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创作的《中华颂》走进了重新装饰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这是我第一次创作并书写巨幅作品,高3.72米,长达18米。用14张丈二匹的纸来书写,并由安徽芜湖铁艺大师储金霞女士携十几位弟子将其锻造成为铁艺书法,镶嵌于中央金色大厅内。每字径尺,大放异彩。
“壮哉中华,雄踞东方……”这是《中华颂》的开篇。其实写好这篇文章,离不开对古人表达方式方法的理解。从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王粲的《登楼赋》,南朝江淹的《恨赋》、《别赋》,南北朝庾信的《小园赋》,北宋欧阳修《秋声赋》、一直到北宋苏轼的《赤壁赋》等等,我认真学习研究,从二千余年诗词歌赋的积淀中,才创作出了这篇符合新时代的对祖国的颂歌。但是,我并没有按照古代严格的辞赋格式去写,而是随着时代做了些变化。我字斟句酌的酝酿了一个月,从六百多字,逐渐删减到298个字,这其中每个字都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的份量。
考虑到书法的审美在于在平面上给人立体感。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会把我的要求与标准告诉铁艺师,告诉他们书法点画之间是什么关系,穿插的时候该怎么处理。他们按照我的要求体会到了书法的艺术规律和本质,后来都做得很好。
“壮哉中华,雄踞东方……”这是《中华颂》的开篇。其实写好这篇文章,离不开对古人表达方式方法的理解。从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王粲的《登楼赋》,南朝江淹的《恨赋》、《别赋》,南北朝庾信的《小园赋》,北宋欧阳修《秋声赋》、一直到北宋苏轼的《赤壁赋》等等,我认真学习研究,从二千余年诗词歌赋的积淀中,才创作出了这篇符合新时代的对祖国的颂歌。但是,我并没有按照古代严格的辞赋格式去写,而是随着时代做了些变化。我字斟句酌的酝酿了一个月,从六百多字,逐渐删减到298个字,这其中每个字都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的份量。
考虑到书法的审美在于在平面上给人立体感。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会把我的要求与标准告诉铁艺师,告诉他们书法点画之间是什么关系,穿插的时候该怎么处理。他们按照我的要求体会到了书法的艺术规律和本质,后来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