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吧 关注:40,392贴子:421,378
  • 24回复贴,共1

想请教一个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语文课被老师点名过几天之后给全班讲苏轼……也没说怎么讲
就是求问讲解思路,应该从哪方面入手然后最后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这首诗是不是他的


IP属地:河南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楼2015-03-11 21:26回复
    是他的诗,叫观潮,用这首诗讲也不错、
    1.先讲他少年英姿飒爽春风得意科举第二<第一>,
    2.然后一定要讲他的乌台诗案<因为乌台诗案是一个转折点,他因李定等人陷害<李定他们刻意挑取东坡随手几首诗,然后那帮佞人咬文嚼字,说诗里有对新政职责讽刺意味>然后被贬!>
    3.最后他一贬再贬,一生因此而不得势,想想他意气风发却壮志难酬是多么令人惋惜与愤怒啊!!,在此期间有很多老成与升华人生的诗句像“莫听穿林打叶声”像“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等等,还有你说的那首观潮,也不错.<如下>
    PS:“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写出苏子极度想一览庐山与浙江潮水的风采,暗喻他对功名的向往与追求,等终于他功成名就那一天发现就算成功也不过如此,宦海沉浮,小人罗织构陷已经让他心力交瘁,所以引出此诗最后一句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看见了庐山与浙潮水,就看见了,原来也就不过如此。


    2楼2015-03-11 22:06
    收起回复
      最好做一个PPT


      3楼2015-03-11 22:10
      回复
        你要是真心想了解苏轼的话,那这几天你得连夜补苏东坡那个电视剧了,这是最好的途径


        4楼2015-03-11 22:15
        收起回复
          回复 等待枫落 :但是王安石只是任用新近,提携小人,对他而言,支持新政的人就是好人就得得到重用<当时新政虽好,但是内容复杂,百弊丛生,比如说地方官员到各个省市执行行政,为争夺政绩,所以强行摊派贷款,强行借给不需要借钱的富户而因怕穷户没能力还钱不借给急需要用钱的穷户,使得民怨沸腾>


          5楼2015-03-12 17:30
          回复
            而还不起钱的人就要接连着保人一起陷身囹圄<详看保甲法,就连妇孺老小也抓>,使得监狱满是犯人,受鞭笞之苦,有的带手铐脚镣为官府服役来还那个破贷款,这天下因此百姓因此苦难不已。此图为郑侠所画流民图,很好的表现了综上所述


            6楼2015-03-12 17:44
            回复
              而针对其上所产生的弊端,王安石却知道这是错误的但不承认,因为他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别人越说他错,他就越认为自己是对的,容不得那些直言敢谏之人,都把好人给贬了流放了,忠义老臣都告老还乡了,所以现在的朝廷都是奸佞掌权,再加上后来小人们的内部斗争与王安石的两次罢相,变法以失败告终


              7楼2015-03-12 17:48
              回复
                补充一句:因为王安石是宰相,权利很大


                8楼2015-03-12 17:49
                回复
                  小结:
                  所以变法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1.任用小人
                  2.地方官执行新政有偏差
                  3.王安石刚愎自用
                  变法本身是好是十分之有用的,况且变法在当时确实有效,财政有收入,但因为这三点使得变法失败,我们不仅为此惋惜


                  9楼2015-03-12 17:52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3558287132
                    详情请看此帖子,还有疑问,苏吧的门生们欢迎你提问


                    10楼2015-03-12 17:54
                    收起回复
                      个人喜欢从人生经历来讲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03-30 2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