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9日
漏签
0
天
栖梧文学社吧
关注:
25
贴子:
398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9
回复贴,共
1
页
<返回栖梧文学社吧
>0< 加载中...
【新闻】北师大开设作家课堂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若羽御风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觉得这有利于本吧吧友交流,于是转载了过来。
送TA礼物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楼
2015-03-27 13:51
回复
若羽御风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北师大宣布要“培养作家”,人民日报问“作家能否大学造”?
《人民日报》 周飞亚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楼
2015-03-27 13:52
回复(1)
收起回复
2025-05-19 03:32:21
广告
若羽御风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出任第一批作家导师的格非、严歌苓、李洱和欧阳江河,此外还有李敬泽与邱华栋,6位导师每位带1至2名学生。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增一个硕士专业方向——“文学创作”,并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出任学生导师。此前,北大、复旦等名校也曾开设写作专业,但高调喊出“培养作家”的,北师大还是独一家。
“文学创作”专业培养模式有何特殊?作家,真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制造吗?北师大的尝试,让这一争议多年的话题,再次摆在人们面前。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楼
2015-03-27 13:54
回复
收起回复
若羽御风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校内导师+作家导师,学术课程+写作训练
今年9月,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迎来了第一届的10名学生。
他们中,有本科学文学的,也有一些来自计算机、法律、医学等专业;有的是直接保研,有的已经工作,却都一直坚持写作;他们聚到这里的共同目的,是圆一个作家梦。
文学创作,是北师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继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后开设的第三个专业方向。它按照当代文学学术型硕士的标准招考和培养,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创作相关的课程。
这个全新的专业实行“双导师制”——一位校内导师加一位作家导师。第一批作家导师共有6位,包括李敬泽、格非、严歌苓、李洱、欧阳江河与邱华栋,每位带1—2名学生。“学校事先了解了我们的创作兴趣,比如我更偏向于编剧,有人喜欢写诗,还有人喜欢科幻文学……然后根据兴趣把我们分配给合适的作家导师。”“文学创作”专业的班长郭茜对这种指导方式挺满意。
据了解,他们的课业负担并不轻松。“学术型方向的研究生要上的课,我们都要上,此外还比他们多了两门课、6个学分。”郭茜介绍,多出的两门课,一门是文学创作理论,由知名作家轮流“现身说法”;另一门是文学写作实践,由校内老师主讲。
“前半学期的写作实践课主要练习写小说。学生任选主题,每周写800字,在课堂上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一起讨论,课后各自续写,下次课再讨论……”文学院教授张柠表示,如今每个学生都已经写了四五千字,他打算,在自己的最后一次课上,把《青年文学》杂志的主编请过来点评指导,并择优发表。
第一学期的6门课中,只有两门与写作有关,而这个比例将会持续整个研究生阶段。“有2/3的课程都与当代文学专业一样。”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介绍。
看似“本末倒置”的课程设置,引起一些学生的不理解。但在校方看来,这些学术性课程是必要的。一方面,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成长为作家,和学术型硕士上一样的课程,有助于他们将来就业;另一方面,这些课程能够加深学生的学养和底蕴,对于创作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
“我们要培养的是作家,不是写手。而作家一定要有人文情怀和社会担当,不能是纯技术化的写作。”张清华认为,在从写手升级为作家的必要条件中,学术素养是很重要的一项。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4楼
2015-03-27 13:55
回复
收起回复
若羽御风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作家需要被发现,我们要做好这样一个平台”
作家是怎样炼成的?没有人能拿出一个固定的“配方”。不过,有几样“材料”几乎所有“配方”里都有:天赋、勤奋的练习、丰富的人生阅历……
乍一看,这几样东西,象牙塔里都不能提供。大学能提供的是知识,是写作技巧。但技巧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模式化的东西——而作家是无法靠知识累积养成的,也是不能靠工业化模式生产的,这已经成为共识。
那么,大学能为作家的成长提供什么?
“我觉得特别好的是,这个专业提供了一种创作的氛围,提供了发表作品的机会。”郭茜说,以前喜欢写作的学生可能只能独自默默创作,缺少交流讨论,也缺少展现的平台。
在张柠看来,知识其实也不可或缺。“从古代至民国,凡大作家,几乎都是有着深厚知识底蕴的学者,完全靠天赋而成为伟大作家的,毕竟是极少数。”而在现代社会,大学教育正是获取知识和学养最便捷的方式。
张清华表示,即使不以培养作家为目标,创作专业的开设也是必要的,“大学的文学专业,只讲知识不培养写作能力,这本身就不合理!我认为有条件的大学都应该补上这一块的缺失。”
作家能靠大学培养出来吗?不同的人,恐怕仍然有着不同的判断。
“美国的创意写作专业开了几十年,对这个问题都没有争出结果。”张清华对此并不在意,“作家虽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也是可以被发现的。作家的成长建立在自我发现、他人发现以及不断自我认同的基础之上。”张清华说,“我们要做好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我们当然不敢说一定能培养出作家,但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张柠说。
(原标题为《作家能否“大学造”?》)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6楼
2015-03-27 13:56
回复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RtKJEe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并不一定是造,我感觉这东西最大的意义在于给真正热爱文学创作的人一个平台,一个找到同类、朋友~老师的平台。在交流中的收获肯定比闭门造车多得多。有一位有经验的~职业的作家指点,也能让文学新人少走许多弯路。
为什么不看好这样的新专业呢?早就该有了。只是想提高素养方便就业的同学,就不要报这个专业了。
IP属地:湖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楼
2015-04-16 16:22
回复(2)
收起回复
贴吧用户_0RtKJEe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后面一段说的挺好。其实网络上也有这样的平台,只是很小众或者比较难被找到。
如果专业是这个真是幸福啊,就有大段大段的时间来写小说了,每周每个月都来个激情澎湃的小比赛,一边撕逼一边搞基,还能有专业的作家来指导,离偶像那么近。。啧啧,想想就幸福
然后各种增加学历的活动采风联谊
感觉我还活在梦里
IP属地:湖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楼
2015-04-16 16:28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XLG选手YOU被曝辱华假赛
2054302
2
莎头世乒赛混双首战告捷
1503656
3
百度黄山音乐节开唱即巅峰
1408806
4
TES 2:1战胜TT
1379534
5
曼城0-1送水晶宫队史首冠
1201050
6
TTG创造奇迹拿下ACL冠军
891020
7
WBG五连败谁的锅最大?
710336
8
青春猪头少年第二季pv公布
680169
9
D加密到底有没有用?
574800
10
因挤牙膏卡普空惨遭玩家炎上
544388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