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小装吧 关注:23贴子:5,119

生死未可决 – 港乐十年浮沉(2003 ~ 201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章来自于文艺生活周刊
2014年3月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2-26 22:23回复


    IP属地:四川4楼2015-02-27 12:19
    回复
      其实人间尽耳聋?
      文 / 丸子
      “港乐已死”这个论调,相信对流行音乐略有关心的人而言早已不陌生。
      2003 年 10 月,《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名为《其实人间尽耳聋》的专访(刊于 2003 年 10 月 30 日《南方周末》,记者袁蕾,编辑注)。在文章里,被访者毫不留情地从市场、文化环境、创作团队、观众审美等多方向全面唱衰粤语流行曲,并拍板定下“香港粤语流行曲死了”的结论。事实上,在这篇专访刊登之前的五个月,这个人刚刚发表了自己在香港大学 15 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 (1949-1997)》。他时年 63 岁,在香港流行文化圈叱咤风云 30 年,还找人给自己刻了个“不信人间尽耳聋”的印章,既表达了对乐坛现状的极度失望,又仍怀着不甘的豪情。这个人,叫黄霑。
      霑叔走了九年,“港乐已死”的争论从未停止,最近又再度火了一把。起因是香港作家李纯恩在微博上炮轰港乐填词人“文盲”,歌词内容“不知所云”、“上文不接下理”,于是引发了一场不算小的争论。林夕在接受采访时称此为“片面的印象式观察”,黄伟文不改刻薄直指对方“骗稿费胡言乱吠”,周耀辉由此展开联想,忧心忡忡某些手握“权力”的人“只想复制一个跟以前一模一样的香港,没有其他的想象”。而一大批港乐迷和唱衰者更是论战三百回合,面红耳赤,胜负难分。
      作为一个半吊子的港乐迷,我既想与唱衰者据理力争,把每支饮歌灌进他们耳朵:“你听你听,好歌献给你”;又想扮高贵冷艳,耳麦一扣不问江湖纷争,独自享受“歌声句句唱出愉快少年事”,但最终,我还是选择坐低,尽量不偏颇,不愤怒,不武断,与你们一起,来平心静气地谈论香港流行音乐的现状。


      IP属地:四川5楼2015-02-27 12:19
      回复
        后记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我到荷兰的第三个月。
        在敲这些字儿的时候,我尽量克制,严肃,像讨论一个与我无关痛痒的学术问题。刚刚过去的十一月,我们再次纪念林振强、纪念黄霑,提起他们的时候我想,陨落的巨星和我柴米油盐论文报告的生活是没有关系的。但事实上,来到这个陌生城市的一段时间里,在很多个情绪临界点上,那些我在前文中面无表情提及的饮歌,都是陪伴着我的、我伤感的恋人——
        走在干净的欧洲小城街头巷陌,看见油画一样的天空、教堂和橱窗里的雕像一角,耳机里正好传来“亲爱的等遍所有绿灯,还是让自己疯一下要紧,马路戏院商店天空海阔,任你行”;
        在去阿姆斯特丹的火车上,我竟反复听了数十遍《这么远那么近》,心想我终于亲历张国荣旁白里的“由布鲁塞尔坐火车去阿姆斯特丹,望住系窗外面飞过唧几十个小镇,几千里土地,几千万个人”;
        我把冰岛列为旅行目的地最重要的一站,因为寄望于找寻“避世的小镇”是否存在,然后计划顺道“穿汗衣去芬兰冻死”
        ……
        那些突然灌进你耳朵的旋律和歌词,像暌违已久的情人,陪我在这里晃荡游历。
        前段时间重温本雅明关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灵韵消逝的理论,J.Bolter 说,当被赋予了观众的个人感受和情感,成为观众的私己化体验时,艺术品的灵韵就不会消逝。也许对有些人来说,港乐或许风光不再,但对于身处其中还在不断探索的从业者而言,对于每一个被这些歌曲慰藉、陪伴和启发过的乐迷而言,港乐不会衰败,它在耳畔与我们发展恩爱,与我们常在。


        IP属地:四川9楼2015-02-27 12:23
        回复
          TA 们的港乐印象
          记者 / 骨朵
          在开始做这个部分的信息征集之前,心里有一个预期:在粤语地区生活的人们对港乐当如数家珍,至少也该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它,而我们或许能收获不少陌生的“好声音”。意料之外的是,答案并未顺理成章,尽管我们刻意避开资深乐评人的推荐,而把目光转向意识里似乎更能产生共鸣、更加关注港乐的普通歌迷,甚至在选择上倾向自幼在广东长大的朋友,但并非人人都因耳闻目濡而对港乐有更深的情结。
          值得再次提醒的是,即便身处日新月异的全球化超级网络时代,我们获得的信息依旧是被选择的结果,我们有幸听闻的并不一定就是“最香港”的。作为普通大陆乐迷,对于港乐,不论了解与否都仍有认知和差异没法被理解和超越,更别说其他政治背景带来的隔阂。反观我们印象中的香港、媒体输出的香港和现实中真实的香港,如同我们遇见的许多问题有太多未知,港乐在这虚实里沉浮,它对你来说,究竟有多大魅力?


          IP属地:四川10楼2015-02-27 12:24
          回复
            当下正是香港乐坛开始反弹的时候
            每日得以在工作中分享音乐是个让许多人都羡慕不已的工作——招继斌在电台工作了三年,除了播放新出的唱片,他也会毫不吝啬地将记忆里的好歌倾倒给电台边的耳朵。因为家里有个爱听流行音乐的爸爸,招继斌觉得港乐一路都伴着自己的成长直到如今。

            招继斌(广州新闻电台 DJ)
            TA 的港乐关键词:流行 母语亲切
            港乐乐龄:10 年 +
            港乐入门歌手:许冠杰
            现仍在听:很多,陈奕迅、谢安琪、张敬轩等
            最近一次观看港乐 LIVE:2007 年,张学友《好久不见》中国巡回演唱会
            to 美编:此处可选用图片“2007 年张学友“好久不见”中国巡回演唱会”
            对 TA 而言最具意义的港乐唱片:陈奕迅《幸福》(理由:曾经经常听,很多歌到现在还会经常拿出来在电台播放。)
            心目中近十年港乐十大单曲(排名不分前后):
            陈奕迅《葡萄成熟时》《苦瓜》《最冷一天(翻唱张国荣作品)》《人来人往》《岁月如歌》
            苏永康《那谁》
            谢安琪《年度之歌》
            杨千嬅《原来过得很快乐》
            郑秀文《不要惊动爱情》
            张国荣《春夏秋冬》

            《文周》:你觉得当下对港乐而言,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
            招继斌:好时代。之所以说是好时代,其实是因为在前几年港乐曾处于一个严重下滑的时期。当时一些经理人或音乐人在经历完张国荣、梅艳芳、四大天王这些香港乐坛最辉煌的时期,可能就觉得在香港乐坛要创造明星太容易,因此造星工程相当多,反而忽略了在乐坛之所以有明星是因为有好的音乐作品和相当了得的唱歌技艺。于是,当时的乐坛造就了一批为人熟知,却与音乐品质有所脱节的歌手,所以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歌手是大家熟悉的,但是歌不好听”。再加上盗版、MP3 的兴起带来的冲击,那段时间是港乐最黑暗,也是最低谷的时期。
            但经历了这段时期,香港音乐人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逐渐注重音乐本身,更多有实力的歌手加入乐坛,所以你看到,现在很多歌手唱作全能。这像炒股票一样,经历了最低谷,下一步就必然是反弹。我觉得这几年正是香港乐坛开始反弹的时候,因此会觉得是好的时代。
            《文周》:就你平时电台工作的经验来说,现在港乐的受众一般是哪些人?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招继斌:流行乐最主要的受众肯定还是当下的一些年轻人。如果要仔细描述的话,可能在 15 岁到 35 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会比较集中吧。
            和以前的不同主要在于市场的不同,从前港乐可能主要的受众就是香港的年轻人,最多会考虑去一下台湾。但现在就要多考虑上内地受众这个因素,因为内地的市场太大。
            《文周》:你认为当下港乐面临哪些困境?
            招继斌:我个人觉得首先是大家对于流行音乐有一个思维定式,简单来说就是很多人永远觉得“新不如旧”。从听众的反应来看,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接受新的香港流行音乐作品,最起码他们还处于“留恋以前旧作”的阶段。这个无可厚非,即便那些天王巨星去世的去世,退休的退休,转行的转行,但他们的影响力对于现在的歌手来说还是一座大山。此为其一。
            其二是内地和台湾乐坛的兴起。从台湾来说,综艺节目的兴起和选秀节目的创新,让他们的流行乐坛发展迅速。前几年的《超级星光大道》,他们会重新回归到音乐、歌唱本身,而不是选明星,对乐坛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林宥嘉、萧敬腾、杨宗纬等一批后来为我们所熟悉的歌手都是当时所发掘。而台湾乐坛之所以有今天这么火热,周杰伦、蔡依林那一批歌手,以及方文山、袁惟仁等音乐人也功不可没,他们是奠定台湾乐坛风生水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对于内地,有一个最好的优势是受众够广,受众是演艺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无论音乐做得多好,首先是要有人愿意去听,愿意花钱买。目前一个在香港很流行的歌手,例如谢安琪,她在香港家喻户晓,到内地未必知名度就那么高。只不过内地出来的歌手,例如李宇春、周笔畅等,相信在香港人的心目中就有一定地位,这某程度上要归功于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电影。由于香港市场太小,所以要让一个歌手在香港有知名度,比让一个歌手在内地有知名度,容易太多,这个就是差别。
            (聂晶晶对此段亦有贡献,由衷感谢)


            IP属地:四川15楼2015-02-27 12:29
            回复
              ·巨星陨落的 2003 年
              2003 年无疑是香港乐坛重创满满的一年。早在 2002 年 10 月,桃李无数的“乐坛教父”罗文的逝世似乎就为这一切遗憾的集中降临拉开序幕。03 年,“哥哥”张国荣以自己的方式告别人间,梅艳芳在最后一场演唱会孤独地披上嫁衣唱完《夕阳之歌》坚强离开。同年,与黄伟文、林夕并称“二林一黄”的著名粤语乐坛填词鬼才林振强突然辞世。黄霑也在公开宣告“港乐已死”之后的 2004 年黯然离去,港乐巨星璀璨的时代至此沉痛谢幕。


              IP属地:四川18楼2015-02-27 12:33
              回复
                ·维港唱片成立
                当香港主流乐坛失色之时,独立音乐团体已润物细无声。趁着 2003 年林一峰、粉红 A、大头佛、在草地上、Elf-Fatima 等小众音乐公演日渐密集且颇受好评的势头,2004 年 4 月,My Little Airport 与 22cats、False Alarm、在草地上、关劲松共同创立“维港唱片”,并于同年 8 月推出日后成为独立音乐翘楚的 My Little Airport 的《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与“人山人海”众星云集的情况不同,创立维港唱片的几支乐队年轻明亮随性,坚持着独立音乐精神,靠着身体力行,成为港乐独立之声的一股重要力量。


                IP属地:四川19楼2015-02-27 12:34
                回复
                  ·香港乐坛新人集中出道
                  对巨星纷纷陨落扼腕叹息之时,星星之火却从未熄灭。2005 年前后,各大唱片公司逐渐有意识地培养挖掘新人,此时香港乐坛涌现出一批以音乐素质为重的优秀年轻艺人——周国贤(2004 年)、My Little Airport(2004 年)、方大同(2005 年)、谢安琪(2005 年)、王菀之(2005 年)、侧田(2005 年)、卫兰(2005 年)、邓丽欣(2005 年)、泳儿(2005 年)、关楚耀(2006 年)……这批优秀艺人不仅为当时的香港乐坛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对现在的香港乐坛的构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IP属地:四川20楼2015-02-27 12:35
                  回复
                    ·陈奕迅正式签约新艺宝
                    2004 年 11 月 5 日,环球唱片旗下新艺宝唱片隆重对外宣布正式与陈奕迅签约。加盟后首张专辑《U-87》于 2005 年 6 月推出,为 2005 年香港最高销售量的粤语非精选专辑,更获 Time(《时代周刊》)选为“2005 年最值得购买的五大亚洲唱片”之一。陈奕迅成为香港流行音乐新时代的指标人物之一,媒体称香港乐坛“陈奕迅时代”正式开启。


                    IP属地:四川21楼2015-02-27 12:36
                    回复
                      ·填词人联盟 STL 成立
                      2010 年,后港乐时代的标志性填词人之一黄伟文(Wyman Wong)邀请乔靖夫、林宝、陈咏谦三位填词人联盟组成“Shoot The Lyricist”。其中乔靖夫 2000 年凭《深蓝》获得 CASH 金帆音乐奖最佳流行歌词奖项;林宝则自 1999 年开始已为组合 SWING 的御用填词人。黄伟文表示,成立填词人联盟一来可以为歌手朋友介绍新归宿,二来更是希望能使粤语词坛保持水平地发展下去。


                      IP属地:四川22楼2015-02-27 12:37
                      回复
                        ·HKRIA 与 TVB 版税风波 从决裂到和解
                        2009 年末,香港乐坛各大颁奖典礼开幕在即,由华纳、环球、索尼、EMI 四大唱片公司组成的香港音像联盟(HKRIA)却被爆出与 TVB 就版税加幅问题引发纠纷,因未能达成共识导致双方反目,TVB 则实行“禁播禁唱”政策。最终“四大”旗下歌手曝光率大减,TVB 元气大伤,可谓两败俱伤。
                        此拉锯战持续近四年,2013 年 3 月,HKRIA 与 TVB 宣告和解,成功签订新合约。“四大”正式解封,旗下歌手李克勤、陈奕迅、陈慧琳、方大同等可回归 TVB 唱歌,版税加幅也减至一半。


                        IP属地:四川23楼2015-02-27 12:39
                        回复
                          ·巨幅港乐歌词广告遍布街巷
                          2011 年底至 2012 年初,香港地铁、公交、路牌、出租车身上不约而同出现巨幅蓝黄相间的大型广告,每幅广告的内容均为港乐经典歌词(大多为林夕、黄伟文歌词),受到广大市民热议追捧。这些广告的主人为 2011 年 12 月创立的在线音乐分享平台 Iknowthissong.org,低调的老板坦言:“我们的确是想改变某些事情。但不用讲太多,做到再说吧!”虽为广告,但似乎唤醒了沉浮中的香港乐坛的信心,并被媒体争相赞美为一桩“美好的非主流创举”。


                          IP属地:四川24楼2015-02-27 12:39
                          回复
                            ·选秀昙花一现 几度失败
                            随着选秀节目全球大热,2009 年,TVB 推出综艺歌唱比赛真人秀节目《超级巨声》,香港亚洲电视则举办选秀节目《亚洲星光大道》。据媒体报道,国语歌曲在参赛曲目中竟占到八成以上,作品乏善可陈,黑幕连连被爆,影响力逐渐下降,最终被业内评价为两台争夺收视率的自娱自乐,批评香港乐坛“青黄不接”。


                            IP属地:四川25楼2015-02-27 12:40
                            回复


                              (这个发不粗来,我只能截图了)


                              IP属地:四川26楼2015-02-27 1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