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液配方吧 关注:48贴子:174
  • 0回复贴,共1

我国切削液发展历史与近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切削液的发展基本是伴随金属加工工具(即机床)和加工工艺的发展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类精细化工产品,其主要作用是在机加工过程中对加工工件和刀具进行冷却,另外还要对加工件和机床进行防锈、将金属碎屑及其他杂质冲洗干净。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基本是手动摇臂式机床,加工效率低,难度小,精度差,其产品的质量主要靠工人师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因此在那时机加工对切削液的要求是很低的,一般是工厂有专人用一些亚硝酸盐、醇胺等化学原料自行配制一些低档次切削液。此类切削液主要起到冷却和防锈的目的,而对于在需要高润滑条件下加工的产品,人们一般使用皂化油来解决,在当时是基本满足生产要求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在机加工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大量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数控机床的引进。数控机床的使用一方面不仅加快了生产速度,也使得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得到保障,然而数控机床的快速加工状态对于一般传统的原始切削液来说根本满足不了加工要求,例如高速运转的机床,其刀具的切削的速度极大提升,从而要求切削液冷却效率和润滑效率的提升;机床喷头压力的增大,要求切削液具有较好的抗泡沫性和较强的过滤效果;机床储液槽槽体的内置使得切削液在避光隔氧的条件下要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另外,切削液还具备一定的环保和生物安全性,对人体不产生刺激和过敏反应。在这一时期,我国切削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外高端产品也逐渐进入我国市场。  这一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总体很低,机加工产品初期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在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机加工产品逐渐向国际市场进入,但此时我们的产品依然是以粗矿加工为主,在加工过程中以数量取胜,而产品附加值较低,从而使得厂家对切削液的质量要求也基本保持在一个中低端水平,主要是考虑到价格的问题。  随着我国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的延续,我国在金属机加工领域的产能出现明显过剩现象,使得国内很多厂家被迫向国际高端产品领域进军,整个产业面临要么升级要么淘汰的状态,因此国内一些实力强且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厂家率先进行产业升级,淘汰老旧设备,引入国际最前沿的机床设备,如日本马扎克机床。此类机床的主要特点是加工精度高,加工速度快,机床喷头压力非常大,有的在二三十公斤的压力,使得切削液要具备比以往更加强劲的润滑能力、极压抗磨能力、抗泡沫能力,此外,切削液工作液的废液要便于回收处理。  目前,国内切削液产业基本上同金属加工产业一样,处于参差不齐的杂乱状态,全国各地拥有数不尽的小作坊式厂家,此类厂家虽不成规模,产品质量也难以保证,但一般都是就近销售,拥有价格优势,对于要求不高的厂家有吸引力,但此类厂家一般不具备水处理能力,偷排的可能性很大,对环境尤其是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存在很大威胁。在高端领域,近几年国内有几家切削液生产商进步速度很快,如天津泰伦特化学、辽宁华阳安塞、湖北波尔等化学有限公司在国内已处于领先水平,其中天津泰伦特化学有限公司在最近的几次产品知名度调研中已经和嘉实多、福斯、奎克、马斯特等国外知名品牌齐名。


1楼2015-03-25 21: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