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光伏产业这匆匆十数年,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过度集中地投资,继而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仅中国一地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就能完全覆盖全球的装机 需求,而产能过剩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亏损,持续的亏损。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为继,不得不放弃这个光明的产业,孚日与博世的无奈就在于此。2014年的 CIGS薄膜投资热会不会重蹈覆辙?这固然是一个值得警惧的事情,但CIGS薄膜投资热却直接带给人们带来另一种思考:或许CIGS薄膜本来就是该这样。 2014年的投资回流,只是让我国光伏产业走回了一条本来的路--CIGS牵头,多晶硅与薄膜互补,"不离不弃"。
晶硅、薄膜:谁是主流并不重要
近日,一篇汉能一线电站开发员工致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的公开信在光伏圈疯转。此事起因是9月11日在北京举办的"2014光伏领袖峰会" 上,保利协鑫和英利集团两位高管力撑晶硅,直指薄膜路线薄弱之处。由此,薄膜光伏与晶硅光伏的路线之争似乎再度拉开帷幕。天合光能高纪凡更是表示有些公司 说的薄膜未来要替代晶体硅是无稽之谈,晶体硅的主流地位在未来5-10年不会改变,薄膜电池只能当配角。
一场闹剧就这么开始了。是的,自从2009年薄膜组件产量达到全球组件产量19%的最高比例以后,与薄膜有关的太阳能市场已经大幅度衰退。理 由相当简单,除了一些极为少数的个例之外,薄膜组件价格相对昂贵、低效,比起中国如今主导市场的主流晶体硅电池技术比较起来基本无利可图。
然而,随着相关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一再突破,CIGS薄膜已不再是吴下阿蒙。来自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薄膜太 阳能电池产能达到8.4GW,产量约为4GW,产能、产量均较2012年提高了20%。在效率方面,今年九月份,Manz集团在CIGS薄膜太阳能工艺的 研发伙伴巴登-符登堡邦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ZSW),在CIGS薄膜太阳能效率方面创下了21.7%的新世界纪录。这是薄膜太阳能工艺前所未见的最高 转换效率,大幅超越目前主流的多晶硅太阳能工艺纪录。
CIGS薄膜技术已经打破了晶硅电池在效率方面的"垄断"。甚至可以说,随着CIGS的技术潜力一步步被发掘,曾经困扰着薄膜光伏的成本问题已经被极大地缓解,这点,我们将在后文提到。
正如保利协鑫游达所认为的,比较多晶和单晶谁会是主流没有意义,比较晶硅和薄膜也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这终归只是两种不同的方向。"晶硅与薄膜本身是互补的,不存在谁挤掉谁的问题。"在朱共山回复公开信的回应是这么说。
CIGS薄膜:一条本来的路
解决了谁是主流的问题,我们回过头来看待一下CIGS的地位问题:为什么说CIGS是一条本来的路?
众所周知,晶硅路线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光伏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2009年之前,全球多晶硅价格也一路飙升至历史峰值,晶硅电池成本的不断提升,也使得薄膜电池随风被看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在这一时期的获得了高速发展。
然而,中国国内CIGS产业起步却晚于这个时期。2001年以前国内从事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单位极少,而且国家投入经费少,电池技 术难度大,直到"十五"期间铜铟硒太阳电池被列入国家863重点课题,这种电池在中国有了长足发展。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涌现了一大批诸如汉能、孚日、普尼 太阳能等一批优秀的CIGS企业,而CIGS也一度被誉为"薄膜之王"。可以说,如果是正常"生长"的话,CIGS必然会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继晶硅电池之后 的另一极。
然而为什么在如此良好的机遇之下,中国的CIGS薄膜技术仍然处于如此尴尬的地位呢?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光伏企业过于看中短期利益的 功利性所致。所谓功利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盲目地被晶硅电池的爆发性繁荣所迷惑,过于集中的投资在光伏产业薄膜、晶硅两极中的一极导致光伏产业结构严重 失衡;被CIGS技术研发的周期、资金所吓倒失去了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进取心。即使有少数企业认识到了CIGS薄膜技术的巨大潜力,在晶硅电池一家独大的形 势下,也很难掀起波澜。
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晶硅光伏产业严重的产能过剩。随着美国、欧盟等主要太阳能市场相继对我国晶硅太阳能产品设限,中国光伏产业一蹶不振。一时风光无两的光伏巨头无锡尚德轰然倒塌,凛冽的光伏寒冬中,整个中国晶硅光伏产业都在"双反"的威风下瑟瑟发抖,降价、亏损,全球光伏企业都因为严重的降价 混乱不堪,组件企业基本无利可图,孚日与博世的退出,除了经营策略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也是对这种恶化的大环境的妥协。光伏寒冬的那两年,不仅是晶硅光伏的 末日,以CIGS为代表的薄膜光伏也失去了数年的发展机会。
晶硅、薄膜:谁是主流并不重要
近日,一篇汉能一线电站开发员工致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的公开信在光伏圈疯转。此事起因是9月11日在北京举办的"2014光伏领袖峰会" 上,保利协鑫和英利集团两位高管力撑晶硅,直指薄膜路线薄弱之处。由此,薄膜光伏与晶硅光伏的路线之争似乎再度拉开帷幕。天合光能高纪凡更是表示有些公司 说的薄膜未来要替代晶体硅是无稽之谈,晶体硅的主流地位在未来5-10年不会改变,薄膜电池只能当配角。
一场闹剧就这么开始了。是的,自从2009年薄膜组件产量达到全球组件产量19%的最高比例以后,与薄膜有关的太阳能市场已经大幅度衰退。理 由相当简单,除了一些极为少数的个例之外,薄膜组件价格相对昂贵、低效,比起中国如今主导市场的主流晶体硅电池技术比较起来基本无利可图。
然而,随着相关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的一再突破,CIGS薄膜已不再是吴下阿蒙。来自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薄膜太 阳能电池产能达到8.4GW,产量约为4GW,产能、产量均较2012年提高了20%。在效率方面,今年九月份,Manz集团在CIGS薄膜太阳能工艺的 研发伙伴巴登-符登堡邦太阳能和氢能研究中心(ZSW),在CIGS薄膜太阳能效率方面创下了21.7%的新世界纪录。这是薄膜太阳能工艺前所未见的最高 转换效率,大幅超越目前主流的多晶硅太阳能工艺纪录。
CIGS薄膜技术已经打破了晶硅电池在效率方面的"垄断"。甚至可以说,随着CIGS的技术潜力一步步被发掘,曾经困扰着薄膜光伏的成本问题已经被极大地缓解,这点,我们将在后文提到。
正如保利协鑫游达所认为的,比较多晶和单晶谁会是主流没有意义,比较晶硅和薄膜也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这终归只是两种不同的方向。"晶硅与薄膜本身是互补的,不存在谁挤掉谁的问题。"在朱共山回复公开信的回应是这么说。
CIGS薄膜:一条本来的路
解决了谁是主流的问题,我们回过头来看待一下CIGS的地位问题:为什么说CIGS是一条本来的路?
众所周知,晶硅路线一直以来都在全球光伏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2009年之前,全球多晶硅价格也一路飙升至历史峰值,晶硅电池成本的不断提升,也使得薄膜电池随风被看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在这一时期的获得了高速发展。
然而,中国国内CIGS产业起步却晚于这个时期。2001年以前国内从事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单位极少,而且国家投入经费少,电池技 术难度大,直到"十五"期间铜铟硒太阳电池被列入国家863重点课题,这种电池在中国有了长足发展。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涌现了一大批诸如汉能、孚日、普尼 太阳能等一批优秀的CIGS企业,而CIGS也一度被誉为"薄膜之王"。可以说,如果是正常"生长"的话,CIGS必然会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继晶硅电池之后 的另一极。
然而为什么在如此良好的机遇之下,中国的CIGS薄膜技术仍然处于如此尴尬的地位呢?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光伏企业过于看中短期利益的 功利性所致。所谓功利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盲目地被晶硅电池的爆发性繁荣所迷惑,过于集中的投资在光伏产业薄膜、晶硅两极中的一极导致光伏产业结构严重 失衡;被CIGS技术研发的周期、资金所吓倒失去了在技术开发方面的进取心。即使有少数企业认识到了CIGS薄膜技术的巨大潜力,在晶硅电池一家独大的形 势下,也很难掀起波澜。
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晶硅光伏产业严重的产能过剩。随着美国、欧盟等主要太阳能市场相继对我国晶硅太阳能产品设限,中国光伏产业一蹶不振。一时风光无两的光伏巨头无锡尚德轰然倒塌,凛冽的光伏寒冬中,整个中国晶硅光伏产业都在"双反"的威风下瑟瑟发抖,降价、亏损,全球光伏企业都因为严重的降价 混乱不堪,组件企业基本无利可图,孚日与博世的退出,除了经营策略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也是对这种恶化的大环境的妥协。光伏寒冬的那两年,不仅是晶硅光伏的 末日,以CIGS为代表的薄膜光伏也失去了数年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