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普及吧 关注:7,024贴子:40,164

谈一下湿邪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谈一下湿邪吧。
湿邪从受邪的类型来分,可以分为内湿和利湿。内湿是湿从内生,多由于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所致,即所谓脾虚不运而生内湿。利湿则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于潮湿环境等外界湿邪侵扰机体所致。
但是内湿与外湿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外湿发病,常累及与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又由于脾虚,脾阳亏损,不能生肺金,肺主皮毛,皮毛不固,又容易感受外湿。
在本帖中主要讨论的是内湿。内湿,湿浊内生,是由于脾气不能健运,体内的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化,水湿停滞,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病理产物。
内湿的形成主要由于脾不运湿,肾不能主水,也就是肾对于水的控制能力效果太差,导致输布排泄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的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变化。由于内生之湿,多由于脾气虚弱,所以叫做脾虚生内湿。
湿气的病症数以千万计。然而不外乎寒湿和湿热。
寒湿者,因寒而生湿,阳气不能蒸运,留滞而为湿;湿热者,因湿而生热,湿气郁结,郁而化热。
寒湿者,寒为本,湿为标,寒祛湿自消,故而主以温燥,佐以淡渗;湿热者,湿为本,热为标,湿去热自消,故而主以淡渗,佐以清热。
湿与燥。
阳气虚,则蒸运无力而成内湿;阴血虚,则荣养无资则成内燥。思虑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枢转不灵而成内湿;气结则血结,血结则营运不周而成内燥。
湿热内郁和湿热下注
湿热内郁时,尿黄而清;湿热下注时,则尿黄而浑。
寒湿者,寒从湿生,故宜苦温燥其中;湿热者,湿从热化,故宜甘淡利其下。而且燥性多热,利药多寒。小便利则热自去,中温则寒也随之而消。寒湿必本虚,不可更行渗利;湿热淤积,多成毒,不宜再进行温燥。
谈一下治疗湿邪的中药炮制问题。
健脾和胃的中药,有生用和炒用的区别。
湿邪致病轻的,宜生用,病情重的,炒用;清热利湿的,宜生用,健脾利湿的,炒用;热重于湿的,生用,湿重于热的,宜炒用;需泄邪气的,生用,需补正气的,炒用。
关于养血与利湿
人身的关节,如同门户之枢,用养血活血药,当归,赤芍之类,是取其活血通络,润泽滑利I之力,可使湿邪无从粘着,从而起到间接祛湿的作用。


IP属地:河南1楼2015-03-29 08:01回复
    寒湿,或湿不化热,大便不会粘腻,湿郁化热,热灼津液而为痰,则大便粘腻难解。


    IP属地:河南3楼2015-04-07 08:44
    收起回复
      有什么办法化解湿气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4-07 09:02
      回复
        楼主说的有道理,文章很长,再仔细看一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4-09 09:06
        回复
          受教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4-09 09:38
          回复
            余春山云:阳为湿郁,不能外达下行,每见恶寒,足冷,如果拘于伤寒恶寒之说,投以温散,其寒反甚,但用芦根,灯草,甘淡通阳利窍,煎滚热服,下咽即觉热丛外达,津津汗出而解。
            其症初起神烦而昏者,这是由于湿热郁蒸过极,内蒙清窍,如果投以轻清甘淡,泄热导湿,蒙蔽即开。


            IP属地:河南7楼2015-04-10 08:13
            收起回复
              :对于湿热这个问题,需要考虑,1,湿重还是热重。2,湿气久郁必化燥,热久必伤阴,所以要考虑阴血受伤的情况。3,去湿不在燥,而在于通小便。救阴不在肾,而在于生胃津。


              IP属地:河南8楼2015-05-02 08:50
              收起回复
                老师你好我左侧头部固定一处憋胀闷沉思维像被堵住一样头脑不清晰不灵活迟钝胀沉处有搏动感伴左侧嘴角动有八九年了头胀沉心情也不好,情绪也不稳定,今年29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5-03 21:27
                收起回复
                  所谓去湿热,就是要通风晾晒,我原来也是阴部湿热,现在每晚裸睡,不治而愈,就是这么简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5-04 09:00
                  回复
                    一般的说来,胃热重的,内湿将化为湿热,为阳湿;脾气虚寒的,内湿将化为寒湿,为阴湿。
                    湿中有火,则湿热熏蒸而停郁为热;湿中无火,则湿气不化而流聚为寒。
                    内湿之症,属于阴虚的,因湿而生热则阴更虚,阴虚则精血内耗,而湿热反而稽留而不动;属于阳虚者,因湿而化寒,则阳更虚,阳虚则真火内败,而寒湿更加积蓄难消。
                    所以,如果确定其病是阴虚内湿者,需用壮水补阴之品,则真水运行而邪湿无所容;如果确定是阳虚生内湿,则用益火壮阳之药,则阳气流通,阴湿不去攻击而自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元气虚弱,邪气留滞而为病。经云:壮者气行则已,怯者,著而为病。


                    IP属地:河南12楼2015-05-15 09:0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5-17 20:47
                      回复
                        湿为阴邪,午后为阴,阴邪盛于阴时,则发热;湿热之邪内蕴,定然汗多,重新发汗则津液枯竭,引动肝风,变生不测;湿邪粘腻,有质无形,故不可竣下,只宜缓下;湿那为阴邪,不宜投用滋腻之物,如熟地,何首乌等,使得邪气深固而不出。
                        湿为污浊,津液不足,舌绛光红,不养阴,不足以托邪外出。犹如河沟之中,存有污浊,水少无力以自净,大水一发,何浊可存。行气化湿,犹如搅动浊水,促其清浊分离,这是对于津液充足者而言,是至当的,对于津液不足者,定然不行。


                        IP属地:河南14楼2015-05-20 07:55
                        收起回复
                          受教啦,多谢!拷贝下来,好好琢磨一下我的情况属于哪种。谢谢!


                          15楼2015-05-20 15:48
                          收起回复
                            老师我看书上有痰湿一说能祥细说下吗?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5-20 20: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