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是携带病毒的“吸血虫”
用白布在草丛中捋了一遍后,发现上面沾了很多红色的蜱虫。很多野生蜱虫都携带了布尼亚病毒,这种病毒可以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月到10月份正是它们活动旺盛期。
蜱虫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虫在吸血时,会分泌神经毒,有时使宿主麻痹或死亡,并会传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疾病,造成死亡或形成后遗症。蜱虫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饱后,虫体可胀大100倍。蜱虫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被叮咬的人发病前会有1至2周的潜伏期,之后可能会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因血小板数值下降,全身出血而亡。因此医生提醒,到野外活动后,如果出现高热和斑疹等病情,要想想是否被蜱虫叮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