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道场吧 关注:20贴子:1,166
  • 5回复贴,共1

菩萨开示:持经咒的要领即摄自己的心,离一切名相,句句销归自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阳光师姐根据去尘除垢空间的相关转载编辑整理感恩莲友"北茶客"将阳光师姐百度空间的以下系列连载从百度转型中抢救出来!作者:觉明妙行菩萨白话翻译:佚名
阳光师姐编注:请初次阅读本系列连载的同修先看本连载后附的觉明妙行菩萨和《西方确指》的简介。此外,为便于读者修学,本连载将打乱原有的序号,根据菩萨开示的内容,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开示组合到一起发布,但是会标明原有序号。阿弥陀佛!


IP属地:陕西1楼2015-03-26 15:41回复
    白话翻译:菩萨开示(12)的白话翻译:
    有人问持经咒的方法。菩萨说:
    “所谓的持经咒,其实是在持自己的心。关键是要直接明了自己的心地。如果只追求持得熟,诵得多。又或者以为,念某经某咒某佛,就有大功德。而不能句句销归自性,又不能明了如来妙谛,就认为可以获得果证。
    你没看见十字路口那些没有眼睛,没有脚的残疾人,以及那些或男或女的乞丐,终日不住口的从早念到晚。他们所念的数目,一年何只数十万遍。但终究还是残疾人和乞丐,并没有证得一丝一毫的果位。
    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无解无行的缘故。所以,可见持什么经,就要依什么经来修行。又要发大愿,或者求生佛国,或者求明心地,或者发大智慧,或者利济众生。这些,都是靠如来广大弘通的力量,以成就修行人的心愿。这样,才是真正的持经持咒念佛。”


    IP属地:陕西2楼2015-03-26 15:41
    回复
      菩萨开示(14)的白话翻译:
      菩萨开示常摄说:“你常持大悲神咒,是怎样持的呢?”
      回答道:“所持的咒,历历分明。能持的心,了不可得。”
      菩萨说:“能这样持,就是真持。有偈子嘱咐给你:
      汝持大悲咒,应识大悲心,离名亦离相,以此度群生。” 


      IP属地:陕西5楼2015-03-26 15:43
      回复
        菩萨开示(16)的白话翻译:
        菩萨开示定茂说:“你持准提咒,平时须要细密的用心。看待一切境界,或喧闹或寂静,或物或非物,或喜欢或讨厌,无非都是这个咒的体现,都是我的妙心时刻在流露。能这样奉持,必定会获得果证。我也会以神力,帮助你成就。应当诵我的偈子:
        两行秘密 即汝本心
        莫谓法少 是法甚深 ”


        IP属地:陕西6楼2015-03-26 15:43
        回复
          菩萨开示(31A)的白话翻译:
          定茂问:“持咒怎样能明心地,怎样能得究竟呢?”
          菩萨说:“心不离咒,咒不离心,这就是"持"的意义。你应当在一切时刻,观这个咒体与我的心体,是一还是二。如果是一,那么为什么心能持诵咒,咒能显现心呢?如果说是二,那么为什么忘了念咒就没有了,想起来咒就又有了呢?这样就能知道,这个咒与心,是离开一切名相,毕竟空寂的。这就是究竟。如果只是持咒而不究竟,就没有妙解,平等的大慧怎么能显发出来呢?平等的大慧不显现,怎么能照醒生死的昏迷,达到三界的实际呢?”


          IP属地:陕西7楼2015-03-26 15:44
          回复
            萨开示(45B)的白话翻译:(下文为菩萨开示(45)中的节选)
            .......其余的时间安坐修禅,深入不思可议的智慧。为什么叫不思议的智慧呢?因为了知心外无法,法法无名,直下纤尘不立,一念圆融,不可以思思,不可以议议。所以叫不可思议的智慧。依止这个妙慧,则心摄于微,摄无摄相。所谓摄无所摄,而不碍于摄,这就叫做善摄心。因为心摄的缘故,所以无事不办。总而言之,无时无在,而不心心流入。这是持咒摄心的根本。这样,宿世以来的业障,自然冰雪消融,定心朗现,三昧开发,契本妙心。........


            IP属地:陕西8楼2015-03-26 15: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