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为汉朝的建立立下赫赫功劳,当时人称“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出世”,后人则奉其为“兵仙”、“战神”。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沉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大量战术典故,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韩信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封为齐王。其时,韩信助汉,则汉得天下;助楚,则楚得天下;自立,则三分天下。但韩信面对楚国说客,“至死不叛汉”,终成大汉王朝第一臣。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也是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韩信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协助刘邦出陈仓、定三秦,京索之战败楚军,随后分兵北伐,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2、卫青: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名将,霍去病之舅,两人并称“帝国双璧”。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位极人臣却从不养士。首次出征奇袭龙城,便打破匈奴自汉初以来不败的神话,成为整个汉匈战争的转折点。收复河朔之战,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完全控制河套地区,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而汉军在此战中“全甲兵而还”。此后,卫青先后率军奇袭高阙、二出定襄,七战七胜,打得匈奴胆战心惊。漠北之战是卫青以弱胜强、正奇兼善的代表之作,被列入“中国历史十大战役”。此战歼敌一万九千余人,彻底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之再无能力南下窥视汉朝。自此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3、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壁,并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和“封狼居胥”的佳话。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都是彪炳千秋的传奇。17岁,霍去病随卫青出征定襄,领800骑兵在茫茫大漠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软肋,斩敌2028人,杀死匈奴若侯产和季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19岁,春、夏两次率兵出击河西地区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同年秋,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汉朝得以控制河西地区,打通西域道路。21岁,与卫青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并乘胜追杀,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2、卫青: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名将,霍去病之舅,两人并称“帝国双璧”。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位极人臣却从不养士。首次出征奇袭龙城,便打破匈奴自汉初以来不败的神话,成为整个汉匈战争的转折点。收复河朔之战,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完全控制河套地区,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而汉军在此战中“全甲兵而还”。此后,卫青先后率军奇袭高阙、二出定襄,七战七胜,打得匈奴胆战心惊。漠北之战是卫青以弱胜强、正奇兼善的代表之作,被列入“中国历史十大战役”。此战歼敌一万九千余人,彻底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之再无能力南下窥视汉朝。自此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3、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壁,并留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和“封狼居胥”的佳话。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都是彪炳千秋的传奇。17岁,霍去病随卫青出征定襄,领800骑兵在茫茫大漠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软肋,斩敌2028人,杀死匈奴若侯产和季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19岁,春、夏两次率兵出击河西地区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同年秋,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汉朝得以控制河西地区,打通西域道路。21岁,与卫青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并乘胜追杀,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