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21贴子:190,337
  • 6回复贴,共1

尼姑净行与尼姑聪朗、尼姑特达是否有蕾丝边之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烟雨长安认为南康公主对李势女的“我见犹怜”是心慕其貌,陈月仪与元乐尚“特相亲爱”是情义缠绵,影何纷千进而说果真如此,李祖娥和李昌仪这对孀居的美女妯娌“甚相昵爱”关系也有些异乎寻常了。是啊,如果这三项成立,那《比丘尼传》中的尼姑净行与尼姑聪朗、尼姑特达“特亲狎”是不是也大有蕾丝边之嫌?“亲狎”是亲近而不庄重的意思,比“亲爱”、“昵爱”更甚,虽然这三个词都还可以形容友情,但“亲狎”非褒,结伴狎游之损友也。尼姑本应守礼含贞,被《比丘尼传》称赞的好尼姑怎能互相牵线跟男子滥交,彼此调笑风流事呢?净行且“爽烈有志分”,对“博辩若神”聪朗、特达不待之如宾友,敬之如贤哲,反格外狎昵,莫非真是特殊情好?都说后宫这个闭塞环境最容易造就女同性恋,其实尼庵也是。清规戒律不允许尼姑与异性婚恋,同性之间发生情愫也自然而然了。


1楼2008-05-01 19:28回复
    ls何人马甲


    2楼2008-05-01 20:02
    回复
      大秦苻锦公主之转世,大明长平公主之马甲


      3楼2008-05-01 22:37
      回复
        “狎”的含义,有时固然较多地与同性恋相关,如《太上感应篇集传》:“狎优童,昵俊仆,心因欲乱,内外不分,”《遏淫敦孝编》:“嬖狡童如处女,狎俊仆若妖姬。优伶贱类,引作知己”。有时则基本只是指一般的亲密结交,如《三国志》之《张既传》引《魏略》:“初,既为郡小吏,功曹徐英尝自鞭既三十。英字伯济,冯翊著姓,建安初为蒲阪令。英性刚爽,自见族氏胜既,於乡里名行在前,加以前辱既,虽知既贵显,终不肯求於既。既虽得志,亦不顾计本原,犹欲与英和。尝因醉欲亲狎英,英故抗意不纳。英由此遂不复进用。故时人善既不挟旧怨,而壮英之不挠,”文中的“亲狎”就是普通的结纳之意,可不带什么同性恋色彩。


        4楼2008-06-17 01:33
        回复
          长平公主真叫朱徽娖吗?明朝皇室取名基本上严格按照辈分,明英宗的女儿是延字辈,明穆宗的女儿是尧字辈,明光宗的女儿是徽字辈,明熹宗的女儿是淑字辈,长平公主不可能跟姑妈们通用一个徽字。崇祯姊妹乐安长公主才叫徽娖或者徽媞呢。《春明梦余录》搞混了,后人也跟着错。有人根据熹宗二女分别叫朱淑娥、朱淑媖,认为同辈的长平公主就该叫朱淑娖,但毕竟是推测来的,没有明晰的原始史料支撑,明朝公主也有名字起得不那么规范的,像世宗的五个女儿寿媖、福媛、禄媜、瑞嬫、素嫃就是,再说长平公主和淑娥、淑媖她们还不是同一个父亲啊。她的闺名另有记载叫媺娖的,似乎最为可靠,媺指美好,娖指谨慎,两字合一起,意为容德兼美了。


          5楼2008-07-18 21:26
          回复
            长平公主,明封坤兴,清谥长平,《江山风雨情》把她跟她姑姑乐安公主混为一谈,就是受了《春明梦余录》的误导,其实《春明梦余录》本身也是矛盾的,既说乐安是皇女,又说她是长公主


            6楼2008-07-21 11:36
            回复
              《春明梦余录》本身也是矛盾的,既说乐安是皇女,又说她是长公主。
              -----------------------------------------
              公主肯定是皇女,哪个皇就不一定了。那个“长公主”在百姓的嘴里有些不规范,作为封爵,那是说皇帝的姐妹的,但是在外界口语里面有时候也会把皇帝的大女儿说成长公主


              7楼2012-08-03 15: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