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个个吧 关注:27贴子:1,569
  • 11回复贴,共1

高适 作品研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适 作品研究


1.高适作品著录情况

  《新唐书·艺文志》:《高适集》二十卷。
  《志斋书录题解》:《高常侍集》十卷。
  《郡斋读书志》:《高适集》十卷,集外文一卷,别诗一卷。
  《宋史·艺文志》:《高适诗集》十二卷。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明版集部》:"《高常侍集》……书十卷,凡赋二首,诗二百四十六首,表九首,赞二首,记一首,序一首,祭文一首。卷数与《唐志》合,无序跋。"





1楼2008-04-24 14:04回复
    2. 今存高适作品

      诗见《全唐诗》卷二一一至二一四,以及陈尚君《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年)
      文见《全唐文》卷三五七
      今人刘开扬有《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81年)
      孙钦善有《高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2楼2008-04-24 14:05
    回复
      3. 高适作品整理和版本研究

        二十世纪高适作品的整理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八十年代初,相继出版了刘开扬的《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和孙钦善的《高适集校注》。其中刘著据明活字版排印,而以《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文苑英华》、《全唐诗》尤其是以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及其《补全唐诗》等,补其逸佚,增其题注,校其误字,录其异文;且为集中可以编年者作了编年,诗文后有题解,附前人之重要诗文评论资料,书前有高适年谱,颇称资料完备,使用便当。孙著根据《高适诗集》版本源流系统及正误、完足诸情况,确定了校注的底本及具有代表性的校本,尤其用了敦煌写本残卷"伯"3862《高适诗集》、敦煌写本残卷"伯"2552《诗选》以及罗振玉辑印《鸣沙室佚书》敦煌写本残卷《诗选》(署为《唐人选唐诗》)等新出土材料进行校勘。书后还对高适诗赋作了较为细致、缜密的辨伪工作。另外编年、注释工作也颇见功力。
        二十世纪专门研究《高适诗集》版本的成果则有赵万里的《高常侍诗唐写本》、万曼的《唐集叙录·高常侍集》、孙钦善的《〈高适集〉版本考》、孙钦善的《〈高适集〉校敦煌残卷记》、张锡厚的《敦煌本高适集研究》等。
           (摘自"国学网"《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3楼2008-04-24 14:05
      回复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
          王、李、高、岑别有天机,自成一家,如如来下又有文殊、普贤、维摩也。又如太史公外别有庄、屈、贾生、长卿也


        5楼2008-04-24 14:06
        回复
          5.文学史论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唐宋以来,高适和岑参是经常被人们并称的两位诗人。例如杜甫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辛文房说:"参……诗调尤高,……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唐才子传》)胡应麟说:"高岑悲壮为宗,王孟闲淡自得。"(《诗薮》)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诗风相近,都以"风骨"著称,他们都曾厕身戎幕,擅长以古诗尤其是七古的形式来写边塞题材,而且诗中充溢着感激不平之气。不过,这两位诗人同中又有异,在诗坛上各自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高适(704-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6楼2008-04-24 14:07
          回复
            高适一生的经历比较丰富。他早年生活困顿,二十岁时西游长安,开元十九至二十年间曾北上蓟门。以后约有十年滞留宋州,过了多年"混迹渔樵"的落拓浪游生活。四十六岁时应试举有道科中第,然仅得汴州封丘尉之职。三年后弃官,赴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安史之乱发生后,高适自骆谷西驰见玄宗,陈潼关败亡之势,又从玄宗至蜀郡,拜谏议大夫。至德元年(756),受肃宗命征讨永王璘,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此后数任地方大员。


            7楼2008-04-24 14:07
            回复
              代宗即位后,先后入朝为吏部侍郎、刑部侍郎,进封渤海县侯。《旧唐书》说他"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他最坎廪不遇的是在第一次出塞前后的时期,那时他漫游蓟北一带,想投笔从军,但未能如愿,不得不在梁宋一带栖游,但这却是他创作力最旺盛的高潮时期。晚年做了大官后,虽也间有佳作,较之以前却不免有所逊色了。有《高常侍集》。


              8楼2008-04-24 14:07
              回复
                高适的性格狂放不羁,年轻时结交游侠,过着"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别韦参军》)的放浪生活;浪游梁宋时,也是"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行止不定。杜甫称他"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殷璠称他"性拓落,不拘小节"(《河岳英灵集》)。他又是具有纵横壮志和实际政治才干的人物,生平第一次任官(封丘县尉)即因与宏阔志向不合弃印而去。安史乱中他主动诣阙献计,又先后得到玄宗和肃宗的赏识,受命于危难之际。可见他志大才雄,并非好作空言之辈。


                9楼2008-04-24 14:07
                回复
                  诗人的性格和经历反映在创作上,使他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他对自己的抱负和才具充满自信:"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对历史上的英雄勋绩也不胜向往;"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塞下曲》)因其如此,现实中的不遇使诗人格外愤激不平。在《效古赠崔二》诗中,他讥刺那些"邈然在云霄"的贵宦唯知游宴享乐,而有才之士只能沉沦草泽,揭示了布衣与权贵的对立。他渴望得到明主的见赏和重用,常借古代人事抒发自己的情怀。如《宋中十首》其一云:


                  10楼2008-04-24 14:08
                  回复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诗中借西汉梁孝王延揽人才的史迹,寄托了知音难觅的悲哀,情调和陈子昂的《蓟丘怀古》诸作颇相仿佛。但是,坦荡不羁的性格使诗人即使在失意时也不失英雄气度,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蹇步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诗人壮怀激烈的性格,正是形成他雄健诗风的重要因素。


                    11楼2008-04-24 14:08
                    回复
                      后面的发不出来了


                      12楼2008-04-24 14:09
                      回复
                        人物专写——高适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时光真是过滤器吗?默诵你高适的《别董大》时,记忆的天空为什么只剩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回响? 

                          原来是我在本能地拒绝,拒绝生命的忧伤。可是生命的忧伤又怎能拒绝?

                          难道光能拒绝影子?黄昏能拒绝夕阳?大海能拒绝暴风雨的不定期的来临? 

                          诗人你高适没有拒绝,在一个北国的冬日,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你尽情地将一腔失意与孤独向友人董大倾诉。

                          诗人高适你二十岁将豪情与梦想装入行囊,长安却让你失望了三十年。世人都说董大就是唐玄宗时闻名遐迩的音乐圣手董庭兰,他的那一张琴有着不同寻常的魔力,可是他也竟然成了失路之人。于是你们都成了孤独的人,惺惺相惜的人。 

                          大唐都城长安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所有渴望光荣与梦想的年轻的读书人都会被他吸引,诗人你也不能例外。长安又是一个巨大的超级交易批发市场,在那里读书人将青春与才华无怨无悔地与帝王进行交换。长安城的吏部大堂,三十年批发出了多少顶乌纱帽啊;长安城的雁塔石壁上,三十年又留下了多少进士的题名。诗人你或许没有去细数,你只知道,你除了落榜还是落榜,除了失意还是失意! 

                          《旧唐书》记载你流落长安时,甚至潦倒穷困到了向人求乞的地步。都说“红颜多薄命”,其实才子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过,三十年你也并非一无所获,生活还是馈赠给了你很多东西,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友谊。 

                          董大就是你落魄京城时结交的朋友,这一天你们临岐分别,囊中羞涩到连沽一壶浊酒的铜板都没有,于是你仰天长叹:“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北国冬日的天空,回答你们的只有黄昏的一片惨淡与昏暗。无情的飞雪满世界地飘,冷透了心;恣意的北风呼啸着刮,彻骨的寒。一只失群的大雁从长空掠过,发出一声凄厉的鸣叫,转瞬间就消失在了茫茫的天际。 

                          大雁啊,大雁,风雪中,你的归途在何方?目送着大雁的离去,你们向着长天叩问。其实你们这又何尝不是在叩问自己的明天。明天是否还是风雪迷茫,找不到归路?

                          不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无钱温一壶酒熨暖朋友的愁肠,那就用一腔豪情代酒,为远行的朋友送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与其说是你在勉励朋友,其实你也是在自勉。

                          子夜,诗人你等待,总有一天会迎来自己的壮丽日出。 

                          迷途,诗人你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阳关大道。 

                          冬日,诗人你执着,总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的明媚春天。 

                          生活没有欺骗你。你五十岁之后,你每作出一首新诗,都赢来了如潮的好评,不绝的赞美。宋州刺史张九皋举荐你入朝应试,你中了有道科,你成了封丘且尉。但一个县尉怎能让你一展才华,于是你挂印而去了。数年后,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举你为他的掌书记官,从此仕途上你便春风得意,直至官至朝中重臣正三品的御史大夫。

                          志在四方是好男儿的英雄气概,永远自信更是伟丈夫的生命本色,诗人你高适用一生作了最好的诠释


                        13楼2008-06-04 16: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