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35章(不包括尾声和最后的“理性探掘”),每章的大概结构都是这样的:一段小故事,然后是主人公——陈阵、杨克、张继原,高建中,这最后一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及前面仨——有感而发,发感慨的范围有:农耕和游牧不同生产方式的优劣比较、不同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对民族性(我没有用错词,书里头屡屡用到的就是“民族性”这个词)成因的影响等等,无一例外地,这些思考最终都落实到书中所提到的华夏农耕民族和匈奴游牧民族的民族性的优劣比较,从而得出游牧民族优秀,农耕民族劣根性的结论。
反骨仔姜戎只知道歌颂游牧王朝
你知道汉武帝反击匈奴,打得匈奴跑到匈牙利吗
知道东汉打击匈奴吗
知道隋朝打击突厥吗
知道唐朝统一高句丽 突厥吗
这样挑拨民族关系的书
这种蓄意制造对立的书
居然卖得好?更何况现在已经拍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