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贺村唐家就有一个《复情不起搬家让地》的传说故事。
南宋建炎二年(1128),中国北方战火连绵,唐氏先祖承昉、承昈二公为躲避战乱携家南迁,承昉公裔孙唐宗礼迁至溧水之南驼头,在滨湖山坡上盖房;承昈公裔孙唐伯一迁至相国圩蒋公潭。不知什么原因,唐宗礼一门在驼头居住300多年,代代单传,人口增长缓慢。而明洪武初年从溧水芝山迁徙驼头的李文通家族,却人口繁衍迅速,至明万历年间,李家已达到200多户,而唐家仅有5户。李家先生私下里商议,唐家虽说人少,却占据了驼头最好的地盘,不利于李家长远发展,得想个办法让他们自己搬走。
于是,李家就通过各种途径与唐家搭亲,营造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李家凡有婚丧喜事,就请唐家人做座上宾,喝茶饮酒,殷勤招待,一连七八年都是这样做,弄得唐家人十分不过意。他们心里想:亲戚相邻象把锯,你来我往是规矩。年年吃人家的,我们也得复情感谢呀!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李家人宴请唐家人,添碗添筷不添菜,没有什么负担;而唐家人宴请李家人,拉开台子三四十桌,即使一年不吃不喝,也复不了这个人情债。复情不起怎么办?唐家人想来想去惟有搬家是个好办法。于是唐家五兄弟分别迁徙“贺村”、“火烧园”、“沙子巷”、“中码头”、“西舍”五地。
“贺村”起初名叫“朱家庄”,只有3户人家。洪五公迁居盖房后,驼头李家好几百人浩浩荡荡都来庆贺乔迁之喜,朱家人也跟着贺喜。正因为这个缘故,洪五公与朱家人商量,将“朱家庄”更名“贺村”。唐氏迁居贺村后,如鱼得水,人丁兴旺,清康熙年间,有三支人家分别迁徙固城秀山榨角头、后埠和沧溪南荡圩张唐村。目前贺村唐氏启用的辈分排行是:建中开胜景、定树发华滋、名德传家声、高文纪国恩。其中“景”字为35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