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帖为转帖,我感觉不错特意转过来给大家看看
前段时间好像是传出周杰伦要去个什么节目当评委,所以一时间有很多厮纷纷艾特哥问到张学友和周杰伦的历史地位问题。。。现在刚好有点空,做个了结吧。[酷]
其实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问题,这2人无疑都是华语乐坛最顶级的巨星,但凡比较这种级别的巨星的历史地位是不能去看什么歌曲传唱度、网络收听量、演唱会、销量之类的市场指标,因为对这种级别的巨星来说这些东西仅仅只是一个数字[也不行] ,谁也不会比谁差多少,或者说即便有个数据排名的高下但这点高下决定不了事物的本质(哲学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那点“量”的高下还引不起“质”的变化),懂这个道理吗?只能说当不同等级的巨星做比较时你可以去参照那些数字,但差不多等级的巨星比较时,这些数字就变得没有多大意义了。
——那张学友和周杰伦的历史地位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来比较呢?
首先说一个概念:【音乐人】——歌手、作曲人、作词人、编曲人、制作人,要完整完美的呈现出一首歌曲一定离不开这5种人,于是这5种人被统称为“音乐人”[音乐] ,这5种人可以是5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人。在张学友的音乐世界,这5种人就是5个人,在周杰伦的音乐世界,这5种人就是一个人,明白这个意思吗?
换个好理解一点的比方——【如果这个世上从来没有张学友这个人,那么他唱过的那些深具影响力的歌曲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换一个唱功不俗的唱将来完成而已,这个唱将可以是谭咏麟、李克勤、伍思凯、周华健、陈奕迅等等。。。可是如果这个世上从来没有周杰伦这个人,那么他唱过的那些深具影响力的歌曲压根都不会存在。。。】高下是不是很容易就分出来了?
哥再打一个比方——【让100家唱片公司的老总在张学友和周杰伦2个歌手中挑选一个来签约(只能2选1),哥敢保证100个老总都会齐刷刷选择周杰伦。。。为什么?因为选择周杰伦的风险成本更小、投资回报率自然也就越大。】还不明白?如果你选择张学友,那么为了把他成功推向市场,你还得为他精心配备好的作曲人、作词人、编曲人以及制作人,请这些人都是需要成本的,越杰出的成本越高 获利也就越少了;而签约周杰伦,他一个人就可以干完5个人的活,就是说你只需要签约周杰伦一个人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坐等唱片和准备推广了。
所以,道理已经很明显了,华语乐坛从来不缺张学友这种唱将,最能够推动华语音乐不断前进的一定是周杰伦这样唱作一体的音乐人,懂?
——就好像在N吧,尔等为什么更喜欢甚至期待哥的发帖?就在于哥的贴从逻辑构思到语言风格都是清一色的【原创】,在任何领域,创造力才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懂?
因此在哥眼里或者说在业界眼里,邓丽君、张学友、王菲这样的歌手一定不如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崔健、郑钧、许巍、陶喆、汪峰来得有地位——这种感觉就像是【著名模特】和【著名模特兼服装设计师】之间的差距。[摊手]
=====================
可能连火星人都知道哥从来不是周杰伦蜜,但哥尊重和认可他对于21世纪华语乐坛不可替代的旗帜地位(哪怕哥所钟爱的歌手陈奕迅其市场影响力也可谓无与伦比了,但真论起对华语乐坛的贡献值,哥还是要说:“他不如周杰伦远甚。。。”)
那么对于华语乐坛的未来哥为何明显感到阵阵忧伤呢?——因为华乐已经到了一个【瓶颈】
7、80年代由刘家昌、罗大佑引领的新民歌、民谣时代开创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先河;
90年代有李宗盛领导的滚石音乐、崔健引领的摇滚音乐、香港全盛期的包装歌手们也都赶上了“全民听歌”的黄金年代;
21世纪IT科技的发展不断冲击着唱片业,但融合西方音乐元素的周杰伦天纵奇才般横空出世拯救了新世纪的头十年;
。。
。。
那么问题来了?
——下一个十年华语音乐的路在何方?
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下一代【音乐领袖】的影子,什么叫“音乐领袖”——罗大佑、周杰伦这样“5位一体”的音乐人大概才能算吧。可谁是下一个罗大佑?周杰伦?目前来看,没有[也不行] 。
而现在异常火爆的音乐推广节目到越来越多,什么《超级女声》、《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可无论这种节目再火,始终只是在“炒冷饭”,懂?[酷] 这丝毫推动不了华语音乐继续前进啊,前面说了【优秀的原创能力】才是行业的核心燃料和推动力,光唱得好有什么用?关键是出新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啊。。为什么在欧美摇滚乐那么有市场和地位(还设立了专门的“摇滚名人堂”)?就在于摇滚歌手几乎都是自己作词作曲+制作,都是“5位一体”的音乐演绎者+创造者,从猫王、披头士、迈克杰克逊莫不如此,包括麦当娜、惠妮休斯顿、玛丽亚凯莉、碧昂斯、泰勒等顶级天后也都是唱作结合型的音乐人(没有谁是纯歌手),所以哥很难理解在华语乐坛像邓丽君、张学友、王菲这样几乎纯粹的情歌演唱型歌手地位为什么会那么高???[汗]
——这很值得深思啊。。。为什么欧美的生产力总是处于世界领先?可能就在于他们任何领域的人们从骨子里注重的都是创新精神,科技无疑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研发能力】永远才是美国人保持领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懂?而我们注重和追逐的是什么?从我们对音乐的选择和喜好就能看出差距来。。。
加油吧!中华!
加油吧!华语乐坛!
张学友们?你们很好。。。但为了华人音乐更好的明天,我们更需要越来越多的“周杰伦”[摊手] 。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75ec34631fae6cd0cb4ab693fb20f9e/307adab44aed2e737ba1a45d8301a18b87d6fa73.jpg)
前段时间好像是传出周杰伦要去个什么节目当评委,所以一时间有很多厮纷纷艾特哥问到张学友和周杰伦的历史地位问题。。。现在刚好有点空,做个了结吧。[酷]
其实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问题,这2人无疑都是华语乐坛最顶级的巨星,但凡比较这种级别的巨星的历史地位是不能去看什么歌曲传唱度、网络收听量、演唱会、销量之类的市场指标,因为对这种级别的巨星来说这些东西仅仅只是一个数字[也不行] ,谁也不会比谁差多少,或者说即便有个数据排名的高下但这点高下决定不了事物的本质(哲学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那点“量”的高下还引不起“质”的变化),懂这个道理吗?只能说当不同等级的巨星做比较时你可以去参照那些数字,但差不多等级的巨星比较时,这些数字就变得没有多大意义了。
——那张学友和周杰伦的历史地位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来比较呢?
首先说一个概念:【音乐人】——歌手、作曲人、作词人、编曲人、制作人,要完整完美的呈现出一首歌曲一定离不开这5种人,于是这5种人被统称为“音乐人”[音乐] ,这5种人可以是5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人。在张学友的音乐世界,这5种人就是5个人,在周杰伦的音乐世界,这5种人就是一个人,明白这个意思吗?
换个好理解一点的比方——【如果这个世上从来没有张学友这个人,那么他唱过的那些深具影响力的歌曲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换一个唱功不俗的唱将来完成而已,这个唱将可以是谭咏麟、李克勤、伍思凯、周华健、陈奕迅等等。。。可是如果这个世上从来没有周杰伦这个人,那么他唱过的那些深具影响力的歌曲压根都不会存在。。。】高下是不是很容易就分出来了?
哥再打一个比方——【让100家唱片公司的老总在张学友和周杰伦2个歌手中挑选一个来签约(只能2选1),哥敢保证100个老总都会齐刷刷选择周杰伦。。。为什么?因为选择周杰伦的风险成本更小、投资回报率自然也就越大。】还不明白?如果你选择张学友,那么为了把他成功推向市场,你还得为他精心配备好的作曲人、作词人、编曲人以及制作人,请这些人都是需要成本的,越杰出的成本越高 获利也就越少了;而签约周杰伦,他一个人就可以干完5个人的活,就是说你只需要签约周杰伦一个人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坐等唱片和准备推广了。
所以,道理已经很明显了,华语乐坛从来不缺张学友这种唱将,最能够推动华语音乐不断前进的一定是周杰伦这样唱作一体的音乐人,懂?
——就好像在N吧,尔等为什么更喜欢甚至期待哥的发帖?就在于哥的贴从逻辑构思到语言风格都是清一色的【原创】,在任何领域,创造力才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懂?
因此在哥眼里或者说在业界眼里,邓丽君、张学友、王菲这样的歌手一定不如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崔健、郑钧、许巍、陶喆、汪峰来得有地位——这种感觉就像是【著名模特】和【著名模特兼服装设计师】之间的差距。[摊手]
=====================
可能连火星人都知道哥从来不是周杰伦蜜,但哥尊重和认可他对于21世纪华语乐坛不可替代的旗帜地位(哪怕哥所钟爱的歌手陈奕迅其市场影响力也可谓无与伦比了,但真论起对华语乐坛的贡献值,哥还是要说:“他不如周杰伦远甚。。。”)
那么对于华语乐坛的未来哥为何明显感到阵阵忧伤呢?——因为华乐已经到了一个【瓶颈】
7、80年代由刘家昌、罗大佑引领的新民歌、民谣时代开创了华语流行音乐的先河;
90年代有李宗盛领导的滚石音乐、崔健引领的摇滚音乐、香港全盛期的包装歌手们也都赶上了“全民听歌”的黄金年代;
21世纪IT科技的发展不断冲击着唱片业,但融合西方音乐元素的周杰伦天纵奇才般横空出世拯救了新世纪的头十年;
。。
。。
那么问题来了?
——下一个十年华语音乐的路在何方?
哥没有看到任何一个下一代【音乐领袖】的影子,什么叫“音乐领袖”——罗大佑、周杰伦这样“5位一体”的音乐人大概才能算吧。可谁是下一个罗大佑?周杰伦?目前来看,没有[也不行] 。
而现在异常火爆的音乐推广节目到越来越多,什么《超级女声》、《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可无论这种节目再火,始终只是在“炒冷饭”,懂?[酷] 这丝毫推动不了华语音乐继续前进啊,前面说了【优秀的原创能力】才是行业的核心燃料和推动力,光唱得好有什么用?关键是出新的有影响力的作品啊。。为什么在欧美摇滚乐那么有市场和地位(还设立了专门的“摇滚名人堂”)?就在于摇滚歌手几乎都是自己作词作曲+制作,都是“5位一体”的音乐演绎者+创造者,从猫王、披头士、迈克杰克逊莫不如此,包括麦当娜、惠妮休斯顿、玛丽亚凯莉、碧昂斯、泰勒等顶级天后也都是唱作结合型的音乐人(没有谁是纯歌手),所以哥很难理解在华语乐坛像邓丽君、张学友、王菲这样几乎纯粹的情歌演唱型歌手地位为什么会那么高???[汗]
——这很值得深思啊。。。为什么欧美的生产力总是处于世界领先?可能就在于他们任何领域的人们从骨子里注重的都是创新精神,科技无疑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研发能力】永远才是美国人保持领先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懂?而我们注重和追逐的是什么?从我们对音乐的选择和喜好就能看出差距来。。。
加油吧!中华!
加油吧!华语乐坛!
张学友们?你们很好。。。但为了华人音乐更好的明天,我们更需要越来越多的“周杰伦”[摊手] 。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675ec34631fae6cd0cb4ab693fb20f9e/307adab44aed2e737ba1a45d8301a18b87d6fa7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