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沿起春秋末期至今,已二千余年。今天,张灯、看灯吃酒之俗越来越少见,但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仍相沿成习。元宵最早叫“浮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到明朝才改称元宵。至今台湾仍有民谣:“吃了汤圆好团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北方元宵的制作既奇特又简单,馅不是藏进粉里,而是蘸进粉中,其工艺可概括为一蘸、二摇:先把馅做好,裁成小块,然后用大篱箕盛着往水里一蘸,然后放在盛有糯米粉的大筛子里摇,等馅粘满糯米粉,倒在篱箕里蘸水再摇,往复两三次,元宵由方而变圆就算大功告成。北方元宵的优点是没裂缝,个头大,缺点是馅粗粉糙,板滞质硬。由于干粉太多,使汤变糊,往往浊而不清。
南方的汤圆是甜咸兼备,菜肉各全。馅料精致滑香,糯米粉柔滑细润。一谈到南方汤圆,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广州汤圆,广州汤丸与南方汤圆有着共同之处:先擀好了皮,放上馅然后包起来搓圆。而在制作上,上海、苏州、江苏、四川都很有创意。上海乔家珊的汤圆,馅甜得蜜渍香泛,溅齿流甘。乔家的咸味汤丸,肉馅选料精纯,肥瘦适当切剁如糜,膏润芳鲜。另有一种鸡肉芥菜的“碧玉溶浆”自有一种菜根香味,令人品味回甘。而乔家的擂沙圆子,更是只此一家。南京“秦淮八绝”的第八绝,就是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与五色糕团,一干一稀搭配,相得益彰。重庆汤圆花样更多,有大汤圆、小汤圆、掐掐汤圆、开水鸡蛋小汤圆。依照巴渝民族,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更是汤圆节了。重庆的山城小汤圆,把汤圆改成龙眼大小,采用猪油、香芝麻、桃仁、花生,白糖做馅心,皮薄馅多,甜香爽口,独树一帜。与此相比,广州汤圆品种不多,其百年一贯制实在令人唏嘘。最近,广州电子大厦新荔枝湾推出的雪蛤桂花汤圆,以清、香著称,似乎代表着广州汤圆由简朴向精美转变的趋势。
在我们这个极重乐生和养生的国度里,不能让人尽情吃喝玩乐的节日是不可能长久的,正月十五,全国上下一起吃元宵,所以,正月十五闹元宵,一闹就是二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