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红的雕刻几乎是边骂边发展,因为大部分作品都被指责说是“瞎了原料”。后来,南工开始介入战国红,也确实出了一些符合战国红材质特征的作品,但以克谈价的雕工又让想雕刻的人望而止步。也有的人寄希望于未来,认为有朝一日总会有“神工”的降临,所以好料留着不动。
战国红雕刻面临的主要课题
战国红色彩杂乱无章,对于讲求俏色的雕刻艺术来说,实在是令人头疼。战国红绺裂普遍,如果严格按照玉雕对材质的要求,几乎是无料可选。缠丝在战国红中虽然精美,但在雕刻中如何利用大家都在摸索,总体来说战国红的材质特征阻碍了雕刻工艺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战国红自问世以来一直未能获得国家级大奖的原因。
制约雕刻师设计战国红的难题有哪些
就战国红原石而言,裂多、肉浅,形状千奇百怪,所以给雕刻师出了一道道难题。就战国红净肉而言,多是小件,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战国红题材的突破。就战国红的材质而言,韧性较差,决定了镂空雕的危险性过大,雕刻师从大多会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多是采取浅浮雕的手法。
题材创新是战国红雕刻发展的瓶颈
玉不琢不成器,好的创意和精湛的雕工更能赋予战国红艺术价值。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那些冻丝料的战国红不适合雕刻,不要破坏其天然的纹理和特征。对于那些绺裂较多、形态较差的,可利用雕刻进行美化,以提升其原有的价值。
北方的玉雕师,尤其是年轻一代,可能是受文化所限,感到战国红俏色很难,尤其是那些青一色的红料。虽然战国红的俏色很难,但这种玛瑙的色彩足以弥补其形态和题材单一的不足。从普通人的鉴赏角度上来讲,更重视的是雕工,有时候花很大心思创意的东西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相反,客户更容易接受那些传统题材的雕件。
战国红虽然受料质和大料少所限,但在市场上倍受欢迎,尤其是那些精品雕件更是抢手。相信随着市场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投入进来,所以战国红雕刻业依然后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