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吧 关注:74贴子:422
  • 2回复贴,共1

刘庆邦:卖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辑:资讯编辑 原创作者:刘庆邦 来源:文汇报
  上次我写过一篇《卖烟叶儿》,意思是说我不会叫卖,不善讲价钱,卖东西只能是吃亏。我拿烟叶儿说事儿,背后的话是想说,不仅卖烟叶儿,我什么东西都不会卖,包括卖书。有了那篇东西,这篇小文不写也可以。可不写又觉得不尽意,还是把卖书的事儿也写一写吧。
  我1972年开始写小说,写了四十多年,出了五十多本书。书有商品属性,也要拿到市场上去卖。回忆起来,我曾参与卖过两次书,一次是卖我的中短篇小说集《遍地白花》;还有一次是卖我的长篇小说《红煤》。
  这两次参与卖书,也不是我自己要卖,是出版方安排我到书店签售。出版社为你出了书,希望你能够配合书的宣传推广工作,以期取得好一点的效益,你不配合也不好。《遍地白花》是作为“作家档案丛书”之一种出版的,那套丛书的第一辑一共出了十位作家的作品集,我记得有林希、贾平凹、阎连科、周大新、阿成、毕飞宇等人的。应该说那套书的创意很不错,书做得也很讲究。书里收录了作者的处女作、代表作、有争议的作品,还收录了作家所出版的作品目录、作家创作经历的大事记和一些老照片,的确具有回顾和“档案”的性质。反正我对自己的那本书是满意的,愿意把书带回老家,分发给兄弟姐妹们看。书出版之后,出版社的领导把作家们召集到北京,在出版社的编辑部举行了一个首发式,还开了一个座谈会。之后,作家们便转移阵地,到王府井新华书店进行签售活动。
  该书店是北京一家老牌子的书店,书店营业面积大,书的品种齐全,去那里买书的人历来很多。我想,我们一帮人去那里签售,会不会给书店带去一番热闹呢?会不会对书店当日的营业额有所提升呢?我不止一次看过晚报的报道,说某作家到某书店签名售书,读者排队排得很长,以致作家签名签得手腕都疼了。我虽然不敢奢望出现那样的场景,但我们一下子去了那么多人,总该有一些集体效应吧!结果不但“排长队”和“手腕疼”的场景没有出现,让我始料不及的是,签售现场是那样的冷冷清清。我一本书没签不用说了,别的几位作家也就是签三五本就完了。书店里人来人往,我们坐在那里有些尴尬,脸上都有些挂不住。有的作家到门外抽烟去了,有的作家开始溜号。此处不可久留,见别人溜,我也开溜。我溜得有些灰溜溜的。
  事后我有不服气的地方,也有想不明白的地方。要说我的粉丝不多,在读者中没什么号召力,我承认。可我们其中的一些作家,粉丝是很多的,在读者中是很有号召力的,那天他们为什么也没得到读者的拥戴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去的人太多了,反而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一时失去了选择的方向呢?
  签售《红煤》的地点,是在郑州的一家大型图书商城。之所以专程从北京到郑州,出版方考虑的是,我的老家在河南,我写的多是家乡的故事,我在河南的读者或许会多一些。一路上,我心里有些打鼓。说实在话,对于我在河南的读者是不是多一些,我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再说,一个没什么大本事的人,写点儿东西是我的爱好,是我个人的事,我并不想让过多的家乡人知道我的写作生活。出版方当然希望我的名气越大越好,而我对所谓名气持的是保守的态度。
  图书商城的准备工作是充分的,他们在当地的媒体发了签售预告,在签售现场扯了条幅,摆了桌子,桌子旁边摞了一大摞《红煤》。他们精心把《红煤》摞成螺旋状,使一堆书呈现的是上升的趋势。我估计,这一堆书至少有二百本。这本书的装帧很不错,紫红色的底子烘托着两个黑色的大字。书名是贾平凹兄帮我题写的,印在书的封面上有凸起的效果。用手一抚摸,仿佛书上真的镶嵌有两块乌金一样。商城承办这样的活动,当然会有商业方面的考虑,会有经济效益方面的预期。然而,真的对不起,我让老乡们失望了。我记得很清楚,只有六位买书人让我给他们签了名,此后,再没有人买我的书。有人拿起书翻了翻,似乎还没看到“煤”和“挖煤人”之间的联系,就把书放下了。还有人把坐在桌后的我,和条幅上我的名字对照了一下,好像仍不知道我是谁,一直走了过去。我一个人坐在那里很不舒服,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想起少年时代那次到集上卖烟叶儿的事。烟叶儿里含有尼古丁,是真正的毒草,别人不愿意买是对的。可我的书里一点毒素都没有,别人怎么也不愿意买呢!我还想起那次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的集体签售活动,那次买我们书的人虽然不多,也让我们觉得有些尴尬,但有朋友们互相遮着,大哥别说二哥,谁都不必把责任揽在自己头上。这次情况不同些,这次我唱的是独角戏,观众买不买账,责任只能由我一个人承担。想溜是不可能了,我只有硬着头皮,在那里干坐着。人说求人难,没想到卖书也这么难。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有些可怜巴巴,真正体会到了如坐针毡的滋味。
  让我现眼的事还在后面。定是在媒体上看到了信息,我的一个在郑州打工的堂弟和一个在郑州做生意的亲戚,到签售现场看我去了。他们大概以为我干的是一件露脸的事,就去给我捧场。他们的出现,着实让我吃惊不小,我暗暗叫了一声坏了,这一次现眼算是现到家了。不过,他们去看我也有好处,我可以和他们说说话,问问老家的一些情况,总比我一个人在那里干坐着好一些,时间上也好熬一些。
  不少朋友劝我,不要写小说了,去弄电视剧。说弄电视剧挣钱多,也会扩大我的名气。对这样好心的劝说,我总是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听不进去。该怎么说呢?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一辈子能写多少书,能挣多少文名,能挣多少钱,都是命里注定。我们得认命,命中没有的,我们不可强求。


IP属地:河南1楼2015-03-30 20:13回复
    关注一下子


    IP属地:陕西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12-03 14:01
    回复
      为什莫,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是因为人们不爱思考了吗


      IP属地:河北3楼2020-03-22 1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