这像炒股票一样,经历了最低谷,下一步就必然是反弹。我觉得这几年正是香港乐坛开始反弹的时候,因此会觉得是好的时代。
《文周》:就你平时电台工作的经验来说,现在港乐的受众一般是哪些人?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招继斌:流行乐最主要的受众肯定还是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如果要仔细描述的话,可能在 15 岁到 35 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会比较集中吧。
和以前的不同主要在于市场的不同,从前港乐可能主要的受众就是香港的年轻人,最多会考虑去一下台湾。但现在就要多考虑上内地受众这个因素,因为内地的市场太大。
《文周》:你认为当下港乐面临哪些困境?
招继斌:我个人觉得首先是大家对于流行音乐有一个思维定式,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人永远觉得“新不如旧”。从听众的反应来看,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接受新的香港流行音乐作品,最起码他们还处于“留恋以前旧作”的阶段。这个无可厚非,即便那些天王巨星去世的去世,退休的退休,转行的转行,但他们的影响力对于现在的歌手来说还是一座大山。此为其一。
其二是内地和台湾乐坛的兴起。从台湾来说,综艺节目的兴起和选秀节目的创新,让他们的流行乐坛发展迅速。前几年的《超级星光大道》,他们会重新回归到音乐、歌唱本身,而不是选明星,对乐坛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林宥嘉、萧敬腾、杨宗纬等一批后来为我们所熟悉的歌手都是当时所发掘。而台湾乐坛之所以有今天这么火热,周杰伦、蔡依林那一批歌手,以及方文山、袁惟仁等音乐人也功不可没,他们是奠定台湾乐坛风生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对于内地,有一个最好的优势是受众够广,受众是演艺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无论音乐做得多好,首先是要有人愿意去听,愿意花钱买。目前一个在香港很流行的歌手,例如谢安琪,她在香港家喻户晓,到内地未必知名度就那么高。只不过内地出来的歌手,例如李宇春、周笔畅等,相信在香港人的心目中就有一定地位,这某程度上要归功于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电影。由于香港市场太小,所以要让一个歌手在香港有知名度,比让一个歌手在内地有知名度,容易太多,这个就是差别。
(聂晶晶对此段亦有贡献,由衷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