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做好早饭午饭,伺候妈妈吃饭、吃药,然后去上学.晚上放学买菜,做饭,收拾屋子,给妈妈擦洗,复习功课———从妈妈卧床到去世,这是瑶瑶从九岁开始连续做了十四年的事。
杜瑶瑶,山东青岛市人. 9岁时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 12岁时母亲因风湿性心脏病瘫痪在床,杜瑶瑶一边上学一边照顾重病的妈妈,支撑家庭的同时考上青岛大学. 2004年 1月,杜瑶瑶母亲病逝.
杜瑶瑶曾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青岛市十佳文明市民",她的经历曾被改编成电影<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1994年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纪录片<杜瑶瑶>, 2004年 3月,央视"事件的重量"栏目再次纪录了她的故事.
对杜瑶瑶来说,真正的人生也许始于 1990年 9月 23日.那天瑶瑶去医院看望妈妈回来后,正准备和爸爸去看电影,却发现爸爸已经没有知觉,躺在了床上.本来完整的家庭已经崩塌,爸爸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她必须以她九岁的肩膀撑起母亲和自己的生活.
母亲因父亲的离去而几近崩溃,几天后病倒再次入院,瑶瑶面对的是最直接的生存,对于一个9岁女孩,几乎容不得她体验太多的痛苦.自己梳头,自己洗衣,自己采购,自己尝试做饭,瑶瑶把几乎所有的第一次都集中学习了一遍.母亲的工资和父亲的抚恤金加起来只有 140元,瑶瑶戒掉了零食冷饮,放学的时候买便宜的蔬菜,剩下来一点点钱给妈妈买营养品和水果.
妈妈在家静养的时候,瑶瑶一般都是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先为妈妈倒大小便,做好早饭午饭,伺候妈妈吃饭、吃药,把午饭放在离妈妈最近的电饭锅里热着,然后才去上学.晚上放学买好蔬菜,做饭,收拾屋子,给妈妈擦洗,复习功课———从妈妈卧床到去世,这是一个女孩子从九岁开始连续做了十四年的事情.
在学校瑶瑶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独自持家的事情是两年之后才被老师知道的.她的事迹传开以后,学校给她减免了学费,社会各界也纷纷捐钱捐物,2000年,杜瑶瑶顺利考入青岛大学法律系本科.她说后来母亲的补贴涨到500元,足够母女俩的生活,加上好心人的帮助、医保和自己的奖学金、稿费,基本可以解决母亲的医药费用.
自照顾一个重病人,艰难可想而知.瑶瑶家在四楼,每次去医院做常规检查,都要先把轮椅搬到楼下,再把妈妈背下去,推着去医院.要是在家病情突发,除了马上输氧急救,还要联系医院,做整晚陪护,然后准备早饭,再去学校.
在她切菜伤到手指的时候,在她顶着压力刻苦学习的时候,甚至在妈妈都要自己结束生命的时候,她始终没有放弃.
上大学后,医保和社会捐助使瑶瑶看到了希望.她打听到北京和厦门有合适的医院和大夫,自己背着妈妈三次外出求医.
第一次去北京,瑶瑶和妈妈惟一的行李是一大包药和氧气袋.她背着妈妈,进车站时摔倒了,有个好心的叔叔帮她把妈妈送上火车.在北京的医院里,主治大夫被她感动,不仅安排方便的床位,还优先安排给她妈妈诊治.
去厦门的那次,她背妈妈走在医院的楼梯上,两个人跌落下来,她和妈妈摔得浑身是伤.
她说苦不算什么,可惜妈妈的病没办法治.
2004年 1月 16日,妈妈在杜瑶瑶的怀里闭上眼睛,仪器上显示了最后一次心跳.
杜瑶瑶,山东青岛市人. 9岁时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 12岁时母亲因风湿性心脏病瘫痪在床,杜瑶瑶一边上学一边照顾重病的妈妈,支撑家庭的同时考上青岛大学. 2004年 1月,杜瑶瑶母亲病逝.
杜瑶瑶曾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青岛市十佳文明市民",她的经历曾被改编成电影<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1994年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纪录片<杜瑶瑶>, 2004年 3月,央视"事件的重量"栏目再次纪录了她的故事.
对杜瑶瑶来说,真正的人生也许始于 1990年 9月 23日.那天瑶瑶去医院看望妈妈回来后,正准备和爸爸去看电影,却发现爸爸已经没有知觉,躺在了床上.本来完整的家庭已经崩塌,爸爸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她必须以她九岁的肩膀撑起母亲和自己的生活.
母亲因父亲的离去而几近崩溃,几天后病倒再次入院,瑶瑶面对的是最直接的生存,对于一个9岁女孩,几乎容不得她体验太多的痛苦.自己梳头,自己洗衣,自己采购,自己尝试做饭,瑶瑶把几乎所有的第一次都集中学习了一遍.母亲的工资和父亲的抚恤金加起来只有 140元,瑶瑶戒掉了零食冷饮,放学的时候买便宜的蔬菜,剩下来一点点钱给妈妈买营养品和水果.
妈妈在家静养的时候,瑶瑶一般都是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先为妈妈倒大小便,做好早饭午饭,伺候妈妈吃饭、吃药,把午饭放在离妈妈最近的电饭锅里热着,然后才去上学.晚上放学买好蔬菜,做饭,收拾屋子,给妈妈擦洗,复习功课———从妈妈卧床到去世,这是一个女孩子从九岁开始连续做了十四年的事情.
在学校瑶瑶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独自持家的事情是两年之后才被老师知道的.她的事迹传开以后,学校给她减免了学费,社会各界也纷纷捐钱捐物,2000年,杜瑶瑶顺利考入青岛大学法律系本科.她说后来母亲的补贴涨到500元,足够母女俩的生活,加上好心人的帮助、医保和自己的奖学金、稿费,基本可以解决母亲的医药费用.
自照顾一个重病人,艰难可想而知.瑶瑶家在四楼,每次去医院做常规检查,都要先把轮椅搬到楼下,再把妈妈背下去,推着去医院.要是在家病情突发,除了马上输氧急救,还要联系医院,做整晚陪护,然后准备早饭,再去学校.
在她切菜伤到手指的时候,在她顶着压力刻苦学习的时候,甚至在妈妈都要自己结束生命的时候,她始终没有放弃.
上大学后,医保和社会捐助使瑶瑶看到了希望.她打听到北京和厦门有合适的医院和大夫,自己背着妈妈三次外出求医.
第一次去北京,瑶瑶和妈妈惟一的行李是一大包药和氧气袋.她背着妈妈,进车站时摔倒了,有个好心的叔叔帮她把妈妈送上火车.在北京的医院里,主治大夫被她感动,不仅安排方便的床位,还优先安排给她妈妈诊治.
去厦门的那次,她背妈妈走在医院的楼梯上,两个人跌落下来,她和妈妈摔得浑身是伤.
她说苦不算什么,可惜妈妈的病没办法治.
2004年 1月 16日,妈妈在杜瑶瑶的怀里闭上眼睛,仪器上显示了最后一次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