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德教育吧 关注:14贴子:401
  • 0回复贴,共1

磨刀不误砍柴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一位伐木工人,工作十分卖力。第一天,他看了18棵树,老板表扬了他。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只砍了15棵,老板还是表扬了他。第三天,他加倍努力,结果却仅仅砍了12棵。这位伐木工人觉得很惭愧,跑道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力气好像越来越小了。
老板问他:“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磨斧子的?”“磨斧子?”工人很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砍树,而不磨刀或者顾不得磨刀,就是你即使有一身的蛮劲,效率也会越来越低。其实,教育也是这样。我们每天都在“砍树”——备课、上课、辅导、谈心、改作业,还得应付上级各种检查。我们很敬业,很付出,可常常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多长时间没有磨斧子了?”我们认为:一位教师的成长,除了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外,还得注意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其中读书、反思、研究和写作,就是最好的工作方式。一方面,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在书海里摸爬滚打一番的功夫,成不了优秀教师。我们的古人曾指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一个人没有广泛阅读,行万里路,不过是一名脚夫;读万卷书,才能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方面,没有对自己工作有过究根问底的研究过程是不合格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时停止的、贫乏的,在他身上就会明显地在教育教学反映出来。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1楼2015-03-12 08: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