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行菩萨道误成天乘法(求生天道),文章有点长,有缘者自行参考。
什麼是究竟了义的菩萨道,「从不求终结而发上求下化之心」。至於何时成佛?已入无功用心了,还那来这个问题呢?
请参考 果煜法师的观点
从菩萨道到成佛今天这题目的内容,有部分已在网路上,以〈罗汉菩萨与成佛〉发表过了。不过写那一篇文章,乃是还在瑞芳闭关时;而目前的想法,有些已经不一样了。各位如有兴趣的话,可把今天所讲的跟网路那篇,对照看看,便知其中的差异。
大乘与小乘关於这题目,主要还是为处理一个老问题,就是大乘与小乘的问题。这问题在中国佛教,似乎已经定论了:反正小乘就是不究竟的,故小乘唯有回小向大,才是正途。可是我经过不断的思考与体验后,看法却与前述有很大的不同。
这非只是教理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学佛修行的终极目标:有人想:既打坐,就专心用方法就好了,干嘛牵扯到什麼大乘小乘的问题。事实上,如这问题你不肯定,则恐怕就会让你无法安心禅坐哩!因唯恐「自私鬼.焦芽败种.自了汉」的称呼,便会落到你身上来。
如更详细地论,既学佛修行,便得抉择发心.见地.法门与证量的不同。故从最初的发心,一直到整个学佛修行的最后目标,都会因为我们对大乘与小乘的看法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这问题,对初学佛者而言,似乎并不那麼切要;但过一段时间后,碰到很多抉择的时刻,这问题的厘清,就变得愈来愈重要了。
小乘乃求断烦恼.了生死:首先我们用传统的观点来看,小乘与大乘的差异。传统上认定,所谓小乘乃是发出离心,也就是唯求断烦恼、了生死。既现世的生命,本质上就不可能圆满。故修行的目的,唯求不受后有,永不再来这个世间受生。
大乘则为成佛.度众生.庄严佛土:至於大乘最后的目标,也讲得很明确,而为成佛.度众生。甚至净化娑婆世界,使成庄严佛土。
关於小乘的目标,乃比较容易理解。至於大乘的目标,其实里面还有很多问题。首先即牵涉到,我们对於「成佛」的定义—即我们对於「成佛」,到底了解多少?
什麼是究竟了义的菩萨道,「从不求终结而发上求下化之心」。至於何时成佛?已入无功用心了,还那来这个问题呢?
请参考 果煜法师的观点
从菩萨道到成佛今天这题目的内容,有部分已在网路上,以〈罗汉菩萨与成佛〉发表过了。不过写那一篇文章,乃是还在瑞芳闭关时;而目前的想法,有些已经不一样了。各位如有兴趣的话,可把今天所讲的跟网路那篇,对照看看,便知其中的差异。
大乘与小乘关於这题目,主要还是为处理一个老问题,就是大乘与小乘的问题。这问题在中国佛教,似乎已经定论了:反正小乘就是不究竟的,故小乘唯有回小向大,才是正途。可是我经过不断的思考与体验后,看法却与前述有很大的不同。
这非只是教理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学佛修行的终极目标:有人想:既打坐,就专心用方法就好了,干嘛牵扯到什麼大乘小乘的问题。事实上,如这问题你不肯定,则恐怕就会让你无法安心禅坐哩!因唯恐「自私鬼.焦芽败种.自了汉」的称呼,便会落到你身上来。
如更详细地论,既学佛修行,便得抉择发心.见地.法门与证量的不同。故从最初的发心,一直到整个学佛修行的最后目标,都会因为我们对大乘与小乘的看法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这问题,对初学佛者而言,似乎并不那麼切要;但过一段时间后,碰到很多抉择的时刻,这问题的厘清,就变得愈来愈重要了。
小乘乃求断烦恼.了生死:首先我们用传统的观点来看,小乘与大乘的差异。传统上认定,所谓小乘乃是发出离心,也就是唯求断烦恼、了生死。既现世的生命,本质上就不可能圆满。故修行的目的,唯求不受后有,永不再来这个世间受生。
大乘则为成佛.度众生.庄严佛土:至於大乘最后的目标,也讲得很明确,而为成佛.度众生。甚至净化娑婆世界,使成庄严佛土。
关於小乘的目标,乃比较容易理解。至於大乘的目标,其实里面还有很多问题。首先即牵涉到,我们对於「成佛」的定义—即我们对於「成佛」,到底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