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彩吧 关注:7,655贴子:48,352
  • 5回复贴,共1

【就发】经验分享:论一个好戏梗是如何炼成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部分内容不分开发不出来,并不是混经验


1楼2015-03-01 18:36回复
    在这个圈子里,好的演绎永远有,又永远是少数。一部分原因或许是笔力不到年龄又小,有些情感自己还没碰到边呢,出来的人物更加一头雾水了;有的措辞张扬艳丽,但是言之无物,扑面而来就是一股子“你看,这个字我认识,这个字我也能用”的气息。但说到底,这些缺陷等经历多了,阅历长了,自然会好。还有一类,情感也好,文字也有劲道。但是几个回合下来,就未必吸引人。这就和阅历见识无关,而和戏梗有关了。
    戏梗,说到底,是一个成熟完整、丰满热烈的故事。它是所有类型演绎的硬通货,故事好,结构立住了,只要双方水平尚可,总能抖落些让人眼睛发亮的东西来。所以藏在如何想一个好戏梗背后的,是一个更加迷人又有无数人前赴后继不断回答过的问题: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2楼2015-03-01 18:37
    回复
      首先,好故事是价值观的表达。从古希腊戏剧到近现代小说,从小说到电影、肥皂剧。讲故事的媒介一直在变,但一个好故事从来都有一个统摄它的价值观。中国古代不少小说有开篇词,开篇不久你就能窥见到作者的价值观。


      3楼2015-03-01 18:37
      回复
        作者价值观出了,这样书里七十九回以前,西门庆再风光淫逸,你也能猜到他下场凄凉,难逃一死;《三国演义》里,杨慎那一阕著名的《临江仙》,就已经把乱世的跌宕、雄浑、残忍、倾轧飘然收住,毕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楼2015-03-01 18:38
        回复
          这样作者的价值观也呼之欲出:英雄无数,毕竟过去了,可惊可叹的惊天事业都会成为渔樵闲坐时的谈资。这些都是作者的价值观念——顺便一提,三国演义里作者的价值观,也就是大多数旧时文人的历史观——它们统摄情节也高于人物。


          6楼2015-03-01 18:38
          回复
            因此,可以借鉴的经验是,一场演绎,尤其一场独立成篇的演绎,在想戏梗之前,先想想通过演绎想表达什么。它决定了这演绎将引导人们体验怎样的情感、观看到怎样的世界。
            其次,好故事永远处在变化里。杨千嬅早年出歌《水月镜花》,林夕作词,锋利无比:无常才是真灿烂,动人在变幻。大概这也是无数好故事的题中之义。好故事永远需要变化,原因有二:生活大多时候如流水,变化较少,一个好的故事本身就是对平庸生活的浪漫抗议;另一个原因是,一般的阅读人群,没有办法接受长时间平淡的故事,注意力移开了,对对戏的人,也就是讲故事的人,无疑是灾难。
            这几乎是所有小说家都通晓的道理。因此随手可举的例子极多:一个活在殷实生活里的男人如果一直喝酒吃肉结交名流,没有什么好看的,可如果这个男人为了艺术抛弃妻子去荒岛上生活,也许我们就产生不一样的兴致了{《月亮与六便士》};如果一个落魄的学究整天生活不如意,去酒吧买醉,那没有什么好看的;但如果这个落魄的人有非常复杂高傲的心灵世界,最后他孤高的灵魂迫使他杀人,我们便开始又有兴趣了(《荒原狼》);如果一个孤苦女子潦倒一生,除了怜悯,也说不上感兴趣;可如果她决心赴京,发现皇帝是自己的生身父亲……(《还珠格格》)
            所有故事都应该是变化的,没有变化也不成为故事。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不是梗,王子为了公主踏火山、打巨龙、开城堡,最后把剑一收,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才是梗。
            如果一场演绎里,尤其是独立篇的演绎里,两个贵公子听曲聊天,互说兴趣各赞风雅,也就没什么意思;如果中有一个人忽然垂泪。那么:也许他家境日衰、或许他有一段不敢说的情愫荡在心底,或者他内心灰暗,无法继续过下去。
            无论哪一种,梗出现了,注意力被吸引了,人物有变化了,生活从平庸里挣脱出来,流淌成了更凝练更吸引人的情感体验。


            7楼2015-03-01 18: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