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个节气,在北方的农村,可能有的点大了,应该是雁北或晋陕北吧,也可能包含冀北,这不是行政划分,是地理气候风俗文化趋同的这么个一片地方,大概就是东西路二人台,大戏也就是河北帮子,晋剧,道秦流行的地方。养种,对于农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不言而喻,一过清明大体标志着气温回暖,真正的万物复苏,农村到了播下希望的种子的时候啦,虽然在这之前也干一些送粪翻地的营生,但是一年的生计清明开始的养种最为首要。清明串串,捏寒燕儿,蒸寒燕儿,把寒燕儿扎(尖的同扎针)到个针(沙棘枝杆)上,那个开心美。寒燕儿的习俗不知何来,小孩肩膀上挂清明串串,应该到了12岁好像就不挂了,蓝天白地各一片,中间几岁各几片,都是圆圆的花花绿绿好看的布头,铜钱那么大,布片片之间用蛰姬(音近,一种农村很普遍的做大扫帚(扫院儿,仓面上用)的草杆杆)隔开,挂到肩膀上开心的很。养种,播种,耕种,万物复苏,小燕子布谷鸟等等一切都是“新”和“生”景象啊。祭奠亡灵或先人,填坟烧纸也在这一天,这样的日子还有十月一,那时也到了秋收的时节。生死,新故有着某种……联系,深刻的交错……。